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7历史学科素养-YXL
1高中历史课程研究——历史学科素养高三历史宇欣亮一、先明确几个概念历史: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其突出特征是:真实再现、客观还原。历史学: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分析、评论等),但“解释”要有一定的规范,应当符合科学而不是臆断。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二、历史学科素养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课程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人文性,即“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掌握历史知识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才是宗旨和出发点。因此,要把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知识是基础,特别是历史学科,任何认识和结论的得出都要在建立在坚实的史实之上,历史知识既是具体的,也是整体的,既是独立的,也需要前后贯通左右逢源,既要保证知识的完整和独特,也要对它进行消化加工提炼。我们要关注知识的消化,把“死”知识变活,把活知识变灵,是历史素养要求的知识观。历史学科的能力培养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历史学科能力包括:准确描述与区分历史史实的能力、按照历史思维遵循历史规律进行阐释和研究以及预判的能力。实际上,这是锻炼和培养如何科学地、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种能力之中也融入了应该具有的历史观和对待历史的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会正确地对待历史,正确地对待现在和未来。(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说明”,其历史学科能力要求为: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描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作为对能力要求程度的标示,历年高考试题是一个明确的例证。)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有什么益处,——即历史中包含着人类文明成果和取之不尽的经验教训,从它那里可以扩展视野,增添认识问题的厚度,使思维从单线条进化为复合式、思辨式的思维模式;学习历史可以从“故事”中增长2智慧,逐渐练就一双明辨世事的慧眼。在现实教育急功近利的氛围下,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学习历史更深远、可以影响人一生的意义,被淡化甚至被抽掉了。历史意识的另一个方面,还包含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对一个问题,习惯于从具体材料出发,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势,结合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遵循诸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对立统一、矛盾转换的辩证思路,就是具有历史意识的实际表现。同时,看重人类文明成果的各种表现形式,敬重并自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历史信息和文化传承的积淀作为衡量标准,也是历史意识在价值判断上的反映。在情感文化认同上,历史意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具有几千年多民族长期共存、多种文化交融发展历史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只有回放到历史中,只有用历史来检验来印证才更有说服力。同样,今天的中华文明和炎黄文化,只有用其形成的历史进程才能更准确地诠释它的博大精深和兼容并包。只有具有了历史意识,才能更透彻地发现并认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才能体会出像“血浓于水”这样的词汇中蕴含的人文精髓和历史寓意。总之,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证实的过程,知识的“酶化”也是希望它发生转化和升华,影响接受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意识中,和情感价值观密切相关的内容更多,情感价值观不是靠“单独”培养而形成的,离开具体史实,很难真实稳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素养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素养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平常教学中,各种知识树的构建、时间轴方式的串连、东西方的对比等等,都是服务于此。素养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求实。史实一旦失真,“解释”必然谬误。作为历史证据的各种史料是否真实可靠,应当如何鉴别,极为重要。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的“孤证不立”意识、对第一手资料的推崇等,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崇尚科学坚持求真的科学意识。素养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4素养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个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三、反思总结1.强化考纲、高考试题的研究与落实,把握二轮命题复习规律。一轮复习过程中,不论导学案编制、还是课堂设计、检测训练,我们都特别注重了高考题的引入和分析,而且是从学科素养要求的角度进行点拨讲解,切实提升学生水平。2.课堂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上,还要加大力度,保证学生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教师主导作用要建立在教师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深刻到位的基础上,确保点拨指导的深刻有力。3.加强学情调研,对学生指导要有的放矢,切合学生实际状况。突出重视尖子生、边缘生,突出重视一对一的指导。因生制宜,量人定做,盯紧目标学生,助推文综。
本文标题:2017历史学科素养-YXL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8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