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先秦两汉散文》期考试题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二)考试时间:120分钟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班级:学号:姓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神话是古代人民以自觉的先古方式创作的神异故事,我国古代记载神话较多的书籍是。2.《诗经》原名,或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总集。3.《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断代简史,《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4.《论语》是一部记叙,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5.汉乐府民歌与《诗经·国风》一脉相承,继承发扬了传统;叙事性是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汉乐府最杰出的叙事诗。二、简述题(40分)1.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与演变。2.简述庄子的人生理想及其散文的艺术成就。3.简述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及文学史地位。4.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事项内容及艺术风格。三、论述题(20分)为什么《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四、阅读理解(30分)阅读《诗经·蒹葭》,回答下面问题:1.体会本诗所创造的朦胧意境。2.分析二、三两章字词之间更换在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3.理解“秋水伊人”的特定含义。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先秦两汉散文》参考答案(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题:1.口头创作;《山海经》2.《诗》;《诗歌》3.编年体;国别体4.孔子;语录体5.现实主义;孔雀东南飞第二题:(一)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中国古代神话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种种原因,以致零星散乱。现存者既无宏篇巨制,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只是一些较短的篇章或片断。但尽管有这样一些局限,其特色仍不可掩,自具鲜明的民族特色:㈠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激斗志、神异能力和英雄气慨;㈢熔铸了浓烈了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二、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作出一番看似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解释“黄帝四面”为“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等等,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二)庄子的人生观首先立足于解决人的人生困境,与其它先秦诸子将眼光着落于短暂而有限的现实社会不同,庄子一开始就企图为人类寻找一个不仅摆脱现时社会困境、而且摆脱最终生命困境的途径。因此,庄子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死生,不悦生亦不恶死,从而超越死生,达到真正自由的目的。庄子认为要达到最大的精神自由,首先要认识到人同自然界其它事物一样,都有着由生至死的过程。这就奠定了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庄子》,我国散文篇的瑰宝。着部著作不仅是部优美的散文,还是一部哲理深刻的哲理书。其以独特的出世思想而成为道教的经典。这部散文的中心思想体现于通篇。像逍遥游更是千古绝篇。庄子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劝世人出世,不必执着,以无为而应有为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三)1.叙事与抒情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题材范围很广泛。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广泛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痛苦生活,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也使得诗歌具有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双重特征,但“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2.诗体:多样化与单一化汉乐府诗的形式多变,自由灵活,具有一种飞动之势和流动之美。其句式完整的五言体已经很多,还有少量的四言体,但主要是杂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都有,呈参差错落、不拘一格之态,显辗转流动、奔逸飞动之势3.风格:明朗与含蓄乐府诗大多采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以引起读者的共鸣。由于这些民歌唱的是自己心中事,抒的是自己心中情,饱含着自己的血泪或洋溢着自己的欢乐,感情基调是明朗的4..语言:口语的直白与文人诗语的工致精炼汉乐府民歌语言质朴直白,多用口语,清新自然,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留给后代子孙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它的博大精深,去研究它的文学价值,以便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提高文化修养。(四)1.反映征夫(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表现这种主题的作品更多,占了一半有余。其中既有游子之辞,也有思妇之辞,思妇之辞又占其中的多数。如《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游子涉江采芙蓉,又入泽采兰草,“采芙蓉”以遗“远道”之人,可见游子对亲人感情之深。由于路途遥远,无法寄赠,惆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2.表现了追求人生的享乐和及时为乐的生活观《古诗十九首》表现着诗人热恋仕途追求富贵,抱怨同门友的不引荐,当这些文人不得不直面这短暂而虚幻的人生时,就迫切地为自己寻找慰藉和解脱之道,而其中之一就是及时行乐。“他们希望通过及时行乐来麻痹、充塞自己虚无的人生,希望以短暂的快乐来消释人生的悲凉”是来自下层文士们仕途幻灭后的真切的生存感受——对生命短暂的悲叹。余下的则是大量反映中下层知识分子伤时失意,叹息人生短促,知音难遇,要求建功立业的作品。《古诗十九首》以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风格,被誉为“一字千金”和“五言冠冕”。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运用的是当时新兴的五言诗形式,使《古诗十九首》自《诗经》、《楚辞》以来,成为一种新经典。第三题:《史记》的诞生,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本文标题:(2)《先秦两汉散文》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5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