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孔子素材积累.ppt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简介身世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他的先祖是宋国的贵族,因宋国内乱而逃到鲁国,父亲名叫叔梁纥,做过鲁国的下级武官,是位著名的武士,曾打过仗。《史记》说“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泊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的母亲相传叫颜徵在,和纥的年龄相差较大,可能他们的结婚手续不合乎当时的礼节,因此受到社会的奚落。正妻连生九女,—妾生子叫孟皮,却又是个跛子。年近七十的叔梁纥大概非常绝望了。但他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于是便向颜氏求婚,颜氏少女颜征“从父命”而嫁给了古稀之年的叔梁纥。所以,司马迁说这是“野合”,“野”与“礼”相对,夫妻双方年龄差别太大,不合周礼,所以这婚姻不是“礼合”,而是“野合”。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家境贫寒“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做过委吏乘田,这种贫贱的生活对孔子的思想有着很深的影响。孔子19岁,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20岁时,生了儿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来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0-20岁青少年时期背景:正当纷争之春多事之秋王纲失常礼坏乐崩理想:孔子怀着“礼乐仁和”的梦想想要“克己复礼”恢复纲常推行仁义治国平天下。创办私学孔子而立之年创办私学以“仁”的思想为核心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进行全面的教育。他坚持“不愤不启”、“有教无类”的宗旨,诲人不倦,他有门徒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贤人。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影响华夏千秋的儒家学派。51-54岁人生仕途辉煌期孔子得到了鲁君的信任,他大展宏图的机会到了,他仕途顺利,从一介布衣官升至大司寇。在齐鲁两国会盟的“夹谷大会”上,孔子文武礼法并重,不战而屈人之兵,要回了三处城池,捍卫了尊严大扬了国威。后成为代理国相。他大展才华以礼乐治理国政,成绩斐然,国力强盛。孔子对控制鲁国的“三桓”势力,采取了消弱的措施:堕三都,从而招致了他们的怨愤和排斥。孔子的政绩也引起了齐国的嫉妒和担忧,内外分裂离间,再加鲁国国君昏庸无能,听信谗言,就疏远了孔子。孔子报国无门,只能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寻求实现理想抱负的出路。55-68岁14年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在这漫长坎坷的游说之路上,虽然诸侯国无一纳其言,都觉得“礼”已不会富国强兵之时,孔子仍然矢志不渝坚持不懈。无论是在匡山身陷重围,还是在陈地断粮五日,孔子依然弦歌授徒,乐观积极,笑对万物。他亲自驾着时代的马车,永远是那样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在颠簸的路途上,孔子在不断的追寻。他是在寻找过去的影子,寻找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却也渗透了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68-73岁落叶归根整理典籍回到鲁国后,被尊为国老政事相询终未重用教授门徒整理古代典籍文献《春秋》《诗经》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文化的传承。68岁妻子去世69岁孔鲤去世后来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子路身亡对孔子的打击很大73岁孔子与世长辞圣人洒泪而尽了。带着他的雄心去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的一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儒学精华照五洲先师功德垂青史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3:理解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话题4:选择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无独有偶。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话题5:幽默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话题6:源泉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是的,绝对是伟大的。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驻足孔子墓前》节选)话题7:诚信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话题8:寻觅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论诚实守信》节选)
本文标题:孔子素材积累.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0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