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新)
命题点考向扫描真题举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向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6·全国卷Ⅲ·39(2)2018·海南卷·252018·全国卷▏402018·全国卷Ⅲ.40考向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8·全国卷Ⅱ.402018·天津卷·82018·全国卷Ⅱ·192016·全国卷Ⅲ·39本课教材修改变动比较大,复习中对新修改的内容,尤其是对“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相关内容要重点复习。以主观题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本课教材修改变动比较大,复习中对新修改的内容,尤其是对“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相关内容要重点复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内容以选择题,尤其是以主观题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第九课第一框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起的作用。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5、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7、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知识回顾:面对中华文化的衰微,为了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中国近代仁人志士进行了哪些探索?1、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对文化复兴的探索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代表人物胡适: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代表人物康有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P97)他们探索的结果如何?1、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对文化复兴的探索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P97)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P98二段)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重振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党起到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P98末段)(P98末段)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起的作用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何作用?①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P99一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00一段)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P100一段)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①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②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注意:区别: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公共文化类活动及其产品,它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产业(营利性)联系: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它们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2)要求: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⑤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而言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00一段)2.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01一段)(1)原因:我们的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震耳发聩的声音。(2)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大义、笔下有乾坤。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00一段)2.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01一段)3.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01末段)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原因: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在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2)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型的方式推广开来。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题归纳: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6.彰显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知识整合: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9一段)4、精神文明建设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误区集锦:1、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者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大众文化5、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6、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经济效益放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1.近代仁人志士对文化复兴的探索课文小结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的转折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过程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②、③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起的作用3.如何建设文化强国:①、②、③、④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②先继承后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③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课堂练习2.近年来,W市加大投入力度,新建或扩建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工程,精心打造“名家论坛”,邀请梁晓声、易中天、李培根等一大批名流大家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性文化讲座,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开阔了文化视野。这说明该市()①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②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为市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③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发展④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弱化大众文化的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树立文化自信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自2018年3月2日上映以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观众持续的观影热情,让该片屡次刷新纪录电影的市场纪录。3月中旬以来,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分批次、分时段走进各地各校开展放映活动。这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B9-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目标:1.识记文化自信的来源和表现;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重点)2.掌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要求。(重点)3.理解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意义和措施。(难点)服饰文化凸显文化自信彭丽媛身着民族品牌出访,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品牌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制造”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同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时尚教育课。一、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1.文化自信的重要性:1)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3)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文化自信的来源: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3.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4.文化自信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3)培育和弘扬民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4)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为什么)地位和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3、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3)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某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兴趣小组在网上搜索到以下材料: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做好文化工作,必须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本文标题: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23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