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2、城邦政治⑴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⑵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3、希腊的公民⑴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4、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以希腊为例)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⑴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④组成“四百人会议”,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⑷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⑴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也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⑵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⑴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⑵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评价⑴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⑵局限性: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2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⑶进步性: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创造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二)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背景:平民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损害平民利益。(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十二铜表法》明确的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例如,法律规定如果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可以给他带上脚镣。但是,《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2、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2)罗马法的发展在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商品经济和资易有所发展。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精神。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3)完善:罗马法体系的完成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拔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3.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许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和变化①第一次: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公元前5世纪)————神灵和自然的控制②第二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基督教神学束缚③第三次:启蒙运动(17、18世纪)————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一、智者的启蒙——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期)1、产生背景:①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平民地位提高。③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④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名言。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3、作用:⑴积极作用:①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②促进了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促进了文化发展。⑵消极作用: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二、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称为西方哲学的源头)⑴背景: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⑵主张: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美德即知识”。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提出“有思维的人是王舞蹈尺度”。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3⑶作用: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比较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1、共同点:①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②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2、不同点:①对知识看法的区别:智者学派需要学习知识。而苏格拉底强调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②哲学观点: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自我主义和怀疑主义,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2)贡献:理念论;《理想国》是最早乌托邦思想;《法律篇》强调法治(3)影响: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1)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思想来源于具体事务。(2)地位:逍遥学派;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政治学》近代世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㈠文艺复兴(14—17世纪)1、兴起背景::①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权统治,束缚了人和人性②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乐趣。③14世纪西欧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对基督教文化的反抗④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2、兴起及发展: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16世纪达到高潮,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条件:新航路开辟刺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表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3、文艺复兴的核心及实质: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幸福和个性解放。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4、表现:①文学: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②艺术:“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5、影响:①思想: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欧洲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文化事业发展②文艺:创造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③自然科学: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牛顿力学体现的建立为标志)。(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背景:天主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欧洲君主为加强王权主张摆脱天主束缚;文艺复兴个性自由等主张推动宗教改革2、代表(1)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2)内容:①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得救,从而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②《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每个教徒都有权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从而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也促进了西欧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③简化宗教仪式,提倡勤奋节俭,有利于早期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④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3)影响:动摇天主教会统治地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人们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新教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2)加尔文改革:先定论。鼓舞新兴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3、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4、影响: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各国王权加强,民族意识民族国家成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启蒙运动(17——18世纪)1、兴起背景:①经济: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阶级: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③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④自然科学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⑤政治: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阻碍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2、启蒙运动的概况⑴时间:17、18世纪⑵时代精神: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理性)——人文精神4(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人人都有理性,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而不承认神的意志。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并成为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⑶范围:17世纪首先发源于英国,18世纪中心在法国,后扩展到德国和荷兰等国。⑷重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世界史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0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