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深基坑、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方案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6年第13标段余家沟渡槽~霞家河暗涵施工(桩号:258+490~264+230)合同编号:EBSZY/JZAZ2016-13深基坑、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方案批准:审核:编制:黄河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鄂北工程2016年第13标段项目部二○一八年八月1深基坑、高空作业安全防护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量,改善受水地区的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为任务的一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自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工程规模为Ⅱ等工程。2016年第13标段桩号258+490~264+230,总长5.743km,包括长0.2km的余家沟渡槽(桩号258+490~258+668.5)、长0.26km的余家沟隧洞(桩号258+668.5~258+930)、长1.603km的广水河倒虹吸(桩号C5K258+930~C5K260+533.189)、长0.04km的楼子冲明渠(桩号260+530~260+570)、长0.13km的武胜关隧洞(桩号260+570~260+700)、长0.24km的汉东寨明渠(桩号260+700~260+940)、长1.49km的汉东寨隧洞(桩号260+940~262+430)、长0.09km长冲暗涵(桩号262+430~262+520)、长1km的霞家河隧洞(桩号262+520~263+520)、长0.01km的霞家河明渠(桩号263+520~263+530)、长0.275km的霞家河渡槽(桩号263+530~263+805),长0.43km的霞家河暗涵(桩号263+805~264+200、264+200~264+230),共计明渠3段0.31km。另包括7座水闸,分别为广水河退水闸(桩号258+820)、广水倒虹吸进口检修闸和广水倒虹吸出口闸(桩号C5K258+930~K260+533)、霞家河分水闸(桩号264+140)、霞家河分水口分水闸和霞家河分水口防洪闸、霞家河节制闸(264+150),以及跨干渠的渠系恢复等永久工程土建、金属结构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建筑与环境设计、施工临建、施工期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隧洞4段2.84km、暗涵2段0.52km、渡槽2座0.47km、倒虹吸1座1.603km。本标段广水河倒虹吸、长冲暗涵、霞家河暗涵基坑开挖为深基坑施工,余家沟渡槽、霞家河渡槽及隧洞洞口边坡喷锚施工为高空作业,深基坑、高空作业施工方案已在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本方案专对安全防护方面制定。二、编制依据(1)合同文件及招投标文件;2(2)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要求;(3)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5)《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399-200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7)《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SL721-2015);(9)经过专家评审的《深基坑开挖降水专项施工方案》《余家沟、霞家河渡槽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10)国家相关规定、强制性条文及鄂北调水工程有关施工规定。三、安全目标、安全保证体系3.1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安全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事故,杜绝死亡事故、行车事故,防止一般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3.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为副组长,职能部门和施工劳务队负责人为组员。安全文明部负责项目安全检查和日常工作;施工现场配置2名专职安全员,各施工队配置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所有施工人员和工程的安全工作,形成全员参加的安全体系。3.3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项目副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项目经理与相关部门、施工劳务队的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工程安全管理实行层层负责制,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编制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内部考核制度;确保安全保证措施得到层层落实。33.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按照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制定安全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的目的。严格执行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并严格按保证计划和专项施组的安全要求进行管理、实施。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的同时,相应编制各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四、安全防护方案4.1深基坑安全防护4.1.1临边防护(1)设置临边防护栏杆。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栏杆及栏杆柱均采用ф48*3.5mm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2)防护栏杆由两道横杆和栏杆柱组成,上横杆离地1.2m,下横杆离地0.6m,立杆总长度1.7m,埋入地下0.5m,立杆间距不大于2m。防护栏杆距离基坑边缘不小于0.5m。地表为土质的,人工用大锤直接将立杆打入地下0.5m,地表为石质的,用电钻在地表打眼,插入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然后立杆与钢筋焊接。(3)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4)所有防护栏杆用红白油漆刷上醒目的警示色,钢管红白油漆间距为20cm。(5)护栏上悬挂“禁止翻越”、“当心坠落”等警示、警告标志。(6)基坑周围明确警示堆放的钢筋材料不得超越基坑边3m范围警戒线,基坑边警戒线内严禁堆放一切材料。4.1.2坡面防护(1)开挖深度大于10m深的,施工便道以上坡面采用喷射8cm厚C20混凝土进行防护,防止边坡受雨水冲刷坍塌。具体情况打报告经业主和监理单位同意后实施。(2)开挖深度小于10m深的,采用防护网或遮阳网覆盖坡面,防止开挖过程中残留的石块滑落砸伤基坑中作业人员。防护网沿坡面自上而下铺设,覆盖坡面;防护网铺设上面超出基坑开挖边1m,下面距基坑底1m。44.1.3排水措施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水控制,以便进行排水措施调整。对地表止滞水进行如下控制:沿基坑周边防护栏杆处设置明排水沟,为了排除雨季的暴雨突然而来的明水,防止排水沟泄水不及,特在基坑一侧设积水池,再通过抽水泵将积水抽至河边进行排水,做到有组织排水,确保排水通畅。地表有自然坡度的,可沿防护栏外侧填筑土埂,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土埂宽度不小于30cm,高度不小于20cm。4.1.4坑边荷载(1)基坑边堆置材料包括沿挖土方边沿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能离槽边太近,距坑槽上部边缘不少于3m,槽边1m以内不能堆土、堆料、停置机具。(2)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4.1.5边坡监控(1)为了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施工,要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部位包括开挖结构面和开口线上部岩体,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边坡岩体内部作用力和外部变形情况,评估和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2)施工期巡视检查,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坡表渗水量及水量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3)边坡外部变形监测:在边坡重点部位,布置变形观测点,施工期的变形观测结合永久观测进行。通过大地测量法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测量和高程测量。有条件采用较为先进的全球定位(GPS)变形测量系统。(4)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边坡的变形数据的处理分析,是边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对边坡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报、预警,对边坡的稳定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边坡破坏,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4.1.6基坑上下通道(1)基坑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不得攀爬栏杆。(2)视条件可采用梯子,斜道(有踏步级)两侧要设扶手栏杆。4.1.7注意事项5(1)人员作业必须有安全立足点,并注意安全,防止掉落基坑,脚手架搭设必须符合规范规定,临边防护符合规范要求。(2)基坑施工的照明问题,电箱的设置及周围环境以及各种电器设备的架设使用均要符合电气规范规定。(3)基坑边沿要设置“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当心基坑”、“当心塌陷”、“当心坠落”,“必须佩带安全帽”等警告标示标志。4.2高空作业安全防护4.2.1脚手架搭设(1)所用脚手架外径不小于48mm,厚度不小于3.5mm。钢管及扣件要有合格证,不得有裂纹、气孔、砂眼、变形滑丝,钢管无锈蚀脱层,裂纹与凹陷。(2)脚手架基础要夯实,立杆下部加设垫板。(3)脚手架搭设要求:立杆间距不大于2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2m,小横杆间距不大于1.5m,底脚扫地杆、水平横杆离地面距离不大于30cm。(4)脚手架各连接点要连接可靠,拧紧,各杆件连接处相互伸出的端头长度要大于10cm,以防杆件滑脱。脚手架相邻立杆和上下相邻平杆的接头要相互错开,要置于不同的框架格内。(5)脚手架外侧及2~3道横杆要设剪刀撑,排架基础以上12m范围内每排横杆均要设置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夹角宜在45°~60°,水平投影宽度不小于2跨或4m和不大于4跨或8m。(6)脚手架与边坡相连处设置连接杆,采用钢管横杆与预埋锚筋相连,每18m2宜设一个点,连墙杆竖向间距不大于4m。锚筋深度、结构尺寸及连接方式要经计算确定。(7)扣件式钢管排架的搭接杆接头长度不小于1.00m。钢管立杆、大横杆的接头要错开,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承插式的管接头不得小于8cm,水平承插或接头要穿销,并用扣件连接,拧紧螺栓。(8)脚手架的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7根立杆,要设剪刀撑和支杆,剪刀撑和支杆与地面的角度不大于60°,支杆的底端要埋入地下不小于30cm。架子高度在7m以上或无法设支杆时,竖向每隔4m,水平每隔7m,要使脚手架牢固的连接在建筑物上。6(9)走道脚手架要铺牢固,临空面要有防护栏杆,并钉有挡脚板。防护栏杆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不低于1.2m,栏杆底部设置不低于20cm的挡脚板,下杆离地高度为30cm。坡度大于25°时,防护栏杆加高至1.5m,特殊部位必须用网栅封闭。栏杆柱间距不大于2m。(10)斜坡板、跳板的坡度不大于1:3,宽度不小于1.5m,防护条间距不小于30cm。(11)平台脚手架铺设要平稳、满铺,绑牢或钉牢,与墙面距离不大于20cm,不能有空隙和探头板。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对头搭接时,要架设双排小横杆,其间距不大于20cm,不能在跨度间搭接;脚手架的拐弯处,脚手板要交叉搭接。(12)脚手架作业高度超过3m时,临边必须挂设水平安全网,还要在脚手架外侧密目式安全立网封闭。脚手架的水平安全立网必须随建筑物的升高而升高,安全网距离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超过3m。4.2.2高空作业施工安全要求(1)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病病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症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2)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坠落措施,方可进行。(3)在立柱、盖梁、箱梁、高边坡、隧道施工台车上以及其他危险的边沿进行工作,临空一面要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工作人员须使用安全带。(4)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m时,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5)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6)高处作业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7)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外,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通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有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如在格栅式的平台上工作,为了防止工具和器材掉落,应铺设木板。7(8)不
本文标题:深基坑、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9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