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堂PPT)
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回忆: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古代中国曾经长期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清朝初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落伍了……英国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凌辱,科技落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重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祖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曲折的不平坦之路,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国防建设、农业技术等科技领域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更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等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PART.01“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按结构原理,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氢铀弹等。“两弹一星”原子弹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美国于1945年7月16日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法西斯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代号“小男孩”代号“胖子”“两弹一星”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核辐射病变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原子弹促进了二战的结束,但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新中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就又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白宫之所以动不动就向我们中国挥舞核大棒,就是因为当时我国没有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没有最起码的还击手段。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大国的核威胁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面对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核武器的威胁,毛泽东于1956年作出指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7年,我国与苏联签订国防新技术协议,由苏联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但苏联并不想将技术交给中国人,随着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全部的专家,并带走了全部图纸资料和设备。于是,中央果断决定:自己动手,自己搞原子弹。核研究院相继成立了理论部、试验部和总体部。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我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突破了同步聚焦技术等难关,最重要的是提炼出了铀235这一原子弹的核心材料。“两弹一星”历史性的时刻到了,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在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两弹一星”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属于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南太平洋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其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威力的近500倍。1953年5月苏联宣布氢弹试验成功,苏联是第一个成功把氢弹实用化的国家。1952年11月1日,美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两弹一星”1964年10月,在完成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后,核武器研究所抽出部分理论研究人员,全面开展氢弹的理论研究。1965年,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解决自持热核反应所需的关键条件。1966年底氢弹原理试验取得成功。为争取抢在法国前,中央专委批准在1967年7月1日前进行全当量氢弹试验。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在新疆罗布泊距地面约3000米的上空,伴随着巨大响声,空中升腾起蘑菇云——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两弹一星”国家法国美国前苏联中国所用时间8年零6个月8年零6个月4年零7个月世界主要核国家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所用时间:2年零8个月“两弹一星”“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两弹元勋”邓稼先新中国成立时,邓稼先正好在美国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博士学位。为报效祖国,他回到了祖国。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1964年,他指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1967年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的实验。此后他又领导了地下核实验。邓稼先结婚30年,但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的核实验工作。1986年,邓稼先患癌症逝世。直到这时,为中国核武器默默耕耘28年的邓稼先才为世人所知。1974年,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安全下水试航成功。“两弹一星”核潜艇能续航20万海里,自持力90天,隐蔽性好、航速快、活动范围广,有效地对敌人进行“二次打击”。核弹、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最终在国际上奠定军事大国的地位。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弹道,将战斗部导向并摧毁目标的武器,属于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二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导弹。自20世纪50年代初起,美、苏、英、法等国重新开始导弹研究,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二战”末期,德国总共发射了3745枚V-2导弹,其中有1115枚击中英国本土,共炸死2724人,炸伤6476人。“两弹一星”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5年之后才会有运载工具,10年之后才能掌握导弹核武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科学泰斗冲破重重阻力从国外回到祖国,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的火箭、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实验工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1964年6月:我国试射中近程地地导弹成功;“两弹一星”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的试爆。我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东风-2A导弹携带原子弹弹头击中目标“两弹一星”1970年1月30日,东风-4号远程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1980年2月,东风-5号洲际地地战略导弹发射成功。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后被命名为东风-5A。“两弹一星”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人类从此进入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主要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天气预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区域规划、通信、跟踪、导航等各个领域。“两弹一星”1957年,苏联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的直径只有580毫米,重83.6千克。1958年,毛泽东指出:“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要搞就搞得大一点。”在钱学森的提议下,1965年,我国将人造地球卫星列为国家尖端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经过讨论,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被定在1970年。对该人造卫星的总体要求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上得去”就是首先要保证卫星飞上天;“抓得住”就是卫星上天以后地面设备能对卫星实施测控;“听得到”就是卫星要播送音乐,且可被地面接收和听到;“看得见”就是卫星在轨飞行时能让地面上的人用肉眼直接看得见,以便鼓舞人心。“两弹一星”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70年4月,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与科学实验卫星。“两弹一星”1981年:“一箭三星”中国于1981年成为世界上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两弹一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两弹元勋”邓稼先“氢弹之父”于敏“导弹之父”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配称大国。”——戴高乐“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两弹一星”PART.02漫步太空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完成了宇宙飞行任务,实现了的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揭开了人类进入太空序幕。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我国的飞天之旅。飞船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航天员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2007年,承载着中国人千年奔月梦想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向月球飞奔而去……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由“长征二号”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天后,“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返回舱于11月17日返回地面。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萤火一号”火星探测示意图“嫦娥一号”探月示意图漫步太空——载人航天工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就是——PART.03杂交水稻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杂交水稻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截至2010年,杂交水稻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推广面积已突破300万公顷,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杂交水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杂交水稻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2001年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
本文标题: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2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