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手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蜂寒蝶未全来。经裳似欲留人醉,锦幢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迭翠成堆。——朱熹《咏茶》第一幕:儒学为何讲理一问: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的信仰状况如何?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唐高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二问:当时儒学理论体系有何缺陷?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的思想理路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三问:面对危机,儒家学者如何应对?张融《遗令》:“……左手执《孝经》(儒)、《老子》(道),右手执小品《法华经》(佛)。”——《南史》卷三十三,837页,中华书局,1975。第二幕:儒学如何讲理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北宋)(南宋)(南宋)(明朝)宋明理学1.寻觅理学大师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二程遗书》观点一: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探究二:阅读以下材料,结合书本知识概括并理解二程和朱熹的主要观点: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绝对精神、上天的意志。材料一体现了二程什么样的哲学观?其实质是什么?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观点二:天理即“三纲五常”其实质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伦理观,其实质是什么?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含义: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获得其中的“理”。目的: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观点三:穷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材料三体现了理学倡导什么样的治学方法,其含义是什么?观点四:存天理,灭人欲含义:人们应以三纲五常约束行为,而压抑自己的人性。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材料四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朱子语类》材料四体现了朱熹什么观点,其含义是什么?存天理,灭人欲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子语类》——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子语类》程朱理学①哲学观:“理”是万物的本原②方法论:“格物致知”③道德观:“存天理,去人欲”结小识知内容影响国内影响:适应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国际影响: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二程朱理学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支离王阳明一开始对格物致知深信不疑。有一次,王阳明在院中面对翠竹,想格出理来,可他穷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大病一场。从此,他就开始怀疑程朱理学,并在流放贵州时“顿悟”。故事一阳明与竹子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理”的思想。故事二阳明与哑巴故事三阳明与小偷•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第三幕:寻理学之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平天下。积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凸显人性庄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程颐在回答别人关于寡妇能否再嫁时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重礼轻法观念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5.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6.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7.“善念存时,即是天理。”心学理学心学理学理学心学牛刀小试心学伦理道德天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反省心外心内服务社会
本文标题:宋明理学公开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37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