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眼科常用要穴白昱旸针灸是用针刺和艾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治疗眼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篇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晴”,眼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因此针刺某一特定穴位,可通过经脉的联系治疗某一特定眼病。现代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对眼的许多生理指标均有良性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对大多数眼病及“正常眼”视力有提高作用,如早中期白内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屈光不正、眼肌病、弱视、视神经萎缩等。②通过眼底荧光造影、超声多普勒检测,可发现针刺可改善眼局部的血液循环。③对各类眼病状态下的眼压均有降低作用。④对辐辏功能不足的视疲劳、麻痹性斜视的斜视度均有明显改善。⑤对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有良性影响。⑥对眼底病患者诱发电位潜时、波幅均有明显改善,对正常人的诱发电位潜时影响显著,但波幅无明显改变。从以上六方面可看出,针刺对眼的直接影响主要为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兴奋视觉神经功能、增强和改善眼肌功能及协调作用、增加泪液分泌并改善泪液代谢等。所以针刺虽然是一种非特异的方法,不具备治疗某种病理改变的针对性,但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对眼的多种功能有良性影响,可广泛有效地应用于各类眼病的治疗中。眼眶部穴位:球后47,睛明37,承泣26,攒竹22,瞳子髎16,内睛明11,鱼腰11,上明7;头面躯干部穴位:风池48,足三里36,肾俞35,肝俞35,合谷34,光明28,太阳24,三阴交21,太溪18,太冲19,百会14,膈俞12,阳白11,脾俞11,丝竹空10,四白9,行间9,养老7,翳明7,命门6,新明Ⅰ(位于耳垂后皮肤皱裂之中点,相当于翳风穴前上5分)5,新明Ⅱ(眉稍上一寸外开5分处)5。所用穴位涉及全身十四条经脉。其中以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的穴位最多为13穴,其次为足少阳胆经(10),其他分别为督脉(6),足少阴肾经(6),任脉(5),足阳明胃经(5),手少阳三焦经(5),足厥阴肝经(4),足太阴脾经(4),手阳明大肠经(3),手太阳小肠经(3),手厥阴心包经(2),手太阴肺经(1)和手少阴心经(1),另有经外穴12个。从上述分布中可看出,在与目密切相关的经脉胆经和膀胱经上分布的穴位较多,经外穴也较多,比肝经、肾经上的经穴多。选穴特点:(1)多取奇穴新穴(2)局部取穴为主(3)配合远道取穴选穴特点:(1)多取奇穴新穴治疗上述难治性眼病,多取奇穴、新穴。有报道单用或以新明Ⅰ,新明Ⅱ为主穴治疗视网膜黄斑变性和色素变性[1,2],单用鱼腰、球后治疗神经萎缩[3];有以太阳、印堂、鱼腰为主穴治疗青光眼[4];以及以外睛明(位于眼内眦角外上0.1寸处)、新攒竹(位于眼内眦角外上约0.7寸)、月亮(位于眶下缘外1/3处)等为主穴,睛下(位于眼内眦角下外约0.5寸,眶下缘内方)、上明(在额内,位于眼眶上缘下方之眶壁中点)、健明(位于眼内眦角下外约O.4寸,或眶下缘内1/4与外3/4交界处,眶下缘内方)、健明1(位于眶下缘内方,眶下缘内3/8与外5/8交界处)、健明2(位于眶下缘内方,眶下缘内5/8与外3/8交界处)、建明4(位于眶上缘内上角凹陷处,内眦角上约0.5寸处)等为配穴交替选用[5];还有眶上(位于眼区,额骨的眶上孔处)、接力(枕骨粗隆与耳尖联线中点)及内睛明(位于眼内眦角泪阜上)等穴的使用记录[6-9]。选穴特点:(2)局部取穴为主(2)局部取穴为主101篇文章中,大多以局部取穴治疗为主。有用新明Ⅰ、球后、上睛明、新明Ⅱ等穴为主治疗色素变性[10];还有用球后穴、睛明、攒竹、四白、太阳和丝竹空等穴治疗黄斑变性[11];另有用瞳子髎、睛明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12];以睛明、承泣、上明穴等为主治疗视神经萎缩[13]。选穴特点:(3)配合远道取穴(3)配合远道取穴在以局部取穴为主的同时,配合养老、光明、太冲治疗视神经萎缩[13];或加行间(双)、三阴交(双)治疗青光眼[14];或配肝俞,肾俞等治疗黄斑变性[11];亦有按辨证配穴,如肝肾亏损型可加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照海,三阴交等,心营亏虚型加用心俞、神门、足三里等,脾肾阳虚型加用脾俞、肾俞、关元、命门、百会等,肝气郁结型加用光明、支沟、太冲等,气滞血瘀型加用内关、膈俞、合谷等治疗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色素变性[15]。亦有一些治疗以远取穴为主,如单用肝俞、肾俞治疗色素变性及视神经萎缩[16];或单用行间治疗青光眼等[17]。针刺手法,如眼周穴位多选用30-32号细针,轻刺缓压,徐徐进针,缓慢进针至眼球出现明显酸胀感或眼球突出感时为度,如有需要,只作轻微的捻转,而不提插[18,19];也有在留针期间,每10分钟刮针柄1次;还有在眼周部穴位用烧山火手法,使得气后产生热感[20]。头项部穴位以使针感到达眼部为佳。如新明Ⅰ和新明Ⅱ,进针后,应用轻巧的手法以求得针感向眼眶内或外眼角放射,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转手法运针1分钟,捻转频率160~180次/分,提插幅度1~2mm,然后接通G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可见眼睑有跳动,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30分钟[10]。风池先刺入5mm~8mm,得气后用拇指向前捻插,顺势将针刺入10mm~12mm深,使酸麻胀感达于前额至目眶直至眼球;大椎穴拇指向前捻转行补针法,其时发生酸麻胀感,可以从督脉至上星穴,有时向两上肢呈对称放射至手腕部,不留针。另有在远取部位的穴位用强刺激手法,以病者能够忍受为度,捻转3次后(即留针30分钟后)出针[17]。针灸疗法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这四种难治性眼病有较好的疗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这些疾病的首要环节,长期不间断的针灸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对于这些疾病,针灸的治愈率很低,临床研究的设计和方法有待改进
本文标题:眼科常用要穴-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