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小型软件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研究
中小型软件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研究摘要CMM是软件企业改善软件过程,提高软件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模型。本文从理论出发,研究CMM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中的应用,对于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文章对CMM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对CMM五个等级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由此指出CMM对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CMM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攫也予以了介绍。然后,CMM及其相关理论引出对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CMM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应用的适用性。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实施CMM进行战略转变方面的论述中,首先对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软件企业实施CMM实施过程;重点是从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研究CMM的实施;并分析了关键过程域的持续改进思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型软件企业具体实施CMM进行了定量分析,即从软件开发流程、组织管理规范性和企业文化三方面建立了成熟度指标体系,分析是否适合CMM,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应从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研究了CMM的具体应用框架,即CMN/PSP(个体软件开发过程)/TSP(小组软件开发过)框架。即在CMM的框架下,以PSP为基础,逐步向TSP过渡。关键词:CMM:中小型软件企业;战略AbstractCMMisanimportantmodelthatcanimProvesoftwareprocessandheightercompetenceofsoftwareenterprise.Basedontheory,thisdissertationmaicesaresearchontheapplicationofCMMintosmallandmediumsizedsoftwareenterpriseinchina,soithasthepracticalsenseofthedevelopmentoftheseenterprises.Aboveall,thetheoryofCMMandrelativetheorisearestudied.ThecontentsOnfivelevesandstructureareexpoundedindetails.Moreover,thedissertationSetsforththesenseofCMM,theacademicandpracticaldevelopmentofCMMInchina.Secondly,theapplicationintosmallandmediumsizedsoftwareenterpriseinChinaisdiscussed.Intheanalyseofstrategictransition,thestrategicmodelandprocessareDiscussed.Fromthesidesoforganizemanagementandcorporateculture,theImplementandcontinuousimprovementarestudied.Basedthepualitativeresearch,apuantitativeresearchaboutCMMismadeInsoftwareprocess,organizemanagementandcorporateculture.Lastly,theframeofCMM/PSP/TSPisstudied.BasedonCMM,softwareEnterprisecanimprovebyvirlueofPSPandTSP.Keywords:CMM;SmallandMediumSizedSoftwareEnterprise;Strategy第1章绪论1.1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21世纪是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世纪,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人们日益关注软件开发过程中管理的规范化及标准化间题,软件质量的提高对任何一个企业或集蒸的生存和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论文所讨论的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SEI(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该模型提供了一个软件工程成果和管理方法的框架,是专门针对软件企业如何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提高软件企业的管理水平而设计的,自90年代初正式提出以后,己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成功地应用,且前全球通过CMM五级的企业已有13家,三级以上的100余家,二级的240多家,现在该模型已成为事实土的软件过程改进的工业标准。该管理方法在国外己得到普遍重视,但在国内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目前全球软件销售额已达到2700亿美元,今后几年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市场规模将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然而我国软件销售额还不到世界市场的0.42%。我国软件企业除少数几家在500人以点,多数是在50人以下的民营、集体和个人的软件公司,中国的软件企业大多数仍然处于一种手工作坊式运营阶段,质量和效率观念都不强,在技术和产品本身与国际市场接轨方面更是一片空白。我国己经正式加入WTO,软件产业将全面面对国际软件行业的冲击,而我国的软件刚刚起步,在很多方面仍有不完善之处,软件企业的不成熟,管理原因远远大于技术原因,研究CMM,利用CMM提升我国软件企业的综合能力,提高竞争力,才能在世界软件行业中有立足之地。CMM的意义不仅仅是对软件开发的过程进行管理,最关键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企业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而这正是中国软件业与美国、印度软件业最大的差越之处。美国软件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企业都按照规范化的工作方法管理软件循环过程,始终把最终用户放在软件产品供应优化和质量控制的中心。为了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必须吸收国外运用高新技术促进软件企业升级换代的成功经验,在软件企业中实施CMM,有利于软件企业提高软件开发的管理能力、提高软件生产率和加强软件生产的国际竞争力,这也就是本文要对CMM进行研究并在软件企业中加以应用的原因。但是CMM在中国的应用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研究CMM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软件企业尤其是中小型软件企业的理论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国外对CMM的研究已取得成就,但考虑到我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这方面切实可行的理论却是稀薄的,立足于中小型软件企业进行研究,总结出有实际意义的理论,力求理论上有所创新,并普及到其他类型的软件企业当中,得出更具一般性的CMM实践理论。1.2国内外CMM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CMM不仅是一个模型,一个工具,它更代表了一种管理哲学在软件工业中的应用。CMM的管理思想来源于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产品质量管理。1930年,Walte;Sheward率先提出了一整套基于统计学原理的质量控制方法,这些方法后来经过W.EwaedsDeming和Josephjuran的发展和实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hilipcrosby在《质量是免费的》一书中率先提出将质量管理形成成熟度框架的概念,“质量管理成熟度坐标图表”描述了进行质管实践的5个阶段,表达了质量管理的全部运作。Deming、Juran以及Crosby等人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在IBCI公司,WattsHumphrey和RonRadice将这种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应用于软件工程过程,收到了很大的成效。SEI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就是在以.u.p}r为主的软件专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框架中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以5个不断进化的层次反映了软件过程定量控制中项目管理和项目工程的基本原则。CMM的工作最早开始于1986年11月,当时为了满足美国联邦政府调估软件供应商能力的要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院(SEI)牵头,在}1公司的协助下,亨弗雷等人于1987年9月发布了一份能力成熟度框架(CaPabilityMaturityF~ework),提出了软件过程、软件能力成熟度禾成熟度等级等概念,以及一套成熟度问卷((MaturityQuestionnaire),用来评估软件供应商的能力,这就是最早用于探索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一个工具。SEI总结了自1987年以来对成熟度框架和初版成熟度问卷的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基础,于1991年推出了CMMI.0版,正式形成了软件能力成熟度CMM。CMM标准共分五个等级,分别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CMM为软件的过程能力提供了一个阶梯式的改进框架,它基于以往软件工程的经验教训,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改进的框架图。这个模型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软件企业建立和实施过程改进计划。CMM1.0版使用两年之后,SEI于1992年四月进行了一个研讨会,会后又于1993年推出了CMMI.1版。此后,.CMU/SEI基于几年来将框架运用到软件过程方面所取得的经验,进一步扩展和精炼了该模型,SEI于1999年又推出了CMM2.0版本,同时进入了IEO体系,采纳了ISO/IECTR15504软件过程评估国际标准的一些内容和方法,因而保证了CMM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目前,CMM已经发展到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阶段。CMMI把系统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软件能力成豪度模型、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IPPD)以及软件采办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宅一起,形成一个集成的CMM。主要目的是消除不同模型之间的不一致和重复可以更好的发挥模型集成后的整体效益。实践表明,软件项目或软件开发组织的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提高,如果没有个体的过程意识和过程能力的支持讲是无济于事的,针对上述问题,1995年亨弗雷等人又提出了个体软件过程(PersonalSofrwareProcess,PSP)框架,该框架可用于控制、管理和改进个人软件工作方式的自我改善过程,CMM侧重于宏观管理,而PSP侧重于微观优化,二者相互支持,互相补充。以上内容体现了国际上CMM的发展状况,在中国,CMM理论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国外拿来的,未真正体会这些理论产生的过程和背景。但是这些理论多是以美国等先进国家为主导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践几乎没有研究,也没有相应的理论。我国在CMM上也进行了努力,根据我国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需求,在国内外情况和技术资料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参照CMM的总体框架,提出了一个符合我国国情和软件开发水平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SCMM,该模型除了必要的适应性改造外,在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方面完全与国际接轨,标志着我国对CMM的研究开始国情化。在实践上,国内目前已有5家金业通过了CMMZ、3级认证,浪潮集建受CMM启示,并拓展了CMM概念及应用范畴,与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共同推出了“管理过程平滑改进模型”,意味着我国己经从理论上开始对CMM模型升华。1.3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1.3.1论文的总体思路本文}`J总体思路是以研究CMM豹理论和实践为主线,借签管理学、软件工程学、.企业战略、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出发,研究CMM在我国中小软件企业中的应用。首先,文章对CMM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研究了该理论的发展,并对CMM五个等级的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出此指出CMM对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CMM在我国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也予以了介绍。然后,由CMM及其德关理论引出对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CMM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应用的适用性。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实施CMM进行战略转变方面的论述中,首先对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软件企业实施CMM的实施过程:重点是从组织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依据意义、CMM要求、可行性分析和具体实施内容的思路展开,并分析了关键过程域的持续改进思想。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小型软件企业具体实施C人4M进行了定量分析,即从软件开发流程、组织管理规范性和企业文化三方面建立了成熟度指标体系,通过多
本文标题:中小型软件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0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