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讲座课教学设计【课前互动】1、陶公其人知多少?能讲讲你所了解的陶渊明吗?2、陶公其事知多少?能讲一两则故事与大家分享吗?3、陶公其诗知多少?能背诵你所熟悉的诗作吗?一、【课前导入】从先秦到晚清,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诗人不胜枚举,因此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人有哪几位?今天我们所要讲的就是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的陶渊明。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结合其不同阶段的诗作,探寻他的人生轨迹。在那段动乱不堪的年代里,是什么使得他的才情得以蒸馏?又是哪些经历让他放弃仕途,甘愿过舒淡自然,躬耕自资的生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陶渊明失意人生的诗意栖居。陶渊明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出仕前的青少年时期,出仕游宦时期和隐逸时期。我的讲解也依着此三部分来展开,主要有四方面内容构成:分别是清贫家世少有大志、乱世傲骨时仕时隐、归隐田园抱朴归真、田园诗人旷世独立。二、【详解其人】板块一:清贫家世少有大志【板块热身】1、你知道陶渊明心目中的两位“偶像级”人物是谁吗?2、青少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小故事呢?3、青年时期的陶渊明有哪些名作传世呢?【教师讲解】1、讲背景:陶渊明出身士族家庭,祖上也曾门庭显赫,称贵一时。然而苦难的种子却过早地在他的身上萌芽,陶渊明八岁那年父亲故去,十二岁庶母又离世,家道渐趋中落。家道的中落,使陶渊明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充裕的生活条件。祖上留下的产业虽少,但还能让他潜心读书,孜孜向学。陶渊明成年之后回忆往事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时代。那时,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希望能展翅腾飞,遨游苍穹,希望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搏取像他曾祖父陶侃那样的丰功伟业。“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他的胸中奔涌着澎湃的激情,充满了浪漫的幻想。2、听故事:这一时期,陶渊明除了勤以治学,饱读诗书之外,还在朋友姚子豪家中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淑女。这位女子名叫张玉秀。这位姑娘美到什么程度呢?用陶渊明的话说就是:“面如白玉,口如朱丹,身佩熠熠发光的宝玉,耳垂玲珑剔透的耳坠儿。她的优雅气质好像幽兰一样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这一见之后,陶渊明的灵魂片刻也没得到安宁,他徘徊在繁茂的树林,空自寻找着玉秀姑娘的倩影;他盼望黑夜赶快降临,自己能够赶快入睡,好在梦中与玉秀姑娘相会。可他偏偏内心忐忑不安,思绪万千,神情恍惚,辗转反侧,难以成眠。但他深知这段感情不会有任何结果,于是他也效仿古人,把蕴藏于内心世界的强烈感情倾泻于笔端,他挥毫泼墨,写就了流传千古的辞赋名篇《闲情赋》,这一年陶渊明只有十九岁。3、赏佳作:《闲情赋》节选:“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化作她上衣的领襟,承受她姣美的面容上发出的香馨,可惜罗缎的襟衫到晚上便要从她身上脱去,(长夜黯暗中)只怨秋夜漫漫天光还未发白!愿化作她外衣上的衣带,束住她的纤细腰身,可叹天气冷热不同,(变化之际)又要脱去旧衣带而换上新的!愿化作她发上的油泽,滋润她乌黑的发鬓在肩旁披散下来,可怜佳人每每沐浴,便要在沸水中经受苦煎!······)这首赋共一百二十二句,是抒写爱情之作,赋中抒写对一位品貌出众的美人的爱慕之情,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陶渊明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热烈追求,展现了青春事情陶渊明率真自然的美好品格。赋中充分运用铺排、夸张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诗人的心理,在当时广为流传,陶渊明也因此篇辞赋名声鹊起。版块二:乱世傲骨时仕时隐【板块热身】1、你知道陶渊明曾几次入仕为官吗?2、他做的最短时间的官是什么职务呢?1、讲背景:从29岁到41岁,这期间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游宦之路。他五次入世,又五次归隐,全过程是13年。他29岁第一次出仕,他起初为江州祭酒,后因江州刺史王凝之信奉五斗米教,而陶渊明一辈子最讨厌装神弄鬼,所以主动辞职。第二次做官36岁,投奔了桓玄,陶渊明投奔桓玄的时候,桓玄的篡帝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第二次出仕,桓玄对他还不错,这一次是陶渊明五次出仕中在官场里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三年。第三次,陶渊明40岁,他投奔了刘裕,做了刘裕手下的参军。刘裕开始也表现得不错,可等到把桓玄杀掉了以后,他就开始大肆残杀异己,“顺我者昌,逆我亡”。陶渊明最终下决心,绝不再在官场呆下去。第四次,离开刘裕以后,他投奔了刘敬宜。他在刘敬宜那里任参军。这是他的第四次做官。这次时间很短,大约4个月。第五次,经过他叔叔的推荐,谋到了一个差事,到彭泽县任县令,只当了83天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印而去。2、听故事:陶渊明在彭泽任职的一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了他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个驿站,飘然归隐。3、赏佳作:从彭泽县回到他梦寐以求的家乡,又与妻儿得以相见,于是他决定将近些日子所发生的事情写下来,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要让世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辞官,为什么要与黑暗的势力彻底决裂。于是,他一挥而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归去来兮辞》。因辞赋内容较多,故截取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一首《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终生归隐不仕的宣言,辞赋将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无比热爱,一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出作者迷途知返的喜悦之情,也表白了自己归隐不仕的决心。板块三:归隐田园抱朴归真【板块热身】1、你知道这个时期陶渊明的哪些大作?2、归隐后的陶渊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1、讲背景:从41岁到63岁,陶渊明陶醉在自己的田园生活中,他躬耕于南亩,种豆于山下,看好风助长禾苗,秋天在西田收获稻谷,身体虽然疲劳,精神却十分放松。归田之后,又碰上改朝换代,东晋最终为刘宋所取代,陶渊明也就成了东晋的一个不折不扣的遗民,遗民诗人。然而,更加不幸的是,陶渊明还遭遇了火灾,他的“方宅十余亩,草房八九间”都被无情的大火所吞噬,加上粮食不时歉收,弄得夏天抱饥,冬天苦寒。晚年,陶渊明理性地思考人的生命,甚至自制挽歌,自写祭文。陶渊明在刘宋进入到第八个年头,终于在贫病中离开人世。以世俗的眼观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2、听故事:话说陶渊明隐逸之后,就开始过他向往的田园生活。一转眼,冬去春来,又到了春耕大忙的季节。这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家的园中铲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走了过来。他走到陶渊明的眼前,说道:“他大兄弟,我是邻村来这里走亲戚的,听我大侄子说,你就是那个放着好好的彭泽县令不当,偏要回家种地的陶先生。他大兄弟,你为什么愿意受这份罪呢?”陶渊明听了老大娘的话,笑了笑,他将锄头立在脚边,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说道:“老大妈,我靠自己的力气吃饭,养活自己,心里舒坦啊!”老大娘仔细地端详了陶渊明半天,摇了摇头说:“我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从来没看见过像你这样傻的人。我看你也不像有毛病的样子,回家种地,你不后悔吗?”陶渊明认真地对老大娘说:“大妈,只要与我的心愿不想违背,我就不后悔。”陶渊明的话,老大娘有些听不懂了,他嘴里嘟囔着,“我这趟亲戚真没白走,遇见了一位奇人。这年头谁不想方设法的去当官,哪有自愿辞官回家种地的,真是奇人,奇人,奇人······”3、赏佳作:这个阶段,是陶渊明作品的成熟期与收获期。许多千古名篇都出自这一时期。比如:中学段接触到的《归园田居五首》《五柳先生传》《饮酒》《桃花源记》等。诗人在艰辛的生产劳动中,那颗受到世俗熏染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和启迪,他仿佛又还原为过去那个纯真、朴实的真我。他每天面对清新的田园风光,所感受到的是重返自然的喜悦与自由。生活成就了诗人,陶渊明在真真切切的农业劳动中,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归园田居五首》。这里选比较熟悉的《归园田居·其三》进行品评。A、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本诗语言朴实平淡,境界幽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语言平淡自然,不事雕饰而又亲切可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荷锄夜归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还有朦胧的月光下映衬出的诗人单纯的心灵底色。“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愿”是诗人毅然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不要在污浊的官场中失去自我,不再“为五斗米折腰”的理想。在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五柳先生传》中,以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不重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以极其简洁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五柳先生遂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之后,又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桃花源记》,其实《桃花源记》源于陶渊明做的一个美梦。在此篇中,诗人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对立的理想社会典型,那正是诗人大半生来所向往和追求的,这里没有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人民安居乐业,自食其力,“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的思想性非常深刻,几乎达到了与十九世纪才出现的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同等的高度,这也正是陶渊明的伟大而不平凡之处。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板块四:田园诗人旷世独立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已飘然远逝,然而透过一篇篇不朽的诗作,却使得陶渊明高大的形象得以在我们脑海中屹立。刚才我们大致了解了陶渊明近乎“枯槁”的一生,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晋朝,见到了诗人陶渊明,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或者表达什么?1、学生思考过后交流2、来看看名家眼中的陶渊明吧!李白非常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和诗作。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陶诗的艺术风格,还是很准确的。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结束语】同学们,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说:“灾难可以蒸馏和升华文人的艺术才情”,他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陶渊明真是命好。他虽一生失意,但却能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这种精神不得不让人为之叹服。合上手中的书本,闭眼静思,思维也似乎回到了古代那宽袍大袖,围炉夜话的生活,于是灵感一来,便写下了如下这首小诗,以此结束今天的课!
本文标题:陶渊明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4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