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利率与收益率
第二章利率与收益率金融学本章导读:利率和收益率是金融学里两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金融学中的“价格问题”。利率与收益率并没有实质性差别,适用范围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收益率作为衡量投资收益的尺度,包涵利率在内。利率与收益率从宏观层面看,受投资、储蓄以及货币供给的影响;从微观层面看受制于风险的高低与期限的长短。本章的教学内容分为三节:利息及其计算;利率的分类、决定及作用;收益和收益率。金融学第一节利息及其计算金融学一、利息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手里的100元钱存入银行,若银行利率为10%,1年后会得到110元,二者的差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息。金融理论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对这种现象进行概括。(一)货币时间价值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或者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金融学货币为何具有时间价值?理论界的解释是:就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来说,人们更加偏好现在消费,若货币所有者要将其持有的货币进行投资或者借予他人投资,他就必须牺牲现在消费,对此他会要求对其现在消费的推迟给予一定的补偿,补偿金额的多少与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成同方向变动。因此,货币的时间价值来源于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金融学(二)利息概念从货币时间价值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息不过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因此,利息通常被视为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利息概念可以定义为:利息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或资金所有者放弃该笔资金使用权而获得的收益。如果从资金使用方来说则是获取资金应付出的代价。金融学(三)现值和终值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在计算货币时间价值量时应引入“现值”和“终值”两个概念。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将来怎样被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为终值,即本利和。与终值相对应,这笔资金的本金额被称为现值,即未来本利和的现在价值。金融学二、利息的计算(一)单利和复利1.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借贷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计算下期利息。2.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按一定期限将上一期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方法。金融学单利法的计息公式:I=P.r.nS=P(1+r.n)复利法的计息公式:I=P〔﹙1+r﹚-1〕S=P(1+r)式中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n代表借贷期限,S代表本利之和。nn金融学单利利息:I=P.r.n=10000×5%×3=1500(元)复利利息:I=P〔﹙1+r﹚-1〕=10000×〔﹙1+5%﹚-1〕=1576.25(元)n3课题练习: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笔10000元的贷款,约期3年后偿还,若年利率为5%,分别按单利、复利计息,则到期后借款人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分别是多少?金融学(二)单利终值与现值1.单利终值单利终值是本金与未来利息之和。其计算公式为F=P(1+i×t)式中:F为本利和(终值),P为本金(现值),I为利率,t为时间。例:将100元存入银行,利率假设为10%,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终值是多少?(单利计算)1年后:100×(1+10%×1)=110(元)2年后:100×(1+10%×2)=120(元)3年后:100×(1+10%×3)=130(元)金融学2.单利现值单利现值的计算就是确定未来终值的现在价值。如公司商业票据的贴现,商业票据贴现时,银行按一定利率从票据的到期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应计利息,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贴现时使用的利率称为贴现率,计算出的利息称为贴现息,扣除贴现息后的余额称为贴现值即现值。金融学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1+i×t)式中:P为本金(现值),F为本利和(终值),I为利率,t为时间。例:银行存款利率为10%,为3年后获得10000现金,某人现在应存入银行多少钱?P=10000/(1+10%×3)=7692.3(元)金融学(三)复利终值与现值1.复利终值复利终值是按照复利的方法计算出的若干时期以后的本金和利息。复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F=P×(1+i)其中,F代表复利终值,P代表现值(本金),i代表年利率,n代表时间。n金融学例:将100元存入银行,利率假设为10%,1年后、2年后、3年后的终值是多少?(复利计算)1年后:100×(1+10%)=110(元)2年后:100×(1+10%)=121(元)3年后:100×(1+10%)=133.1(元)复利终值公式中,(1+i)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例如(F/P,8%,5)表示利率为8%、5期的复利终值系数。23n金融学2.复利现值复利现值是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由终值求现值,称为折现。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P=F/(1+i)=F(1+i)公式中(1+i)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例如(F/P,5%,4)表示利率为5%、4期的复利现值系数。-n-nn金融学第二节利率的分类、决定及作用金融学一、利率及其分类利息的多少与利率高低、本金大小、借贷期限长短有密切关系。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时利息总额与本金的比率,它是货币借贷的价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高意味着货币借贷的价格高,借出方的利息收益增加,而借入方的借款成本增大,利润减少。(一)利率的种类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金融学•名义利率指在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前提下,以在借款期间获得或支付利息的数额计算的利息。•实际利率是把名义利率以通胀率加以调整,在利率计算中计算了所获得利息的购买力。例如,银行在年初向企业发放1笔利率为6%,数额为10000元的1年期贷款,若这一年的通胀率为3%,企业年底偿还贷款时,虽然支付了6%的利息,但银行收回的10000元本金却因通胀发生贬值,购买能力仅相当于年初的9700元,本金损失率3%,因此实际获得的利息收益仅为3%,或者说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成仅为3%。金融学2.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利率按期限长短可以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三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年利率=12×月利率=365×日利率日利率=1/30×月利率=1/365×年利率金融学3.官方利率、行业(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一国央行或货币管理当局所制定的利率。•行业利率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市场利率指由市场决定的利率,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官方利率、行业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金融学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在借贷期限内借贷双方不做调整,不反应市场的利率变化因素。固定利率适合于短期资金借贷关系。•浮动利率借贷期限内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浮动利率适合于中、长期资金借贷关系。金融学5.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世界上最著名的基准利率有伦敦同业拆放利率和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一般利率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形成的各种利率,通常参照基准利率制定。金融学6.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指对不同期限的债权债务所标示的利率。•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它是在目前的市场信息条件下对未来利率的最好预期。远期利率的重要性体现在可以根据它们在当前确定未来交易的价格。金融学7.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贷对象实行的不同利率,一般可按期限、行业、项目、地区差别设置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利率是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优惠利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是差别利率的有机组成部分。优惠利率实质上是一种财政贴息贷款,对于推动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有积极的作用。金融学8.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一级市场利率指债券发行时的收益率或利率,它是衡量债券收益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债券发行价格的依据。•二级市场利率指债券流通转让时收益率,它真实反映了市场中金融资产的损益状况。一般来说,二级市场收益率高,会使债券需求增加,从而使发行利率降低;反之,会使发行利率提高。金融学(二)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利率按一定规则构成的复杂系统。1.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短期融通资金的基准利率。它在利率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核心和主导作用,反映全社会的一般利率水平,体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方向。金融学商业银行存贷利率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时所使用的利率。它在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反映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另一方面对资金的融通和流向起导向作用。为防止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许多国家对银行存款利率一般会做出一些规定和限制。金融学2.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拆借利率是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主要用于弥补临时头寸不足,期限较短,最短只有半天,最长不超过一年。拆借利率是短期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其他短期借贷短期通常是比照同业拆借利率加一定的幅度来确定的。国债利率是1年以上的政府债券利率,它是长期金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利率。金融学二、利率决定(一)利率决定理论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建立在对利息来源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核心是利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产业资本家从借贷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利息量取决于利润总额,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上限,利率应该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金融学2.传统利率决定理论也被称为实际利率理论。这种理论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储蓄和投资是决定利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该理论认为:储蓄形成资本的供给,投资形成资本的需求,当投资大于储蓄时,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会上升;反之,当储蓄大于投资时,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会下降。金融学3.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与传统利率决定理论不同,凯恩斯强调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数量的对比。凯恩斯提出,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策决定的一个变量;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如果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就愿意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需求增加,反之货币需求减少。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金融学4.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将传统的利率理论和凯恩斯的利率理论结合起来,提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某一期间的储蓄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额,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同一时期投资量和该期间货币需求量的变化额。该理论认为: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任何因素的变动都会引起利率的波动。金融学5.IS-LM利率分析1937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IS-LM模型,建立了在储蓄和投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理论。在这个模型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是外生变量,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是内生变量。IS曲线反映商品市场均衡时产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学(二)影响利率的因素利率决定理论探讨的是决定利率水平的根本性因素。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利率的因素有:1.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增加意味着投资需求扩大,直接表现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膨胀,当然会导致利率上升,反之则降低。2.通货膨胀预期通胀预期上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将会下降,必然要求名义利率上升,才能补偿货币购买力风险。金融学3.流动性风险金融工具有流动性强弱之分。流动性指金融工具变现的能力。流动性较强的金融工具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比如活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强于定期存款,即流动性较强,活期存款的利率较
本文标题:第二章-利率与收益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4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