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浅析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摘要: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社会主义可以有市场经济。随着生产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病日益严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决定的,且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其优势。关键词: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分析及其缺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对于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式,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有计划地组织全社会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形成计划经济模式的国家。由于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击败了法西斯德国,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实行计划经济。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种传统观念,那就是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而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我国在建国初期,一方面受此观点影响,另一方面受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发展的制约,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种计划经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能够在对新中国迅速进行国民经济恢复和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所有制结构单一,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其二:经济决策权过于集中,企业成为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权;其三:靠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市场机制被完全排斥在外,难以产生激励。我国虽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但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落后,不具备全面实行计划经济的物质基础。二、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经的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缓慢,计划经济中运行动力不足,结构僵化,经济效益的弊病日益明显。面对这种情况,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计划经济时期,邓小平领导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传统体制的特点有全面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和错误思想的干扰使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贫穷现象依然存在,而在邓小平看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因此,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实现形式,成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崭新课题。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1]。1990年,他重申:“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是市场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模式,表现的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特征,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和途径,因此它们均不是区分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标杆。正如邓小平所说[2]:“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所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完全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调节手段,从实践经验层面来讲,我国正是充分总结了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自身的固有缺陷,改革了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具备更优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来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3]。作为运行机制的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的关系应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基本制度而存在,必然是同某个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市场经济是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它必然要受到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为巩固和发展社会基本制度服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必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即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可以很好的结合起来的。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改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我们的主观选择,而是在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们自觉遵循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的规律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历史上的特殊矛盾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由于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剥削,社会主义新中国生产力水平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要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需要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要大力发展经济,离不开市场基础,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商品经济形式是由于存在两个基本条件,即社会分工和产品、生产资料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前者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性,而后者则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可能性。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分工,较明显的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众多类型,且社会分工正向着更细的方向发展,并走向国际化;其次,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生产者或生产单位的利益关系来看,每个生产单位都成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就全民所有制企业来说,虽然产权仍然属于国家,但是由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企业只要能够做到按章纳税,足额上缴产权收益,其他一切事宜均可自主决定。既然能够自主决定,也就有权将其产品拿到市场销售,也能自行决定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全民所有制企业尚且如此,其他性质的企业,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中外合资经济等,更能满足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一条件[4]。马克思指出,“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最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意思是说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商品货币关系同样在满足这个条件之后会自动消亡:首先是产权社会化;其次是劳动时间在产品价值决定中的地位逐渐削弱,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科学技术调动起来的自然的力量以及人们与社会结合的力量。以此为鉴,在反观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阶段还远远不能达到马克思提出的以上两个条件,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只能实行商品经济,进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选择[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最初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其弊病日益显现,并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引入市场机制就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所决定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深刻的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必然性。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更好的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正确选择。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四、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优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它又有其优势。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中国的发展道路。当代社会科技发达,知识更新快,分工加速,产品众多,只有通过改革让市场配置资源,才能跟得上经济发展的潮流,加速经济的发展。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现代经济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市场机制没有根除风险的功能,它的优越性在于分散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计划体制所缺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一个自上而下、积累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同计划体制总是过高估计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常常因违反客观规律而造成整体性失误,并且由于思想路线的错误而无法扭转经济运行偏向的弊端相比,更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市场经济有其优势,但亦有其缺点和局限性。市场经济作为“看不见的手”,在现实中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具体弊端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有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结构;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问题[7]等,尤其是市场经济本身的逐利原则,使一些市场主体一味追求利益,将商品的质量和诚信放在一边。社会主义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弊病中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效率与公平兼顾最佳的一种经济形势。社会要正常发展,就要调整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其处于基本平衡状态。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于适当的社会利益差距。有差距才有效率,但差距又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差距太小,效率低,动力不足,社会不能有效发展;而差距太大,有失公平,矛盾突出,社会同样难以发展。因此,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既能够迅速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优势,在生产力约束下实现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又能够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矫正市场机制唯效率目标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参考文献:[1]徐红,周敦卿.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本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为视角.当代经济[J],2012.7月(上).湖北省委党校.[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3]刘文革,崔日明,王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1页.[4]刘文革,崔日明,王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2页.[5]刘文革,崔日明,王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32-33页.[6]钟祥财.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7]王滨.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第33-34页.
本文标题:浅析我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1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