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学分:2.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二、课程简介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CitygeographyisanimportantcourseofthemajorofCityPlanning.Thiscurriculumisthesciencetostudytheprinciplesofcitydevelopment,citygroupinganddisplaying,andthechangerulesofcityspacestructure.Citygeographyisapracticalandfundamentalscience.Ithasthefeatureofcombinationoftheoryandpractice.Thebasictheoryofcitygeographycanbeusednotonlyincityplanning,territorymanagementanddistrictplanning;italsohasthe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sdirectly.Sothiscurriculumisanimportantcourseforstudenttostudytheoreticalknowledgeandtocarryoutplanning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2.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3.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近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各个时期发展的概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情况概述。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三)课后练习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概念。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提问,多媒体演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大都市带和大都市区的相关研究;2.熟悉中国城乡划分的标准;3.了解中国城乡各种数据的统计口径和中国市带县的情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1.主要内容:城市的概念及定义的标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的概念特征及与城镇的区别,定义城镇的不同标准。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第二节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1.主要内容:城乡界限的划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美国城乡界限划分的标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1.主要内容: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国市带县政策的介绍和评价。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中国市镇人口划分的统计标准,中国市带县政策的评价及相关政策的讨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的变化。(三)课后练习1.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和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3.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主要内容:城市的起源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时期。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主要内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发展的区域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类型及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地理位置的概念,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和理解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主要内容: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化城市的形成及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中心地型、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形成和特点。(三)课后练习1.中心地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化城市的形成及特点。2.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多媒体演示。第四章城市化原理(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城市化的机制及城市化的测度指标;2.熟悉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城市化的类型;3.了解城市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发展机制研究。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人口指标和土地指标。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测度的人口指标,熟悉城市化的类型。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各阶段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三)课后练习1.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2.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2.熟悉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征;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1.主要内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主要内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发展史及各时期的发展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主要内容: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三)课后练习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和中国城市话的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和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2.熟悉城市经济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了解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城市发展1.主要内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分类和划分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影响两者比率的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等。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1.主要内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介绍。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三)课后练习1.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2.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一)目的与要求1.重点掌握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和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2.熟悉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和中国城市发展方针;3.了解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及差异。(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的各种理论。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对各种规模分布的解释。2.基本概念和知识
本文标题:《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65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