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生物资源:它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人类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它们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2、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有:①植物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多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或管状体;②含有叶绿素等多种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③藻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④它的合子萌发不形成胚;⑤(生境)多为水生、少为陆生。3、蓝藻门的分类学特征:植物体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类型的非丝状体和丝状体类型。其中丝状体类型中的有些种类可以前后滑动或左右摆动,如颤藻属中的种类。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多肽葡聚糖。原生质体分化成两部分,即位于细胞中央区域的核区(中央质)和位于核区四周的周质(色素质)。细胞中储存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在鱼腥藻属、念珠藻属等丝状蓝藻中,部分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特殊的细胞——异形胞,它的功能主要是将藻丝体分隔成藻殖段进行营养繁殖。其细胞内含有固氮酶,可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单细胞和群体蓝藻主要靠细胞分裂和群体破裂进行繁殖;丝状体蓝藻则主要以藻殖段的形式来增殖。蓝藻现知种类约为1500~2000种,分布广泛。其在食用、药用、生态保护以及其它方面都有重要作用。4、绿藻门的分类学特征:绿藻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管状体等。绿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绿藻细胞中的载色体和高等植物中的叶绿体结构类似,其所含的光合色素也和高等植物相同,主要由叶绿素a、b,多数种类的载色体中有一至多个蛋白核。绿藻的贮藏物主要为淀粉。绿藻中一些种类的营养体和多数种类的孢子或配子具2条或4条顶生等长鞭毛。90%左右的绿藻生活于淡水、潮湿土表、岩面,只有约10%的种类生活于海水中。绿藻门是藻类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约有350属,8600余种。5、生物资源的特征1系统性2可更新性3地域性4周期性5有限性6增值性7、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分布广泛,是动物界最多的一门动物,主要特征又以下;1异律分节和身体部分:身体若干节相互愈合,分别组成头部,胸部和腰部。头部用于摄食和感觉,兄不用于运动和支持,腹部用于代谢和生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2附肢分节;附肢各节之间及附肢与身体之间都有可动的关节,增强运动的灵活性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3发达的几丁质外骨骼:由体壁的表皮细胞一层向外分泌几丁质和蛋白质所组成。几丁质外骨骼由外向内分为:上角膜,外角膜和较厚的类角膜。各层都有不同的作用。4体腔与循环: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5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后肠组成。口气则由附肢特化而成,有多种类型。6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呼吸器官;水生的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肺和书肺。排泄器官;一类为肾特化而来的腺体结构。另一类就是马氏管。7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比环节动物稍集中。8生殖发育:多数节肢动物为雌雄异体,异体受精。生殖方式多样。节肢动物的分类:节肢动物分为有鳃亚门有鳌亚门和有管亚门。有鳃亚门分三叶虫冈,甲壳纲,有鳌亚门分肢口纲和蜘行纲。有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昆虫资源的利用:传粉,食用,饲用,药用,工业用,天敌,饵用等等。7、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原则:生物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能通过自我更新得到恢复。以往人们对生物资源缺乏科学的认识,错如的认为生物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在人类历史上,对生物资源利用过度,从而破坏和毁灭生物资源。在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矛盾重重。近年来,人类因过度利用而破坏生物资源的情况日趋严重,同时也存在资源利用不足造成浪费问题。要做到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1、保护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保护物种多样性3、种群最大持续4、最适持续量5、最小生存种群理论6、最佳生境原则7、一些重要的猎取对策8、物种的保护对策生物资源的保护策略生物资源的最显著特征是能够再生,不断更新,但这种更新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就会破坏生物资源,物种一旦灭绝就绝对不可再现。为了使自然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应当采取以下保护对策:第一,开展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第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第三,加强资源生物的引种和驯养第四,严禁滥采乱伐,滥捕乱猎,制定保护法。第五,加强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过程:第一,找文献,首先通过书记查阅和网咯收索,了解你所要开发的该物种的生境,习惯,分类上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进一步查找相关文献,对该物种的研究情况及开发前景找到更多的背景。第二,文献加工:挤兑你查找的文献惊醒选择性的阅读,整理,提炼。目的是,了解别人的工作,清楚将来发展的趋势,以便提出正确的战略措施,确定自己的方向,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或是别人研究中的不足。第三,资源获得;:在了解该生物的各种信息后,必须首先获得标本才能对其进行研究。一般步骤为,采样,分离,鉴定,保存。第四,行动:获得样本后。就按你自己所确定的方向进行研究。第五,当你通过研究得出传记和专案时,应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要申请专利,技术保密等。还有就是即时发表文章,让人知道你的研究。第六,实践检验极大规模获取阶段。为了检验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及专案的可行性,应进行大量的推广实验,若可行,则进一步大规模投入生产,获得大量的生物资源。8、引种与驯化植物的引种驯化一,引种的涵义和重要性涵义:植物引种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植物,经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物种。引种主要指引进,是初级阶段;驯化是在引种基础上的深化和改造,从而使引进的植物获得对新环境适应的阶段,两者统一在一个过程中。驯化:在更多情况下引种区得各种环境因子同种源区可能存在一些差异,需要引种动物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使其对一些环境因子的耐受范围发生适当调整,甚至生理习性、形态结构也可能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这就称为驯化。根据驯化的结果,可将驯化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够完成个体的生长发育,引种动物同引种区各种环境因子以及各种原有生物之间能够相互适应,即表现为个体行为、生理等方面的适应。二是引种亲本在引种区可以实现有效的繁殖,产生具有生存能力的后代的过程。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第二个层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种驯化,因为引种个体产生具有生存能力的后代,并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才表明动物可以在引种区真正实现世代的繁殖。重要性:通过植物引种,可以大大增加本地区或本国内的植物种类,不仅有利于提高一个地区的植物资源多样性;还能更充分的了解一个地区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和潜力;同时也能更充分地认识一个植物的适应环境和它的生态生理状态。植物引种具有植物实验生态学的作用,能大大丰富植物栽培的知识。二,植物引种的目的要求植物引种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加本地区植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涉及林木、蔬菜、水果、粮食、花卉、牧草及环境保护植物等诸多领域。比如说:(一)用材林树种(二)薪炭林树种(三)防止土壤侵蚀及固沙造林树种(四)城市及工矿区的绿化树种(五)次生林改造及天然林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六)增加林产品种类三,植物引种选择的原则(一)气候条件: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适生范围,即生态条件。生态条件中气候最为重要。植物的生存不但要适应所在地全年四季的气候,而且还要能适应当地几年中甚至几十年难遇的绝对气候,如绝对低温、最干旱年份等。一般来说,引进地区的气候条件应当与原产区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各种气候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植物,常常是几个因素互相联系起来影响生长发育。1.气温:(1)绝对低温:关系到植物能否生存的最重要条件是温度,特别是绝对最低温度,低温的持续时间也是限制及危害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2)绝对高温:绝对高温对植物的损害看起来不如绝对低温显著,但高温同时伴随干旱与日俱增会加重高温的危害。2.降水及湿度: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的主要类型的决定性因素。降水量由多到少,植被类型依次由森林到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半荒漠、荒漠。3.风:(二)土壤条件:植物的地下部(即根系)生长于土中,与土壤密切相关。从选择引种植物的角度出发,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土壤酸碱度(pH)值及含盐量2、土壤排水性状及通气性3、土壤温度4、土壤养分(三)土壤微生物: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使土壤活化有些微生物与植物根部组织共生,成为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部分。植物中有许多具有微生物共生的根瘤,也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在引种有根瘤或菌根的植物时,应注意共生菌的引进,如豆科(细根瘤菌)(四)地形:地形对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间接的、但又是带有综合性的因素。小地形影响气候因素,如日照强度、空气流动性。中地形影响土壤的侵蚀和沉积、堆积,影响水分的再分配和排水,影响土温。大地形影响光照、气温、降水。四,种源选择和选种育种(一)种源的选种:在引种过程中对有些植物重新进行试验,寻找合适的种源;还应从优良母钟采集种子。(二)选种和杂交育种:从引进植物中选择适应性强,遗传性状良好的植株作为母树采种繁育是引种驯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外来植物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可通过与本地植物杂交育种,取得适应性强的杂交后代。五,引进植物的栽培引种工作的最终成功还要以采取适宜的人工培育措施为保证。引种培育技术:(一)种子处理与贮藏:接到种子后,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登记、记载和检查,如记载种子形状、颜色、测定种子千粒生、种子发芽率。其次,引进的种子应进行消毒,避免病菌虫卵的传播。(二)育苗:1、播种前种子处理2、苗床耕犁和筑床:容器育苗用的土壤要求:(1)有充分完全的养分,使苗木能健全生长发育(2)土壤结构良好,容器轻,这样,植物对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吸收性能高,移栽时轻便(3)无害虫卵块、病菌孢子或能传播的菌丝体。(三)试验地的选择及整地(四)栽植后的管护(五)培养种源六、引种植物实验及建立引种技术档案(一)引种植物实验:一般来说,引种植物实验分植物园阶段、淘汰阶段、测验阶段和验证阶段。各阶段的目的要求不同,但也是一个动态和连续过程。(二)建立植物引种技术档案(三)几项必要的观察测定1、适应性的观察2、生长测定3、物候观察动物引种驯化的目的和意义(一)作为养殖对象将国外或其他地区养殖技术较为成熟的品种引人各种环境条件相似的地区进行养殖,可以砸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传统的育种工作相比要经济得多,而且也要迅速得多。(二)取代原有品种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引入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种类进行异地驯养,通过竞争取代原有物种,占据原有物种的生态空间。(三)引进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以填补出现的生态位空缺适当引人能够适应该环境条件的物种,填补出现的生态位空缺,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四)作为育种材料引种是育种材料的重要来源,可以显著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五)提高饵料鱼美国在一些大中型水域放流大口黑鲈,必须同时投放一定比例的蓝鳃太阳鱼,以供前者食用。(六)用于生物防治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关系可以有效地维持系统的平衡,因系统中任何成分无节制的滋生而造成生态系统额破坏。(七)濒危物种的异地保护由于环境污染、栖息环境破坏等因素,使得原有的栖息地不再适合某一物种的生存,就可以将动物引入其他气候、环境要素较适宜的地区进行驯养,以防止物种的灭绝。资源动物引种驯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国在资源动物引种方面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②在移植与推广中缺乏可行性论证,急于求成③引种的检疫管理不严④对种质选育、提纯、复壮和保种等工作重视不够⑤引种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程序不够科学⑥引种的渠道多、单位多,处于无政府状态,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①克服引种的盲目性引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引进。要根据当地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特点,饵料资源利用状况及实际需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②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引进一个新物种时应充分考虑
本文标题:生物资源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5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