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美术史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标志——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三文鱼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花瓣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漩涡纹彩陶瓮》《多人舞蹈纹彩陶盆》意义——陶器的出现促进和丰富了原始人的经济生活,在制作中,人类的审美智慧穿造性的得到了发挥,产品大大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先秦美术(一)青铜器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4)工具及车马具。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失蜡法(用腊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焊接法(器身和附件分别铸成后焊接成整器,可做出复杂的器型)冷锻法,热锻法,模铸法纹样类型:饕餮纹(兽面纹)、龙纹、蟠虺纹、蟠螭纹、象纹、涡纹、弦纹、乳丁纹、云雷纹。(三)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砖):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雕塑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汉代(东汉)人物雕塑之代表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汉代的墓室壁画:巨龙升天图,墓主升仙图,二桃杀三士图,迎宾拜厄图,门吏,属吏及瑞兽图,宁城幕府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六代: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人物画最为突出,表现“名士”风格。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花鸟画开始萌芽,佛教题材占突出位置。此时期的美术很大程度得益于学习印度、中亚等地区。石窟艺术,出现“褒衣博带”式石像。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有三篇画论著作,《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观点:1)强调“传神”的重要性;2)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3)提出“迁想妙得”(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学要运用联想等心理活动达到主客体的交流)、“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南齐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古画品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隋唐的绘画艺术唐对儒道佛三教不偏废,为三教合流时期,但依然对佛热忱。宗教绘画与世俗绘画做表现出来的题材和手法相互影响。书法以楷书为代表。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工匠李春所建。唐三彩,釉色绚丽多变,以红黄褐蓝为主。人物画:隋与初唐的画家以人物、鬼神题材为主,保持六朝细致丰丽的画风。(一)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二)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取材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山水画的兴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山水画:隋与初唐时期,台阁画,楼台宫观是当时风尚。后来在六朝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纵向景深。中国山水画的两大问题“势(空间深度)”和“质(质感肌理)”在唐代基本得到了解决。当时的山水画,沿着两个方向发展。1)创于展子虔,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宗”青绿画法,装饰性画风。(重彩)2)以吴道子、王维(“南宗”之祖)、张璪为代表的,有三维空间真实自然感,写意画风。(重墨)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花鸟画在唐代开始独立。尉迟乙僧。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韩干:善于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这本书总结了古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和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百科全书式的绘画通史的体例,具有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被称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战疆场所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六马姿势各异,有站立、徐行、奔驰三种。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巧妙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犀利挺劲的直线,曲直相辅,刚柔相济,使浮度并不高的战马形象产生了近乎圆雕的强大体积感。“昭陵六骏”是我国浮雕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随葬俑群、宗教造像,特别是宗教造像。随葬俑群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雕和石雕。唐三彩: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石窟寺院艺术中国石窟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中原地区、江南和西南地区魏晋南北朝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属于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大多依山依崖开凿.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后才有可能获得的。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
本文标题:中国美术史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5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