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牵手两代—亲子课程主编孔屏高彤鼎金琰〉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研究所实验项目这套《牵手两代—亲子课程》丛书,就是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富有良心、拥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撰写的。这套丛书有几个显著特点: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教育思想。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的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这是一套0~18岁孩子的家长们编写的教育课程。这套课程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理论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面对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觉悟的心灵独白、真实生活场景下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点评,自然提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第一章重视孩子最初的社会化过程情景对话:妈妈催促跟在身后的孩子说:“宝贝儿,到幼儿园了,快进去吧。”孩子使劲拽着妈妈的衣襟: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妈妈安慰孩子说:“上幼儿园多好啊,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小伙伴都是你的好朋友。”孩子央求妈妈:“不,妈妈!”妈妈好言相劝:“好孩子听话!妈妈得上班了。”孩子哭起来。妈妈沉下脸:“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妈妈生气了啊!”妈妈说着,把孩子一把推进幼儿园大门,转身走了······专家课堂一、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1、对父母的依恋2、对新环境的不熟悉3、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4、自理能力差5、不会与小朋友交往6、没有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7、受到同伴的欺负8、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9、家长不恰当的影响1、对父母的依恋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一种特别的依恋。呆在父母身边,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第一心理需求,离开父母、爷爷奶奶等熟悉的人前往幼儿园,是对幼儿心理的一次巨大挑战,他会用他所能利用的一切手段来对抗承认这种“不理解幼儿心理的安排”,从而达到满足他安全心理需求的目的。孩子的哭闹正是为了宣泄内心的不安。2、对新环境的不熟悉一般情况下,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一直生活在熟悉的环境里,即使到陌生的环境中也都有家人的陪伴。然而,去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生活,要接触不同的老师,要和很多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很自然地感到焦虑不安,会抗拒这个陌生的环境。3、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家里的娇宝宝,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着,要什么有什么,一家人整天围着他转。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了,孩子发现自己只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必须遵集体的规范,想要的东西需要与人分享,想吃点心、玩玩具都得排队,上课时还被要求守秩序,不能随便讲话,到处都是限制,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为了逃避,他们便哭闹着不上幼儿园了。5、不会与小朋友交往孩子都是渴望与小朋友交往的,但是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在交往中比较容易受挫,结果对幼儿园产生抵触心理。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太顾及他人。在幼儿园则不成,需要遵守一些群体规则,如玩具大家共享、玩游艺设施时要礼让、上厕所时要排队等等。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比如霸占设施、抢夺玩具、玩游戏时不守秩序等,就会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反感,导致自身被孤立。孩子被孤立6、没有得到他人的积极关注有些孩子天生内向,既不积极接近老师、小朋友,也不积极参加活动,缺乏与他人的互动;还有的孩子纪律性、原则相很差,不能服从幼儿园的规定,不遵守同伴间游戏的规则,自由散漫······时间久了,别人难免会降低对他的积极关注,特别是小朋友干脆不再跟他玩。这样,孩子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忽视自己,小朋友讨厌自己、疏远自己,便不愿再去幼儿园了。7、受到同伴的欺负孩子从内心都是渴望与同伴交往的,但是某些孩子难免碰上个别小朋友的欺负和排挤,或者不幸成为大家欺负的对象。这样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没有立足之地,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逃避心理。8、离开幼儿园一段时间有些孩子由于生病等原因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等再送幼儿园时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去了。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习惯了家里的无拘无束、有很多人照顾,不愿再去幼儿园受约束;由于一段时间没来,以前的好朋友有了新伙伴有了,自己很难融入进去,感觉自己被这个群体抛弃了;落下很多课程,感到自己不如其他小朋友了······9、家长不恰当的影响有些家长不经意间强化了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比如,家长抱怨幼儿园伙食不好、老师不负责任、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在幼儿园里学不到东西等等,给孩子很强的暗示,似乎幼儿园可去可不去,不去更好。二、如何解决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问题我不想上幼儿园(一)父母应该及早做好孩子入园的准备工作1、给孩子一份安心不想与爸爸妈妈分开,是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孩子入园前,爸爸妈妈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多陪孩子游戏,多与孩子交流,对孩子耐心些、细心些,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感到放心和安心,并告诉孩子,幼儿园老师和蔼可亲,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喜欢他的。2、做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是最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家长不要作消极的心理暗示。比如不要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把你关起来。”而积极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在入园之前父母应该多说些鼓励性的话。比如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这几天真乖,我们过两天到幼儿园去”。这样,孩子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3、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环境孩子对一个即将要去的新环境,充满了好奇、陌生甚至恐惧的感觉,要消除这些紧张的情绪,家长可在入园前带孩子到幼儿园里看一看,玩一玩。比如,参观班级活动,观看小朋友们上课、玩耍;瞧一瞧洗手间、午睡房等地方;喂一喂饲养角中的动物;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要让孩子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知道小朋友在幼儿园中做什么,逐渐建立起幼儿园的概念。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4、玩玩“幼儿园游戏”父母在参观了幼儿园,了解了幼儿园里的日常要求和活动内容后,在家里可以和孩子玩“在幼儿园上课”等模拟游戏。这样可以使孩子了解将要在幼儿园里面对的规则,帮助他今后更易于适应。(二)入园的尝试1、可以带孩子参加亲子课程班亲自课程班里轻松愉快的游戏不仅能是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等各方面得到具体的、针对性的培养,还能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引导下,逐步消除他人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与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为孩子入园做一个很好的过渡。1、可以带孩子参加亲子课程班亲子课程班里轻松愉快的游戏不仅能使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等各方面得到具体的、针对性的培养,还能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引导下,逐步消除与他人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感受带集体活动的乐趣与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为孩子入园做一个很好的过渡。2、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与小朋友交往有许多在环境比较单一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刚去幼儿园特别容易成为“角落宝宝”,一个人躲在一边,看着其他孩子做游戏,自己却无法主动融入。即使其他小朋友主动拉他的手,想和他交朋友,他都会退缩,惊恐的将小朋友的手甩掉,大哭起来。家长平时应该多带孩子出门接触小朋友,鼓励他主动和别人进行语言够通,鼓励孩子与同伴分享食物和玩具,或者常请小伙伴们到家里来做客,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好客人们。3、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家长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握勺吃饭、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去厕所大小便、脱穿鞋袜及简单的衣服等等。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然后给孩子安排与之相应的作息制度,比如定时定量进餐、按时午睡,让孩子在家里先体验一番(三)入园初期的适应1、要尽可能地让老师了解孩子很多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会安排老师上门家访,这是家长、孩子与老师沟通的好机会。家长一定要安排出时间,并且一定要让孩子在家,让孩子尽早地认识老师。家长也可借此机会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怎样,有哪些习惯、爱好,告诉老师孩子的乳名等,使老师更多的了解孩子。老师心里有了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照顾和教育孩子,也能够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2、让孩子轻松入园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家长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等这些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对幼儿园望而生畏,甚至产生焦虑情绪。3、送孩子入园时,要坚决果断地与孩子分离到了幼儿园,把孩子交给老师后,家长可以微笑着一与孩子说再见,并马上离开,不要逗留。孩子看到爸爸妈妈离开自己,难免会哭闹,家长不要把这种情况看得太重,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其实,分离时哭得泪人一样的孩子,在父母离开他的视野之后,大多会很快又开心地玩起来。有的父母离开后放心不下,又偷偷回来看孩子,一旦孩子发现父母也在园内,就会产生依赖情绪,有的会因此哭闹得更厉害,甚至拒绝参加任何活动。因此,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与孩子分离时态度要坚决。4、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家长的心不要太软,只要孩子不生病,就要坚持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中断。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爸爸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的决心不是哭闹可以改变的。有的家长见孩子哭哭啼啼,不想上幼儿园,便于心不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反而延长了孩子的适应期。一般而言,只要坚持送,孩子一两个星期就可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了。5、尽量早点接孩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以在接孩子的时候多在幼儿园呆一会,让孩子带着在教室里转转,看看今天他做的小手工,让孩子介绍一下他的教室,他们种的植物或者他最喜欢的玩具等等。因为让孩子用语言描述出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可以使孩子意识到“我了解这个地方的很多东西,这个地方并不坏”。6、学会与孩子分享快乐孩子回家后,家长不要问孩子“在幼儿园想不想妈妈”“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阿姨好不好”一类的话,最好用关爱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今天你在幼儿园学什么了?教教妈妈。妈妈也想过幼儿园的生活,咱们在家里模拟幼儿园的生活吧······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四)对于上了一段时间幼儿园中途不想再去的孩子,还有以下几种方式去解决他们的问题:1、安抚孩子的不良情绪有的孩子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不愿去幼儿园。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因做错事而受到批评,父母要及时跟老师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找出做错事的原因,并及时改正错误。同时告诉孩子,老师批评他并不是不爱他,而是为了让他快点进步,是一种特殊的关心。2、给孩子创造更多跟班里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多多交往,平时可以邀请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里做客,创造孩子们交往的机会。还可以邀请其他家长、小朋友一起玩出,到大自然中尽情游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在教育孩子与他人交往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家长平时注意和邻里的交往、经常交谈、聊天,会给孩子营造一个豁达、开朗的生活环境,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3、教孩子应对其他孩子的“欺负”许多孩子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在欺负其他孩子,但实际上,孩子是在表示友好,只是孩子不知道表示友好的正确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被“欺负”的孩子也能坦然接受,家长就不逼紧张,尤其不要做出过激反应。比如,有的孩子常常扬手打别
本文标题: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4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