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品读边城花垣茶峒,湘西的一个小镇,又叫边城。只是由于一部小说的出世,陡然添加诸多美好。她就像一杯浓浓的湘西绿茶,溢香在人们的口中;又像一杯酽酽的包谷烧,醉在人们心中。多少年来,静如处子,美丽如画的边城总让人难忘、心动、向往。当我靠近她,静静地读着,品着,宛如欣赏一部精致的情书,一幅动人的丹青,一支美妙的夜曲,一支醉人的山歌。沉迷在其中竟是那样地忘怀,那样地执着,那样地依恋。因为边城,因为品读,因为欣赏,我又一次融入她的世界。一条清水江,悠悠然缓缓地流淌,滋润着这一隅的每寸泥土,养育着两岸的山民,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轻轻地漂流在高山峡谷里,绵绵地缠绕在崇山峻岭中。那样透明清澈,流出茶峒,进入酉水,融汇洞庭,走向大海。一根缆绳,锃亮的铁丝,连接着茶峒与洪安两地,乌篷船内,维系着双方的情谊。日日夜夜,年复一年,记载着两岸的情怀,记录着岁月的沧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那青青石板街沉淀着岁月的旅痕,串成美好的记忆,载入永久的史册。一座小岛,四面环水,在清江碧水的怀抱中,孤单地在那里沉寂。岛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多情的翠翠依恋在岛上,美丽的眼睛一直痴痴地望着远方,“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回来。”在时间的长河中依旧是永恒的思念。面对着远方倾诉着少女的相思,那远去的大傩二傩,是否还在惦记着家里的阿妹,是否还记得那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爱情。一部《边城》,倾注着沈从文的一腔心血,展示一种自然与人性之美。那小小的木船,陈旧的竹篙,爷爷的呼唤,翠翠的娇嗔,黄狗的亲昵,那夕阳映照下的白塔,那一切一切,都在沈从文的心里烙上深深的印痕,幻化成乡土中国的纯真符号,诠释着人类永不停息的绵绵乡愁。一座边城,因大师而享誉;一位大师,因边城而增辉。边城、大师;大师、边城,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茶峒的清水江很清澈,没有一丝尘埃,茶峒已在书香记忆的洗涤中,走出了《边城》。作家汪曾祺曾说:“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手捧《边城》,在小城历史岁月里徜徉,蓦然悟出:边城的本意,本不在纸页间。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我的智慧应当直接从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来。”向远方凝目,向生命问道,与自然和谐,与快乐共构,才能读懂沈从文的生命态度与生命张力。
本文标题:品读边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2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