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新教师成长之路——新课程的教学观.作业观、评价观ppt
新课程的教学观新课程的教学观头脑不是可以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举等待给点燃的火把。给知识注入生命,生命因此而厚重。让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一、新课程教学观念的八个转变1学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索的中心2课程是经验3教材是范例4教室是实验室5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6教师即研究者7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8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二、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1当学生有兴趣时,学生能够学得好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时4当学生受到理智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时十种能促进学生学得好的行为二、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6当学生能够自由地参与探索和创新时7当学生被信任被鼓励时8当教学对自己有更多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热爱、信任教师时二、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1帮助学生确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3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世界4教师要鼓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5及时反馈、沟通教师要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二、确立十种新的教学观6.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充分发展,给他们想象思考的空间。7.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的意义8.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9.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综合课程的能力10.师生平等共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三、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四大改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4由同一规格的教育面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教学就是找到使学生掌握所教学科的手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更新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怎样教决定怎样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1”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学生静听”转变为“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3“循规守矩”转变为”自由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4“个体劳动”转变为”合作协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1“教师讲”转变“学生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要独占课堂,要把至少2/3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思考、合作、探究、发现。教师只宜“示之于始,正之于终”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2“学生静听”转变为“亲自动手”开发学生大脑潜能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3“循规守矩”转变为”自由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不要怕课堂乱,乱是多种思想交锋、碰撞的表现,也不要怕收不住,发散性思维的结果就不可能唯一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更新4“个体劳动”转变为”合作协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学记》学生与别人合作中受到启发,及时修正与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1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2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3实现协作学习4多样化解决问题5灵活选择评价方式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1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传统教育的特点;新课程实施:运用多种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把一些对学生来说来说是现实的,同时又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素材采用多种呈现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2创设支持学生学习的环境利用各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电脑课件以及网络信息),来达到自己学习目标。让学生得到老师的帮助,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与支持。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3实现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在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价)。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4多样化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出,大力“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开放式的探究。教学中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二、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5灵活选择评价方式要着重使用积极性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成长。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体现指导性、尊重性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学习方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新课程拉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进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已成为主要方式。一、新课程对学习的重新定位1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气氛2学习是一种对话3学习是一种问题意识4学习是一种批判思维二、学习方式及转变要求1为什么要转变学习方式2学习方式及内涵3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三、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1主动性——我要学2独立性——我能学3独特性——差异性4意义性——理解性5交往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6体验性——由参与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7问题性——探究意识8创新性——突破和超越(怀疑和批判精神)四、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的本质2自主学习的特点3如何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性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法、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斯卡纳金四、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的本质:主动学习——我要学独立学习——我能学自我监控——自我计划、自我调整、指导指导、自我强化四、学习方式一——自主学习2自主学习的特点:1)能动性2)独立性3)异步性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条件1.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教学2.给学生带来理智挑战的教学3.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4.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5.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四、学习方式——自主学习3如何开展自主学习?1)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2)课题目标要能被学生掌握3)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能根据课题性质改变学习方法5)生、师共同探讨新方法,交流体会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1积极互赖2个人责任3社交技能4小组自评5混合编组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五种基本方法: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2小组游戏竞赛法3切块拼接法4共学式5小组调查法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试验的主要做法1改变过去的分组方法,采用异质分组2在教室组的安排是蜂腰形排列,左右各三组,中间两组。3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一讲到底,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发言。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2专家建议: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划,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3教师要深入到小组讨论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四、学习方式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1选好合作学习的切入点2合理分工是合作的前提3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倾听4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5矛盾与冲突是智慧碰撞和交流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三个特征1探究性2开放性3整合与拓展性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1产生问题意识1)对象意识2)环境意识3)激趣意识4)主体意识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2形成假说1)确保所有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2)运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提出方案。3)教师作为倾听者,应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标新立异,4)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3整合资料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2)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充当信息提供者3)教给学生组织材料的步骤:4)教给学生对资料进行概括与组织的方法与途径5)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4得出结论1)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2)通过实验得出结论3)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5验证结论1)2)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六大步骤6反思1)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与交流的氛围2)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3)评价内容多样化4)教师应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评价和探究结果的描述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怎样进行探究性提问1应问在学生有疑处2提问设置要富有启发性3问题设置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4问题设置难度要适中四、学习方式三——探究学习新课程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1情景创设引入研究2问题意识培养深入研究3自主探索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4过程重于结论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源5开放式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形式6合作讨论是研究性学习倡导的理念新课程的作业观作业不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而是师生、学生之间多种多样的互动。作业不是惩罚、控制和鉴别学生的手段,而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一)作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分析新课程推进,中小学作业的变化: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相结合减少家庭作业的数量改变作业的性质一)作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分析如何使出现在作业环节的变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应确立正确的作业观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二)新课程下的作业观1.作业的功能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2.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3.作业的形式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4.作业的容量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5.作业的评判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三)新的作业批改观的三个启示启示之一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三)新的作业批改观的三个启示启示之二做作业和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三)新的作业批改观的三个启示启示之三用你极为平凡的表现,用你极为平常的赞语,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它前进的灯塔。想一想,你的平凡,在孩子一生中是多么伟大。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评价具有诊断、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一)新课程评价的理念1.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多元的2.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课程评价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4.评价的本质是为了改进和提高5.评价的功能具有诊断、指导、激励和导向功能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实现评价目的的转化.三)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走向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学业成绩高考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出勤成绩综合素质个人特长参与社区活动课外活动有关人士的推荐信提交作文•从评价主体“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重终结性评价走向重过程与形成性评价,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二)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活动性原则2.情感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多元性原则三)新课程一节好课要三看学生1.看学生的参与状态2.看学生的交往状态3.看学生的达成状态既要看广度,又要看深度一堂好课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四)新课程一节好课的六个评价标准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2.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本文标题:新教师成长之路——新课程的教学观.作业观、评价观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754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