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招标投标 > 巨变-第一卷-撒旦的磨坊
第一卷撒旦的磨坊报告人:2018级博士生陈敬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目录第三章“居住环境与进步”第四章社会与经济制度第五章市场制度的演进第六章自律性市场及虚拟商品:劳动力、土地与货币第七章1795年的《斯皮纳姆兰法案》第八章前提与结果第九章贫穷与乌托邦第十章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的发现撒旦的磨坊AnddidtheCountenanceDivine,Shineforthuponourcloudedhills?AndwasJerusalembuildedhere,AmongthesedarkSatanicMills?上帝的容颜是否曾在阴云密布的门厅中显现?而耶路撒冷是否只在撒旦黑暗的磨坊中建造出来?——威廉·布莱克《耶路撒冷》意涵资本所具有的自律运转的机制决定了它为了自身可以冒一切风险,在权力的支撑下它更是勇气倍增。它绞尽脑汁也要将劳动力作为原料投入到自己的运行中,并榨干他们最后的一点能量。为此,它可以将那些轰鸣的工厂变成“魔鬼的磨坊”。撒旦的磨坊,即象征着工业革命以及市场经济对人、对文化、对社会、对自然的摧残。第三章居住环境与进步奇特现象: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奇迹般进步与普通民众灾难般的流离失所。P81从两轮圈地运动来看,第一轮圈地运动(地主和贵族为首,目的改耕地为牧地P82-P83),第二轮圈地运动(富绅和商人,用于耕作P84),国王和政府都进行过有效的干预。自由主义哲学家的看法:圈地运动的最后胜利证明延缓其进展的努力是无效的。波兰尼却认为,自由主义哲学家只关注社会进步,丝毫不考虑社会变迁的后果。这些反圈地立法的目标应该从延缓变迁的角度来加以认识。P85立法虽未能全面阻止圈地运动,但也并不是是完全无效的。变迁速度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变迁本身的方向。对自发性之进步的信仰必然会使我们忽视政府在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包括调整变迁的速度,并依实际的情况使之加快或减缓。P86第三章居住环境与进步政府的考虑:进步的破坏性。“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是否能适应变迁的条件而不会致命的伤及人性的与经济的、物质的与道德的本质;他们是否能在与变迁不直接连接的机会园地里找的新的职业;是否会因外销的增加而引起输入的增加,因而是那些因经济变迁而失去职业的人得到新的生活必需品。”P86波兰尼指出,英国经过圈地运动的灾难而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这是因为都铎王室及早期斯图亚特王室运用皇室的权力来阻缓经济进步的速度,直到进步的速度达到社会所能忍受的程度即使用中央政府的力量来救助这个变迁过程中的受害者,并且试图把变迁过程导引到比较不具破坏性的方向。P87假设:19世纪文明的历史包含了许多去保护社会以对抗这个机制之损害的尝试。P89第四章社会与经济制度亚当·斯密、斯宾塞、米塞斯、李普曼等人的经济人假设:古往今来、东西南北、以一贯之。但波氏认为,这种观点已经过时。历史学、人类学最新发现,人类的经济是附属于其社会关系之下的。他不会因要取得物质财物以保障个人利益而行动;他的行动是要保障他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力及社会资产。P96部落社会:个人的经济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社群会保证它的成员免于饥馑,除非这个社群本身遭到灾变,而即使在此时,受到威胁的仍是整体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维持社会的纽带却是很重要的。第一,如果一个人不顾为整个社会所接受的有关名誉或慷慨的习俗,他就会自外于社会而成为一个流浪者;第二,从长久而言,所有的社会义务都是互惠的,满足这些义务也最符合个人之给予获得的利益。这种状况必然对个人产生一种持续的压力,将经济上的自我利益从他的意识中除掉,直到他在许多(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中都无法从这种利益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这种态度更因间歇性的团体活动——诸如分享共同狩获的食物,或参与大规模的、危险的部落战争——而加强。从社会威望的角度来衡量,慷慨无私的回报是如此大,使得除了全然无私之外的其他行为都不值得一试。P97第四章社会与经济制度问题:既然原始民族缺少图利动机,缺少劳动取得报酬的原则,缺少最省力的原则,尤其是最缺少基于经济动机的独特制度,那么他们如何保证生产及分配的秩序呢?互惠原则——社会的两性组织(家庭与亲族)——特罗布里恩德岛对偶族(互惠族群化)、库拉交易(互惠个人化)——对称性原则再分配原则——部落首领(地域性)——夸克图尔印第安人夸富宴部落酋长分配兽皮等——集中性原则家计原则——较进步的农业时期——为了满足家庭需要的生产,其实质是生产和储藏首先是为了满足团体成员的需要,此时与市场和图利制度仍然不相干。结论:我们认为西欧直到封建时代末期,我们所知的各种经济体制都是依互惠、再分配或家计或三者之混合的原则组织起来的。这些原则借社会组织——特别是利用对称的、集中的及自治的形式——的帮助而制度化。在这一架构中,财物之有秩序的生产和分配是经由一般行为原则所控制之各式各样的动机而实现的。在这些动机中,图利并不是很突出。习俗与法律、巫术与宗教都互相配合来诱导个人去服膺一般的行为法则,这些行为法则最后确保了他在经济制度中所起的作用。P107第五章市场制度的演进市场如何形成的(一般之见):市场自然扩张的结果,即从个人有交易的习性这个假设出发去推论地方性市场的必然性、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最后推论出贸易、国外贸易(包括远途贸易)的必然性。P110波氏,认为应该首先对市场的结构与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三种贸易、三种市场:远途贸易(地方市场):对外贸易其特点是一种运输,即将一个地方剩余之物输送到缺少该物品的地区。P113外贸市场不起源于个人的交易习性P113,也不起源于地方和国内市场。P114地方性贸易(外贸市场):无法肯定是个人交易产生的。这个制度一开始就被设计来保护社会的一般经济组织免受市场活动之干扰的防范措施(查加族斋净仪式)所围绕。P116地方性贸易仅限于地方上的产品,无需运输。P113其本质就是街坊市场。P117外贸市场和地方性市场相互补充。国内贸易(国内市场):国内贸易本质是竞争性的,在交易中不同来源的相似物品相互竞争。P114国内贸易也不产生于地方市场,因为地方市场没有显示出生长的趋势。P372——P373第五章市场制度的演进波氏认为,地区性贸易与远途贸易的截然分立构成了中古城市制度的核心。为什么要严格划分?这是当时城市居民对日益增多的流动资本逐渐威胁到城镇制度之生存作出的反应。食品供应:强制性公开贸易、排除中间商,控制贸易量、抵制高价格。采取严格的排外和保护性的政策。工业产品:要按照生产者的需要把生产限制在一个有利可图的水平,而对外销却不适用。P119排外与垄断:在实际操作中,这意味着这些城镇设立各种可能的障碍,防止全国性或国内市场的形成。城市居民借着非竞争性的地区性贸易及在各城镇之间同样的非竞争性远途贸易等手段,将乡村排除于贸易范围之外并避免开放城乡之间的贸易。这种发展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来作为市场“国家化”的工具以及国内贸易的催生者。第五章市场制度的演进重商主义借着打破分离这两类非竞争性贸易的障碍而摧毁了地区性贸易及城市间贸易之落伍的排他性,并因而为全国性市场——它逐渐消除了城乡之间、各城镇与各省份之间的区别——奠定基础。重商主义是面对许多挑战时的一个反应。从政治上来说,就对外政治而言,主权的建立是当时所需要的;由此,重商主义者的经国治术是为了国际事务上之权力这个目的而将全国的所有资源都集中起来。就国内政治而言,将这些被封建主义及地域排性所分化的国家统一起来是这样种努力的必然副产品。从经济上来说,统一的工具是资本,也就是以货币形式储积着,且因而特别适合于商业发展的私有资源。最后,作为中央政府经济政策之基础的行政技术将传统市镇的行政制度扩张到全国。P120于是,对经济生活的全面管制——不过此时已经不止在市镇范围内,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就成为必要的对策。P121农村经由国内市场的形成而被整合到大的国家单位之内。现代人看来是短视做法的排除竞争性,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是保障市场运作的手段。重商主义只是将贸易从传统的排他主义中解放出来,但实际上是扩张了管制范围。经济制度仍然隐伏在一般的社会关系之下。P122第六章自律性市场及虚拟商品:劳动力、土地与货币市场经济的性质及要求:市场经济是一个只受市场控制、调节及指导的经济体制;商品之生产及分配的秩序,完全委诸此自律性的机制。这种经济体制是从人类会以达到最大金钱利得而行动这可能性推衍出来的。它假设市场中的财物(包括劳务)的供应会在一定的价格上与需求量相等。并且,它假定货币的存在是作为其拥有者手上之购买力而起作用的。生产因而受价格控制,因为引导生产的那些利得是因价格而定的;财物的分配也依靠价格,因为价格形成所得,并且由于那些所得之助而使得生产成品得以分配到社会成员手上。在这些假设之下,生产与分配的秩序是只被价格所保证的。P123-P124市场的这种要求,对政府及政策制定者来说,则是不允许任何能影响到市场的活动及政策。也就是说自律性市场必然要求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P126,并使社会服从于经济。那这是如何发生的?波兰尼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点就在于能够把劳动力、土地和货币这些工业生产的要素,在市场中完全的组织起来。这意味着要将传统上视为社会概念的劳动力、土地、货币,完全的商品化,即完全的虚拟化。虚拟商品的概念。第六章自律性市场及虚拟商品:劳动力、土地与货币那整个生产过程是如何以买和卖的形式联结成的呢?波氏在这里通过历史的考察分别考察了中世纪时期、重商主义时期、机器大工业时期的生产和买卖过程P129-P131,他指出,精巧的及特殊的机器和工厂制度全面改变了商人和生产者的关系,使得相对于商业而言,工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P131“工业生产不再是由商人依买卖方式而组织起来和商业的附属品;它这时已经涉及长期的投资及相对应的风险除非持续的生产被合理地确定,这样的风险是难以担当的。但在工业生产变为更复杂时,就必须能保证充分供应越来越多的工业生产要素。其中最重要的三者是劳动力、土地及货如何成币。在商业社会,它们的供应只能以一种方式组织起来,即可市场以用购买的方式取得。因此它们必须能在市场上出售,换句话说,就是作为商品。市场机制扩展到工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土地与货币一一是一个商业社会引进工厂制度所不可避免的后果。工业生产的要素必须能任意买卖。这就意味着要建立市场制。”P131第六章自律性市场及虚拟商品:劳动力、土地与货币虚拟化的后果:所谓“劳动力”这种商品,并不能任意加以堆积,或无限制使用,或甚至不加使用,而不致影响到个人一后者乃是这种特殊商品的真正拥有人。在处理一个人的劳动力时,这个制度也同时处置了这个“人”之生理的、心理的及道德的本质。若将文化制度的保护罩从人类身上剥下,他们就会在社会裸露的影响下消失;他们会因沦落为罪恶、是非颠倒、犯罪及饥荒等社会动乱的牺牲者而死亡。自然被还原到其基本元素,街坊及风景被污损,河川被污染,军事安全受到威胁,生产食物及原料的动力被摧毁。最后,只受市场调节的购买力也会周期性地消灭一些企业。这是因为过多或过少的货币,对商业而言,就像水旱灾对原始社会一样会造成极大的灾害。对市场经济而言,劳动力、土地及货币的市场无疑都是绝对必要的。但是,没有一个社会能忍受这种纯然虚拟之制度的影响。P129波兰尼认为,19世纪的社会史因而是一个双重发展的结果。就真正的商品而言是扩展市场的组织;对虚拟的商品而言是限制其发展,这两者相伴随而发生。因此,一方面,市场已经扩散到全球各地,并且其商品的数量增加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另一方面,各政府却发展出成套的措施及政策来限制市场对劳动力、土地及货币的影响。社会会保护自己以对抗自律性市场所具有的危害——这就是当代历史的特色。P132第七章1795年《斯皮纳姆兰法案》本章主要内容:1795年-1834年《斯皮纳姆兰法案法案》限制了英国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理论构想:当一加仑(重八磅十一盎司)用二等面粉做成的面包值一先令的时候,凡能劳动的贫民每星期应有三先令来供其自己的需要,不
本文标题:巨变-第一卷-撒旦的磨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1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