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赞美与批评的艺术赞美和鼓励是推动一个人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需求。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正如西方一句谚语所说的:“赞美好比空气,人人不能缺少。”每个人都有被重视、被赞美的心理,恰当、真诚的赞美他人,可以大大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人们不赞美他人的原因有哪些?A、不好意思;B、不习惯;C、没必要;D、心态差;E、怕误解。•社交的黄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你就怎样对待他。如何培养自己的“赞美意识”呢?一、培养欣赏意识(高品质人生的标志之一哦!)二、看到别人优点(不能光盯着别人的缺点哦!)三、真诚赞美对方(不要小气哦!)等我们工作以后,每天至少要有八小时同事共处,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们,看到他们的优点,把他们看成天使,那我们就生活在天堂。如果我们对他们怀有抵触情绪。。。。寻找赞美点外在具体的:衣服打扮头发皮肤眼睛眉毛……内在抽象的:气质经验气量特长处理问题的能力……间接关联的:籍贯工作单位职业亲戚关系的人用的物品养的宠物……赞美的方式•你所知道或使用过的赞美方式有哪些?•言辞,掌声,握手,拥抱,翘拇指,送鲜花、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本质所在!否则,“赞美”会被称之为“拍马屁”!真诚地赞美他人,有什么好处呢?1、帮助他人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尼曼说:“赞扬,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的灵魂就无法成长,更不会开花结果。遗憾的是,许多人都吝啬把赞扬的阳光送给别人。”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不论一个人多么伟大,地位有多么崇高,在被赞赏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起来更卖力。”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受到鼓励的时候,能力能够发挥到70%;没有受到鼓励的时候,能力只能够发挥到30%。2、帮助自己A、赢得快乐的生活“我把他人当成天使,我就生活在天堂里;我把他人当成魔鬼,我就生活在地狱里”B、赢得他人的帮助•赞美忌奉承:1.夸大A、你的容貌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啊~B、全公司上下我最最佩服的人就是你2.愚忠A、不管你做什么,永远都是最好的!B、经理讲的话还会错吗?•忌敷衍或讽刺1.敷衍:还可以啦!挺好!2.讽刺:看不出来你还有两下子嘛~不简单哦,这个月业绩这么好,咋忽悠来的?赵岩女士是一位聪明漂亮的女学生,她每次买西瓜都可以买到最甜的。别人问她为什么时,她说以前买西瓜只会对卖瓜师傅说:“师傅,麻烦您给我挑个好西瓜。”但他顶多挑三四个,就搬上一个来,说:“姑娘,如果这个瓜生,你就送回来,我再给你换!”学会赞美后,她就对卖瓜师傅说:“师傅,我昨天从您这里买了一个西瓜,是我今年夏天吃过最甜的一个西瓜,我觉得您挑得特准,麻烦您再给我挑一个。”她发现那位师傅听到这一番具体化的表述之后,又是高兴又是紧张,手都有点抖了,一连拍了七八个西瓜,回头对她说:“姑娘,今天你这么一说,我的手怎么也没准了?”连续挑到第九个,才搬上来:“姑娘,如果这个瓜不甜,你就送回来!”要知道,当你夸一个人“真棒”、“真能干”时,他内心深处立刻会有一种心理期待,想听听下文,以求证实:“我棒在哪里?”“我能干在哪里?”此时,如果没有具体化的表述,对方心中会有点失望的!技巧二:不要为了赞美而赞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赞美点:小孩:聪明,活泼,可爱,有礼貌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有干劲中年人:有风度,有内涵,有责任心老年人:显年轻,精神好,身体好技巧三:要勇于赞美,不要留下遗憾。如同一位西方诗人所写:在称赞别人之前无须犹豫,假如你认为,他应该得到赞美,现在正是时候,因为他去世后,不能读自己的墓碑。技巧四:看准赞美的时宜•如果一个人给你看了他小孩的相片,那么一定要夸小孩,你无声的放回去,对方心中会有点失落。如果一个人提拔了,第二天见到他,一定要用新的职位去称呼他。交谈过程中,如果对方谈到自己的得意之事,那就是渴望与你分享他的喜悦。这也可以看成是他准备接受你的赞美之辞的信号。此时,你要停下所有的事情,接过话题顺势赞美一番,以满足对方的心愿。技巧五:把握赞美的频率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献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份对你的警惕和反感。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显得不断增加的人,并且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和事化”,而人们对后者所产生的印象是:说我不好,一定是经过考虑。分析的,可能有他一定的道理,从而认为对方可能更有判断力,进而更喜欢他。所以也可以说成:地给予赞美。赞美小贴士•善于找到对方真正的闪光点•逢物加价遇人减岁•生人看特征熟人看变化•赞美对方最得意而别人却不以为然的事•赞美你所希望对方做的一切•背后赞美别人效果更好•运用第三者赞美•公开赞美【情境一】元旦联欢会上,孙雅唱了一首《春暖花开》,唱得虽然很投入,但明显跑了调。同学们都鼓掌表示鼓励。王华和李梅对有不同的说法。•王华对孙雅说:“孙雅,你唱得太棒了,你真是个音乐奇才呀!”•李梅对孙雅说:“孙雅,你唱得认真又投入,你是好样的!”你更欣赏哪种赞美?你眼里有别人,别人心中才会有你。见了领导打招呼,说明你心中敬重领导;见同事打招呼,说明你眼里有同事;见手下打招呼,说明你关心下属。隐性的赞美一:有人说:“我凭什么先与他打招呼,难道我比他低下吗?”其实,给别人颁奖的人的地位比获奖人还要高,所以,主动与别人打招呼并不代表比别人低下,相反,至少说明你有宽广的胸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事实上,级别越高的领导越亲切随和,我们常见到他们主动亲切地同下级打招呼,非常平易近人。民间有句话:“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大官随和易见,是其自信的表现,也是其心态优越的体现。真诚而及时地祝贺他人当别人获得成功或家有喜庆事情时,及时送上自己的祝福,会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隐性的赞美二:批评的作用•必要的批评是使人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以利于进步的良药。•必要的批评能促进彼此的关系。批评的语言艺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很有可能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所以,忠言顺耳可能更利于行。能够听得进去逆耳忠言,才能利于行,如果听不进去逆耳忠言,就无法利于行。连三岁孩子都希望受到夸奖,不愿意受到批评。因此,能够听进去批评,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是关键。可见批评更要讲究语言艺术。•1.先赞扬后批评•美国著名的演讲家戴尔.卡耐基说:“矫正对方错误的第一方法——批评前先赞美对方。”•批评前先赞美,能化解被批评者的对立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批评,达到预想效果。•一位上司批评女秘书时这样说:“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漂亮,你是一个迷人的姑娘。”•然后又说:“不过我希望你以后要对标点稍加注意,让你打的文件跟你的衣服一样漂亮,好吗?”女秘书愉快地接受了批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批评,在某种程度上讲就会放大缺点,就会使对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既使可以改正的缺点也无法接受了。•况且先批评把情绪搞砸了,再真诚的批评也难以接受;先表扬则可以让对方情绪较好,善意的批评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们在给人指出缺点和不足时应该怀着善意的心态。要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技巧,最好做到批评之前先表扬。•2.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合进行批评•双方都在气头上批评不宜,应提高修养,生气时少说话,因为人在生气时智商为零,待双方冷静后再谈。•3.批评方式因人而异•年轻人:语重心长的直接批评(告诫)•成年人:略微提醒•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以自责促使对方反省•此外,批评应尽可能避免在大庭广众前指名道姓地批评别人。•这样做不仅无法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还会有人身攻击之嫌。七分肯定,三分批评批评对方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对方的面子,批评之前最好用赞美铺路,先表扬在批评。人一听到表扬,一般心情就特别高兴,这个时候你再批评他,他就比较能接受,一高兴胸怀就宽广很多,如果人家正生着闷气,你还去批评别人,那不是雪上加霜吗,没人受得了。我们可以采用三明治批评法。。。。。。。。。。例子:若非大错,五分钟内解决就事论事,不论人品•批评的时候,只针对事情本身,不针对人格。只说事情做得不好,怎么改进,不要涉及到人格。比如说开车的时候,一个年轻人骑车电动车从车前面一溜烟开过去,如果你说:帅哥,麻烦你遵守下交通规则,这样很危险,差点就撞上了。。。这样说人家不会怨恨你,但是如果你说你找死啊,没长眼啊,会不会看路啊。虽然你都是批评人家不注意安全,但是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人家体格健壮一点,就直接下车敲你车窗了。因为你对上升到人格•批评的时候不要上升到人的基本素质。不要做全盘的否定。不能说人一件事没做好,就整个人很笨。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华人首富李嘉诚初中没毕业,好多演员小学没毕业。你能说人家成绩不好就一事无成吗。责怪伤情,启发长远•批评的时候不要指向不可更改的事实。你命名知道不可能有改变,还要去批评,那批评就变成了你发泄情绪了,人家当然不会接受。所以说如果对方优缺点,并且能够改,你可以给他善意的提醒。如果对方不能改,就不要提。只能使他更难受。批评的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表扬要大声,批评要小声最重要的一点,批评的时候要维护对方的面子。批评如果只为了分出是非,那一定是非常伤感情的,那么如果不能分出是非,那就没达到效果。我们提出一句话,在圆满当中提出批评。什么叫圆满?大家有面子就叫圆满,一切以情为先,以理为主。中国式沟通的关键,是情绪优先!人是情绪的动物。全世界人都有情绪的起伏,西方人情绪也有起伏,但是起伏得不高不低,我们中国人的情绪是跌宕起伏的。这个大家应该都有经验。你一热火对方,那这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不是平时那个人了。我们是情绪非常容易起
本文标题:赞美与批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0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