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欧洲中世纪建筑之一拜占庭建筑艺术主要内容一、拜占庭帝国及建筑简介二、拜占庭建筑语汇三、拜占庭建筑装饰四、代表建筑圣索非亚大教堂一、拜占庭帝国及其建筑简介欧洲从4世纪开始封建化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前,历史上称为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古罗马在公元395年分裂成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建都在黑海口的君士坦丁堡,后发展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中心临近两河流域,受到古波斯建筑的影响,在装饰艺术方面尤其深刻。中世纪是黑暗而愚昧的社会时期,思想被宗教禁锢,所以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导地位。主要宗教基督教分为两派,西欧的天主教(罗马中心)和东欧的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中心)。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不同,两类教堂无论在结构、造型还是艺术风格上都不同,分别形成自己的体系。西欧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东欧在古罗马体系上发展了穹顶结构和集中式构成形制。建筑体系拜占庭帝国及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罗马人。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在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罗马帝国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且由于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发展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THEGREAT(君士坦丁大帝)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皇帝修建新罗马。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皇帝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公元4—6世纪帝国极盛时期,城市建设发展很快,国都建设最为繁荣,大批建筑师被培养出来,建立了一批庞大的纪念性建筑物。二、拜占庭建筑语汇1、语汇的形成2、穹顶与帆拱3、穹顶的平衡1、拜占庭建筑语汇的形成基础•(1)疆域广阔与首都的地理位置,融合了各地区的文化特征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庭帝国版图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巴尔干、埃及、北非以及意大利,还包括一些地中海岛屿。大量的古罗马、古希腊的世俗文化继承下来的同时,也涵盖了各种文化,波斯文化、叙利亚与阿尔美尼亚的文化成果也别吸收到拜占庭文化中来,终于在希腊罗马遗产和波斯及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2)国力强盛导致文化发达,城市建设极为繁荣公元4——6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的极盛时期,君士坦丁堡的建设最为繁荣,由于需要,培养出来了大量的建筑师,一大批庞大的纪念性建筑也就应运而生了。•(3)宗教统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堂建筑2、独特语汇—穹顶与帆拱(1)继承与发展帝国为建造纪念性的建筑物,开始建造宏伟壮丽的集中式教堂。其核心是穹顶,是从古罗马建筑中发展而来,但在方形构图上举起圆形的穹顶技术却是从波斯建筑中传过来的。波斯的两种方法不能用来造大跨度的穹顶,且内部造型凌乱,拜占庭建筑技术有了突破,最终解决了造型、承重等问题。(2)穹顶与帆拱的完美结合结构的具体做法:半球形的穹顶可比喻为馒头,在馒头的底部以两条垂直的直径与圆周的四个交点连接成正方形,用刀沿着四个边把馒头的四个半球缺切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帆拱;然后再切掉四边的馒头顶部再挖空形成一个圆洞,上面加上鼓座,最后再鼓座上完成穹顶的制作。结果产生了承接过渡自然、简洁,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连续的承重墙就被消灭了,穹顶下的空间变化更自由、灵活多变了。这是个巨大的进步,古罗马创造了穹顶技术,但始终没有摆脱承重墙的方法,只能产生封闭的圆形空间。3、对欧洲纪念式建筑的影响罗马建筑使用十字拱虽摆脱了承重墙,但建筑的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形象得不到完整的集中式构图。帆顶与穹顶的结合是个合理的方案,创造出了以穹顶为构图中心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对欧洲集中式建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帆拱上加鼓座,之上完成穹顶建设,确定了穹顶在建筑构图中的统帅地位成为构图中心,新的建筑艺术形象产生了,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世纪的教堂平衡是指如何分解穹顶的重量穹顶的剖面线是弧线,重量被弧线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力量,向下的垂直压力和水平的推力,两个力合成一个侧推力,对建筑墙体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破坏作用。古罗马的建筑师采用比较原始的方法解决,即用厚重的承重墙去支撑巨大的穹顶。拜占庭时期则在技术上迈一大步,他们在穹顶四个侧面的拱券位置上严密地各砌一个桶形拱,四个拱来抵御侧推力。然后在拱下两侧再做发券,靠里面一侧的券脚就落在承重中央穹顶的支架上,这样外墙的侧推力就被抵消。由于结构技术的更新,内部空间几乎没有墙面的分隔而变得开敞、贯通而灵活了。3、穹顶的平衡三、拜占庭建筑装饰拜占庭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和古罗马混凝土,大面积的墙面和穹顶出现了,最适合的装饰方法就是绘制壁画,因此用壁画来装饰构件成为基本手法。1、马赛克镶嵌画2、彩粉壁画3、大理石贴面4、石雕艺术1、马赛克镶嵌画(1)马赛克装饰传统马赛克手法在古希腊晚期就开始了,到古罗马时期已开始广泛运用,尤其在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出现的早期基督教建筑,马赛克镶嵌画得以广泛的发展,拜占庭建筑是参照了亚历山大里亚城的传统。(2)马赛克装饰的技术特点早期的马赛克使用半透明的彩色玻璃制作,镶嵌方法很多,统一底色法是常用的手法,即为了保持大面积色调的统一,在玻璃块后面先统一铺一层颜色。6世纪前底色大多为蓝色,6世纪后开始转用金色或银色,有些重要的建筑不惜用金箔、银箔做底。色彩斑斓的马赛克同意在金黄的色调中格外金碧辉煌,为创造明灭闪烁的神秘效果,工匠们在粘贴时故意不贴平整,朝各个方向倾斜,让人随着视点的变化而折射出变幻莫测的迷幻效果。马赛克之间的缝隙故意间隔较宽,因此很容易形成强烈的砌筑感,和建筑的逻辑结构十分吻合。(3)马赛克装饰的画面特点题材大多与宗教有关,既具体又抽象,就具有乡土气息又十分高雅。画面从不表现空间,没有深度和层次,人物的动态不大,构图相对呆板,这是由于装饰材料的制约而形成的。无论是人物还是植物,形象基本都要变形,提炼简化,绘制方法基本是勾线平涂,因此人物不是很生动。2、彩粉壁画(1)建筑材料适合壁画装饰拜占庭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砖与古罗马混凝土,大面积的墙和穹顶最适合于绘制壁画,这种装饰建筑的构件成为拜占庭装饰基本手法。右图为德米特里教堂踱金银画(2)拜占庭美术特点早期拜占庭壁画在风格上仍是古典的,人物造型有着古典式的自然与优雅。然而,新风格很快就发展起来。后期壁画开始强调严格的秩序,以及画像几何关系的完美与和谐。教堂装饰统一化,作品的主题处理及其在教堂里的布局都须遵循一定的模式。在绘画形式上,风格化的线条描绘成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空间观念更加抽象,色彩更加单纯,人物形象失去了肉体的存在,成为精神的象征。作于10世纪末的圣索菲亚教堂镶嵌画是这种风格的作品。美术介绍(3)拜占庭美术发展阶段330年~5世纪为早期,6~8世纪为第一盛期,9~12世纪为第二盛期,13世纪~1453年为第三盛期。早期拜占庭美术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西方古典传统。一些雕刻和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完美的结构、自然的动态、准确的透视及和谐的色彩。6世纪,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一盛期,它的独特风格建立起来。艺术观念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艺术家不再考虑人物形象的物质存在及其在空间中的体积和运动处理,而是越来越多地强调表现他的内在精神体验,并赋予某种超自然的、神秘的象征意义。这一时期绘画中,程式化了的人物形象有着圣者的超然,宫廷的优雅。其衣饰细节处理反映了半东方式的奢华。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对艺术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禁用圣像的时期,教堂采用几何与花卉图案。843年圣像争论平息下来后,拜占庭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二盛期,即所谓马其顿文艺复兴时期(867~1057)。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被纳入一套固定的图像模式,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都向程式化发展。艺术形象原有的美有所丧失,开始表现出一定的人间感情。人们对世俗艺术和古典晚期艺术发生了新的兴趣。13世纪后半叶至15世纪中叶,被称为拜占庭文艺复兴时期,也被看作拜占庭美术的第三盛期。政治混乱、经济极度衰落时,拜占庭美术却再度获得繁荣,影响到意大利及南欧、巴尔干半岛,并对俄国产生很大影响。艺术风格又一次发生变化,题材处理更加自由,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性格特质。美术发展壁画3、大理石贴面一般平整的墙、墙裙,平面直角组合的柱与柱墩都贴彩色大理石板,并利用大理石的纹样拼成,各种花饰效果庄重大方。地面也用大理石铺贴,用白、绿、红、黑等颜色组成图案,柱子大多为深绿色的,少数是红色的。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在石面上以植物的纹样做平浮雕,艺术格调高雅4、石雕装饰艺术石雕是拜占庭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建筑构件都是石材做成的,如发券、拱脚、穹顶、柱头、檐口和其它承重或转折部位,那么它的主要装饰就必须采用雕刻。雕刻大多以几何图案或程式化的植物为主。拜占庭的柱头是独特的,采用倒方锥台型几何体,还有一种是把一个立方体由上而下逐渐磨去棱角,即从柱头上部的方形起到柱子接触面已变成圆形,完成过渡。柱头大多为忍冬草,到6世纪后种类变化丰富,花篮式、花瓣式甚至动物形象。总体来说受到波斯建筑影响,不如古罗马的朴素大方。5世纪的一些雕刻在非写实的构图与造型及其强调精神性的表现上,已经是拜占庭的了。在教堂内部装饰中,雕刻几乎仅限于柱头、上楣和石制祭坛屏饰,其形式多为浅浮雕和透雕。镶嵌画和壁画取代雕刻,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教堂装饰艺术。四、代表建筑1、拜占庭艺术的典范——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著名的典型,代表着拜占庭建筑艺术的高峰期,于1985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圣索非亚大教堂大教堂球形穹顶宏伟、震撼。其外部装饰粗糙,内部却非常细致奢华。墙壁和穹顶用大理石、金箔镶嵌着基督教神圣故事画,身居其中惶然感受到虔诚信徒们祷告的阵阵心声,庄严、淡雅、气势恢弘。圣索非亚大教堂教堂里多彩的大理石绿色地面,采用的材料则是来自埃及的斑岩石,这种建筑材料在当时非常珍贵,以至于一些作护墙土的石料被切成几毫米厚的薄片,而无论何时拼接小薄片都会将它们的四周磨成波浪形以掩饰接口的不雅,这种细致的作风与欧洲普遍的粗犷、不讲求细节的建筑风气有相当大的进步圣索非亚大教堂穹顶内部1453年,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为了报攻城之难,土耳其皇帝下令枪杀三日,城中百姓死亡无数,金银财宝恣意抢夺,而惟一没有动的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土耳其把这座名城改称为伊斯坦布尔,把这座教堂改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他们把内部的基督教装饰改画成伊斯兰教的图案装饰,还在教堂外面的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的尖塔。现在看来,这四根尖尖的高塔,像柱子一般簇立在大教堂的四方,像是旗杆,又像是神圣的卫士,增添了整个建筑的秀丽之气。圣索非亚教堂的特点出色的结构穹顶直径32米,穹顶高15米,肋骨架40个,力的层层传递的处理手法非常科学。该建筑的结构语言关系明确,层次井然。主穹窿的南北方向由复杂的拱门、穹隅等结构支撑;东西两侧是两个与它等直径的半穹窿,它们相互邻接,跨越中殿上部。教堂内部有着丰富的色彩装饰和良好的照明。主柱由红色斑岩和蛇纹大理石制成,高达柱头的墙壁覆盖着多色条纹大理石板,柱头高度以上的墙壁,拱门和拱顶表面都铺满色彩斑斓的镶嵌画。当日光透过长廊幕壁上的巨大弦月窗洒进教堂,透过主穹窿底部的窗孔充
本文标题:拜占庭建筑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3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