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语文:2.3《外国消息两篇》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何时今晚7时何地何人杜鲁门总统何事日本投降了为何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试归纳这篇消息的新闻事实,说说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最重要的信息:日本投降了!次重要的信息:杜鲁门总统今晚(1945年8月14日)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盟国停止了军事行动。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的原因,以及美、英、苏、中四国表示同意要求继续保留其天皇制。再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后的安排。整篇消息,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叙述井然,信息丰富,充分表现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深厚功底。这是一篇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除了“日本投降了”这个主要的新闻事实外,其他信息完全是从美国人主导的角度来报道的:是美国总统宣布日本投降的;美国人主导了战争的进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盟国陆、海军停止了攻势;而日本投降后的安排,则是美国人担任占领日本盟军的总司令;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其他盟国派人参加。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虽然也有客观的一笔,日本是遵照三强(美、英、俄)的最后通碟投降的,没有把功劳都归在美国一家身上,但强化了美国的因素:美国投了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而淡化了俄国宣战的因素(百万苏联军队击溃了日本关东军,记者没有提苏军的胜利),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全文重点突出美国,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香港《大公报》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中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中何时今日清晨何地北京何人周恩来、开电梯的小姑娘、口译人员何事周恩来逝世为何为周恩来逝世震惊、悲痛这则消息表现了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说说消息是怎样抓住人物情态反映人民的悲痛的。作者成功地抓住了不同的细节去表现。在法新社大楼开电梯的姑娘,当记者告诉她时,她“顿时放声恸哭”。“顿时”表明这是突如其来的噩耗,她情不自已,绝无虚伪,“放声恸哭”则表现悲痛之深之重。另一位中国口译人员,表现得比较含蓄(在那个时代,作为时常接触外国人的特定人员,他受的束缚比较多,而且知识分子情感相对含蓄,不可能像那个姑娘那样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情),但“眼中含着泪,嘴唇颤抖”,他虽然还说着“杰出的革命家”等惯用语,但是“我们没有料到。我们非常爱戴他”的表白,将他的悲痛心情和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展露无遗。可见,作者报道周恩来逝世的角度是很独特的,适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一名外国记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感情。开电梯的小姑娘和作口译工作的男子,因身份、职业和年龄的不同,听到消息后表现不同,但真实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周恩来的爱戴以及对周恩来逝世的悲痛。【新华社陕北31日电】世界驰名的文化古都,拥有二百余万人口的北平,本日宣告解放。北平的解放是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军事发展和政治发展之一。原有国民党反动军队及其军事机构大约20万人据守北平,乃是执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所宣布的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法结束战争的第一个榜样。这个事实的发生,是人民解放军的十分强大,所向无敌,国民党反动军队中的广大官兵战意消沉、不愿再做毫无出路的抵抗,和北平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真正民主和平的结果。北平的国民党军主力现已开至城外指定地点,人民解放军定于本日开始入城接防。北平的人民久已像亲人一样地渴望着人民解放军。在知道了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入北平后,北平的工人、学生、市民连忙热闹非凡地筹备着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因国民党军全部出城之一再延期而感觉不耐。人民解放军即将和平地开入北平的消息,使这个古城突然恢复了青春的活力,从1月23日起,物价顿然下降。街道上重新拥挤着欢天喜地的行人,他们到处打听着解放军入城的确实日期,询问着和传说着解放军和共产党的宣传品的内容……【美联社1949年2月3日电】今日北平给它的共产党征服者一个热闹的欢迎,这只有这个经常被征服的城市才能做到。共产党向拥挤着的成千成万的人显出一两件东西看看——长达数里的缴获来的美国造的各种车辆。长列的市民在这个热闹的欢迎游行中把嗓子都喊哑了——正如当日本人占领北平他们欢迎日本人,当美国人回来他们欢迎美国人,当中国国民党人回来他们欢迎国民党,以及数百年前欢迎蒙古人与鞑靼人一样。北平在欢迎他的征服者方面是素享盛名的。新华社的新闻稿着重报道北平一派欢腾,人民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迎接解放军进城。而美联社稿也报道人民欢迎解放军的盛况,但是将之与迎接日本人、美国人、国民党人相提并论,可以说表达了美国一些媒体对中国人民革命的敌视和诬蔑。一样的新闻“事实”,给人的印象却完全相反。总之,新闻作品选择怎样的角度和观点传播事实,对意义的呈现具有重大影响,我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事实之后的角度与立场,培养自己的新闻素养。
本文标题:语文:2.3《外国消息两篇》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1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