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分析化学D》课程教学大纲AnalyticalChemistryD课程编号:130805005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药学、药物制剂、卫生医学检验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技术及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了解分析化学的重要性、特点和内容,分析化学的手段和检测技术。要求: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影响并熟悉减小和克服各种误差的方法。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熟悉分析化学的基本术语和有关专业英语词汇。通过实验教学,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初步具有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和仪器分析(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和色谱分析等)、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痕量分析以及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分析化学的发展和展望。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分类及其特点。2、熟悉:分析化学的其他分类方法;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3、了解: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和发展进程及趋势。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分类及其特点。4.教学建议:无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基本内容:误差的种类;系统误差(特点、来源、种类及减免);偶然误差(特点、规律性及减免);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各种表示方法及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差、相对标准偏差、置信区间;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误差的传递;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及置信区间;显著性检验:t检验,F检验;可疑数据的取舍:Q检法,G检法。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衡量方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数字的计算及修约规则。2、熟悉:偶然误差的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方法。3、了解: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相关与回归的方法。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误差的分类;准确度和精密度表示方法;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显著性检验方法。难点:显著性检验方法。4.教学建议:无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基本内容:概念:滴定、滴定终点、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误差;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法分类: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滴定方式分类: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基准物质及其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直接配制法、间接配制法;浓度表示方法:物质的量的浓度、滴定度;滴定分析的计算。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的条件;标准溶液及其浓度的表示方法;滴定分析法中的有关计算。2、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常用术语;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3、了解:常用的滴定方式。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滴定分析常用术语;基准物质;滴定分析计算方法。难点:滴定分析计算。4.教学建议:无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基本内容: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Ka和Kb的关系。不同pH溶液中酸(碱)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分布系数,分布曲线。各种溶液中H+浓度(pH值)的计算。酸碱滴定曲线:强酸和强碱的滴定、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减、强碱滴定多元酸、强酸滴定多元碱。酸碱能否直接滴定的判断标准:CKa(Kb)10-8,分别滴定的判断标准:K1/K2105。影响酸碱滴定突跃的因素。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甲基红-溴钾酚绿)变色的pH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混合指示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酸碱滴定结果的计算。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及选择;酸碱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2、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方法;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方法。3、了解:用质子条件式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非水酸碱滴定法原理;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酸碱平衡;酸碱各种型体的分布情况;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原理。难点: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滴定原理;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4.教学建议:无第五章:配位滴定法1.基本内容:EDTA配合物的特点;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副反应和副反应系数(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配位效应);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化学计量点pM’的计算;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常见的金属指示剂(铬黑T、二甲酚橙、钙指示剂),指示剂的封闭、僵化、氧化,指示剂变色点pMt的计算;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滴定终点误差,能否准确进行配位滴定的判断标准:lgCK`MY6,配位滴定允许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分别滴定的判断标准:△lgK≥5,控制酸度、掩蔽、分离、另选配位剂;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副反应系数与条件稳定常数的关系;条件稳定常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常用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其使用条件。2、熟悉:滴定金属离子的酸度条件控制;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3、了解:配位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配位滴定的滴定方式及实际应用。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EDTA螯合物的离解平衡;配位滴定基本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原理及条件。难点: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4.教学建议:无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基本内容: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能斯特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试样预处理;碘量法: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间接碘量法的测定原理、注意事项及应用实例;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高锰酸钾法的应用;亚硝酸钠法:重氮化滴定法、亚硝基化滴定法、外指示剂、内指示剂;酸钾法和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及高碘酸钾法。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及用于滴定分析的要求;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配置与标定;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2、熟悉:影响条件电极电位及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电位突跃范围的因素。3、了解: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溴酸钾法和溴量法、重铬酸钾法、铈量法及高碘酸钾法的基本反应及测定条件。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KMnO4法;碘量法;亚硝酸钠法。难点:电极电位;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4.教学建议:无第七章: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1.基本内容:银量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终点的指示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重量分析法;沉淀质量分析法:沉淀的形态和形成、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影响因素、溶度积与溶解度、条件溶度积、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沉淀纯度的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沉淀的滤过、干燥、洗涤、烘干或炽灼、恒重、结果计算;挥发重量分析法:直接挥发法、间接挥发法。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银量法中三种常用指示剂法指示终点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重量分析法中的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2、熟悉:银量法滴定曲线、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溶液浓度及含量的计算;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3、了解:沉淀滴定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沉淀的形态和形成过程,沉淀重量分析法的操作过程;挥发法及干燥失重。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沉淀制备的条件、方法;沉淀类型及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难点:沉淀类型及影响因素。4.教学建议:无第八章: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1.基本内容:电化学分析法概述;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相界电位与电极电位、化学电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液接电位、盐桥及其作用;直接电位法:玻璃电极的有关原理、pH测量原理与方法、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类型及特点、测定方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电位滴定法:原理及特点、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电位滴定法的应用;永停滴定法: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类型及终点判断、应用实例。2.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测定的原理;电位滴定的原理及其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及其应用;永停滴定法的原理、确定终点的三种情况。2、熟悉:玻璃电极的构造、作用原理、性能及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测量方法及测量误差。3、了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池;电极电位;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与响应机理;电位法基本原理。难点: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与响应机理;电位法基本原理。4.教学建议:无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总学时其中课外辅导/课外实践备注讲课实验上机其他1绪论22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443滴定分析法概论6244酸碱滴定法8445配位滴定法8446氧化还原滴定法8447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8448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44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无六、实验/实践内容:序号实验/实践内容学时备注1称量练习、滴定分析操作练习42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药用硼砂的测定43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水的硬度测定4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硫酸亚铁的测定45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4七、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分析化学》(案例版:第二版),胡琴、黄庆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2、主要参考书:《分析化学》(第七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分析化学》(第五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九、教改说明及其他:应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执笔人:刘阳系室审核人:刘运美
本文标题:分析化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5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