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开篇词: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文言句式理解一、导入语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二、课前热身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问:怎么做出来的: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教师总结做题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三、知识梳理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学生交流,归纳)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菊,花之隐逸者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如: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非死,则徙尔。⑥此皆良实,志虑忠纯。(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此人力士。2.被动句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为”“为……所”表被动。如:①士卒多为用者②为予群从所得。(3)没有语言标志,意义上表被动如:帝感其诚。3.倒装句(1)宾语前置通常分为三种情况: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弗之怠。”③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2)定语后置①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②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置于句后作补语。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行者休于树”“徐喷以烟”“屠惧,投以骨”(4)主谓倒装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幸哉,今日也。”4.省略句①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②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③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④省略介词宾语。如:“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5.固定格式如……何:把……怎么样。如太行王屋何?以……为:把……当作。以虫草为林……孰与……:……与……相比,谁……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得无……乎:怎能不……呢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不亦……乎:不是……吗不亦乐乎?四、课堂检测从下面的语句中找出判断句和被动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④屠惧,投以骨⑤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⑦苛政猛于虎也⑧见渔人,乃大惊⑨刿曰:“何以战?”⑩君将哀而生之乎●句子停顿和断句一、导入语文言断句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对文言句子能够正确地断句,可以看出同学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考试说明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考生要了解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方法。二、考题呈现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请学生总结刚才断句时感受。讨论划分断句方略:读文段,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明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一般来说中考文言文文体主要是记叙性文段——把握事件梗概、有那些人物等等。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大的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再让学生断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先请学生概括写了什么人物、故事梗概。(宋人、子罕;子罕拒受宝玉,以不贪为宝)出示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三、知识梳理1.抓主干①在阅读中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等,这些一般是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往往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他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让学生看下面的例子)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名词为:马、胡、人而做主语的是“马”和“人”,“胡”只能成为入的宾语。所以正确的断句是: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动词,在文言文中往往是谓语,也可以根据谓语来判断句子成分,进而好断句。另外,表对话的动词如云、曰、谓、言等,我们可以在它后面直接断句。(例子略)2.找虚词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3.辨句式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也成为我们断句的好帮手。…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4.明修辞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总结梳理断句注意点:①通读全句,了解整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可按内容或结构为界从中分开。②要正确理解词义,注意语序,切记不要仅凭现代汉语的习惯理解文言文。③利用多数文言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文言文中使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和结构,可据此推断。④利用“问”“对”“曰”“云”“道”等表示对话标志的字,推断出对话部分。⑤利用虚词断句。如“盖”“夫”做发语词,常在句首;介词“于”“以”和连词“而”“则”一般在句子中间;“也”“焉”“矣”“哉”“乎”一般在句子未尾。四、巩固练习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答案如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划分句子停顿一、导入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读的内容在近几年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现就以读的节奏为例谈谈怎样断句,主要指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二、尝试练习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问今是何世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4.故君子有不战5.而乡邻之生日蹙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7.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8.其一犬坐于前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学生做,提出划分停顿注意点三、知识梳理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③佳木/秀而繁阴。④问/今是何世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④⑤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2.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3.“而”字后表示转折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和后边的词语存在修饰关系、顺接关系、并列关系,那么“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余闻而愈悲。4.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5.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后边要加以停顿。“俄而”“未几”“先”“中”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①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后面应该停顿。②虞山/王毅叔远甫/刻8.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能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①余闻之也/久矣。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能读成“余闻之/也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医生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作为功劳”,这样,读时就可以分别把“医之好治不病”和“以为功”读在一起,即“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例②的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四、课堂训练(考题呈现)例一、(云南省课改题)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B、王之蔽/甚矣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
本文标题: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0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