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民之食,食之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AbstractsFoodistheparamountnecessityofthepeople.Theagriculturalproductsarepeople’sfoodandthemainfood,whicharerelatedtothehealthyofpeople’sbody,thedevelopmentoftheagricultureandthestableofthesociety.Theseyears,theproblemsonthequalityandsafetyofagriculturalproductsareseriousyearbyyear,whichturnsintooneofthemaincontradictionofthenewstageofagriculturedevelopment.So,toconstructthequalityandsafetysystemofagriculturalproductsisaimportantapproachofpromotingtheMarketcompetition,safeguardingthesafetyofconsumption,realiz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agriculture,aswellasthepointcutofdevelopingmodernagriculture.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andsafety,sustainabledevelopment引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特别是继苏丹红、三聚氰胺、海南毒豇豆、蛋白精、毒豆芽、镉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后,人们无不胆战心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且也直接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绩2010年以来,通城县农牧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监督检测体系,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农残检测力度逐步加大,检测范围由市场----超市,向源头转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通城县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农产品质量监管逐步制度化自2010年4月通城县农牧局接管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来,先后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业综合执法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多个专项整治活动。通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突出表现在“四个有”:一是认识有提高。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通城县农牧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与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有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贯彻方针政策、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动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有责任落实。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单位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四是有经费保障。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购置检测仪器、检测试剂,配备检测人员,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二)、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初具规模结合粮食创高产示范区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畜产品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据统计:通城县共累计建成并挂牌的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个,市级3个,省部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个。建设有机水稻基地(含蟹稻)1000亩。种植优质有机、富硒水稻700亩。省级标准化猪肉养殖园区2个,规模生猪养殖场8个,累计养殖生猪规模13.5万头。(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具雏形我县依托省、市产业化项目公共扶持政策,初步建立起以县级检测站为重点,隽水、麦市、大坪3个乡(镇)级质量监管部门为辅及5个无公害专销区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主要开展无公害标识推广、果蔬农药残留检测等。检测范围覆盖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各生产基地,年检测各类蔬菜1000批次,农残超标控制在5%以内。(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正在形成通城县主要依托咸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这一信息化的手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农产品产品建立“身份证”制度,以实施对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目前我区共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终端设备5台,分别布设于新百连超、人人乐超市、国贸大厦、三郎果蔬配送中心。试点实施应用的企业主要是吴忠市国军粮油有限公司。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由于农产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需要速度快、检测结果准、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才能适应检测要求,检验检测的任务重、责任大。目前,通城县还没有经编办确认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虽然设立了检测站,但检验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缺乏,因此相应的检验检测设备还有待购置,检测人员有待培训,检测能力有待提升。另外,辖区内有自检能力和检测设备的专业合作社较少,这给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隐患。(二)、农业标准化水平普及力度不够首先,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清,概念模糊。其次,农业标准化进程缓慢,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在技术推广中忽视农业标准化技术规程的推广和落实,缺乏对农民专业经合组织、生产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档案、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化肥等投入品使用记录的指导,反映不出标准化生产水平。再次,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限制,对一些量化指标不理解或很模糊,无法按标准进行严格实施,致使产品达不到严格意义上规定的标准。(三)、市场准入制度执行难度大早在2005年政府就在市场设点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农残检测点,每日对上市的蔬菜、水果开展农药残留检测,但至今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在该市场采用的是“速测法”,但是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速测法”出具的检测结果,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通城县执法部门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只能让其不在本市场销售,既不能没收,也不能责令下架,更不能销毁,执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应国家所急、现代农业所需、人民所盼的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力度,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确保人民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一)、扎实构建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要切实开展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督管理职能。建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人员进行整合——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建议在各农贸市场建立专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农贸市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确保农副产品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建设辖区各乡镇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农牧厅的要求,建议尽快在各乡镇建立“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要整合辖区各乡镇农技机构人员、编制,在各乡镇建立集农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乡镇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最基层。(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网络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监管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的建立。按照“健全队伍、配备设施、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建设要求,一是建好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依托自治区公共扶持政策建设县级质检站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落实,尽快启动质检站项目建设,构建以县级质检站为骨干,乡镇、基地、市场、企业检测点为基础的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利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利通区农技推广中心牵头负责,各乡(镇)农技站设立监管员,村部设立协管员,建立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承担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培训、指导技术等方面的职责。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机制。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三)、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一是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牢固树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农民的增收”理念。二是要以创建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合组织的载体带动作用,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三是要围绕我县“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将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的修改、制定,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的宣传、推广与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力度,建立健全生产记录与档案,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把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等现代生产理念引入到农业中,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扎实基础。(四)、建立安全优质的“三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市场+生产单位+生产基地”的衔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建立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样板和扶持好龙头企业,将会对农产品质量建设起到很大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帮助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基地的认定和品牌认证。对取得“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市场要开辟“绿色通道”,允许直接入市销售和挂牌销售,原则上只对其进行抽检。对入市前已检测合格的农产品,市场要给予认可。农产品批发市场可向前延伸到基地、向后延伸到超市(专销区),开展加工配送或直供服务,实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要做好这些,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对其倾斜支持是必要的,并对进一步引导、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安全农产品生产的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五)、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长效机制围绕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以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为重点,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标准化示范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全面推行生产日志、科学用药、进货查验、购销台帐等登记备案制度,指导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投入品记录、销售记录等档案。不仅从生产环节上把好质量关,而且为质量安全追溯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总结近年来,县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本着对人民群众健康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着力加强“从生产到市场再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为突破口,严厉打
本文标题: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