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高老师2011年5月22日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老师2011年5月22日——整本书教学谈A第一件好事:每周读书一本B欠债还债:就这读教一本书C为了孩子:我们的专业读书A第一件好事:每周读书一本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商务之魂一.为何确定每周共读一本书呢?(一)面对这组数据,谁也不会无动于衷。(1)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2)前苏联人人均每年读书55本;(3)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阅读计划;(4)在亚洲日本人读书最多,人均每年读25本;(5)美籍华人邹奇奇12岁就读完了2000本书;香港的4岁的文浩谦一年读2618本书。(6)近几年,我国多个机构调查得出人均每年读书1.6本、2本、4本、6.6本;香港从2001年开始,中小学生每学期30本书。(7)2001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9年的阅读量是400万字,如果一本书按照十万字算,学生人均每年读书5本(就是这5本,还有许多学校的许多学生达不到)。(8)上海的语文课程标准将400万字调整为4000万字,这个量就是每人每年读50本书的量,。(二)人人都能做到每周读书一本。1、人人都能每天读书20分钟(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表,每天学生必须走到阅读工作室读书一小时,我国课程表没有这一课程)。2、1分钟读1页,20分钟能读20页的书,一周可以读完140页的书。3、大多数的小学生读物,特别是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就是150页左右。4、现在学生负担很重,每天读点书,是减轻学生负担最好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述]5、三年级之前,每天读一本就不成问题。这阶段最适合的读物就是图画书、栋梁书[日本有专门的图画书藏书馆,馆藏50万册],这两类书每本字数不多,几百、几千字,每天二十分钟甚至可以看完两本。假如,低年级孩子每一学期能够看完上百本图画书、桥梁书,中高年级的阅读就变得简单了。(美籍华人邹奇奇在三岁前,她的爸爸就给她大声读完几百本图画书了)。(三)以本计算阅读量比用字计算阅读量更利于学生达成目标。1、吓唬人的数据: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400万字”。2、美国等国家的母语课程标准,均以本为单位。3、9年400万字,其实就是一年5本书,虽然本质上没有变化,但心理上能够让所有学生接受,不就是一年5本书吗?而将其再变成每周1本,从心理感觉上讲“不就是1周1本吗?”每本书又没有明确字数规定,厚厚薄薄只要是一本书就行。从我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本数要求真比字数要求好。二.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教师真热童书、懂得母语学习的规律(一)对于大多数的学校来说,真爱童书的老师不多1、一个不喜欢童书的老师是难以推行阅读的。2、推行童书阅读是长期的实验工程,需要老师付出很多心血。3、现在考试压力大,老师也无心眷恋童书。4、没有哪个地方的考试卷会出童书上的题,所以老师也就放弃了这种追求。[去年江苏高考,要考名著,高中老师想了很多办法](二)好多老师认为童书太幼稚1、童书的确与教育教学理论书没法比,好多老师认为童书的读者群是孩子,并不包括教师。2、其实在国外,很多童书是标着0-99岁的读物。3、其实按照国际惯例,按照《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童书都要远离假、丑、恶(恐怖、性、恨、甚至政治!在国外,童书作家是相当负责任的!),童书的世界被人称作大真、大善、大美的世界,永远不在幼稚的行列。我认为:“没有几百本童书的阅读奠底,想说对童书有足够的认识,想说自己能指导好学生阅读好童书,想说自己有办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我不太相信。”(三)大多数的老师至今不理解学习母语离不开科学的重复。1、美国一研究机构,经过20余年对千余例0-17岁的孩子进行“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才能准确、灵活使用;一个词需要重复多少遍,也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的研究。最后得出:重复3000遍能准确、灵活使用,重复15000遍才能终身灵活、创造性地使用。2、在上世纪60年代,前苏联的心理和生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字、词汇或一个词组,必须反复刺激大脑皮层达75次以上时,才会在大脑中产生永久性记忆。如人们对“爸爸”、“妈妈”等这类说过无数遍的词汇一定会是永久性的记忆的。3、建国至今,没有发现我国哪个研究机构对汉语学习做此研究。但根据英语学习的这一规律,来思考“孩子第一声叫‘爸爸、妈妈’,一二岁就能够准确认识、说出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话语”,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从母亲怀孕至孩子出生,再到说出第一句话及更多的话,大多数的孩子听、看“爸爸、妈妈”等语、词、句,肯定超过3000遍,距离15000遍也不会有多远。4、母语学习谁也不能违反的规律(1)12册语文课本,每册平均不到5万字。60万字的课本,课文不到300篇,总数字不到20万字。一篇课文假如读20遍,平均一个字重复1300遍左右,加上其他内容的阅读,仅仅从小学语文课本来看,一个字平均重复不到1500遍,而这种重复明显带有机械性。(2)《骆驼祥子》一书共141099字,共用2413个字,平均每个字重复不到60遍。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计算,孩子要读每本十万字的60本书,每个字才算重复3000遍。读300本书才达到15000遍。300本书,每年50本,正好是6年的阅读量。(3)由于读一本书,终身难忘的东西整体来说不可能超过10%,如果按照掌握10%的内容来计算,一个人要想真正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文字,的确应该读上3000本以上的书。每周读1本书,3000本书正好是60年的读书量,这其实就是“活到老,读到老”的真正的意思。(4)以上是以每本10万字来算的,其实我国古代的书,一本书多是二三万字。3000本书就可以折算成10000本书,这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万”字真正的意思。(5)真正的大师,比如苏霍姆林斯基、钱钟书、季羡林等都是一生爱书的,都有万本书作底,才有那么多的成就。1.儿童真的需要大量阅读。2.在应试教育难以改变之下,找点时间、挤点空间,与学生、与自己的孩子同读儿童文学是这代孩子的幸福事。3.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几年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版是空前繁荣,这些书在“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像、丰富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扶植个性、健全人格、熏陶染形、减压增效”等方面作用重大。不能让今天的孩子远离这一繁荣。三.童书阅读是学生需要的幸福事四.每年读哪50本书?1、对于低年级来说:这50本书由我一年大声读的10本书、学生及父母共同读的40本书组成。这是最低量,其实一二年级可以轻松读完二三百本图画书、桥梁书。2、对于中高年级来说,这50本书的组成是:(1)我当着学生面每年大声朗读的10本书①2004年春天—2005年6月,我为四年级至五年级的一个班的学生大声读过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时代广场的蟋蟀》、《贝多芬传》、《1+1=0》、《在大桥下面》等。这批学生目前正在读高二,虽然当时读得书不系统,很随意。他们在我校读初中,从初一到现在经常到我办公室聊天,聊我当时读得书。我喜欢边做边写,2004年4月1日《中国教育报》就发表了《每天大声朗读20分钟》的文章。②2005年9月-2006年1月,学校安排我带一年级三个班的读写课。我读过的书:带拼音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一些图画书,一节课可以读完一本。一学期读了20余本书。怎么为刚刚入学的学生上读写课?孩子都爱听故事。没有想到三个班的学生如此安静地听我读,还与我进行互动。一节课根本不需要那种传统方式的组织教学,学生居然也没有举起小手提出上厕所等要求。这些学生正在读七年级。③2006年2月-6月,我带一个三年级班的语文课。那个学期我只给学生读一本书,德国文学大师埃里希·凯斯特纳的书——《飞翔的教室》。没有想到只读了这本书,我与该班全体同学成为了好朋友,一直到现在,就是现在的六(三)班。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班多名学生到我那借书读。2008年2月,我带五年级三个班的《劳动与技术》课,六三班学生不让我上这节课,硬让我读书。因为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我给他们读了《佐贺的超级阿嬷》。④2006年9月—2008年3月,我从三年级开始进行“每年阅读50本书”的实验(现在读七年级)。我为他们大声读过的整本书:三年级上:《木偶奇遇记》、《傻瓜城的故事》、《妈妈走了》、《人人都叫我捣蛋鬼》、《鼹鼠原野里的伙伴们》共40余万字。三年级下:《捣蛋鬼日记》、《比比扬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夏洛的网》、《100条裙子》共40多万。四年级上:《亲爱的汉修先生》、《我家有个小麻烦》、《香草女巫》、《爱心企鹅》《出走的泰奥》,共45万字。四年级下:《浪漫鼠德佩罗》[因为当时接了五二班语文课,该实验停止]⑤2008年4月—2008年6月,我给五二班(现在的六二班)学生读了六本图画书:《光屁股的大犀牛》《一片叶子落下来》……⑥2008年9月—2009年1月,我给三一班读《爱心企鹅》《5月35日》及10本图画书,共12本书;我给三二班读《幸运的棒棒糖》《棒棒糖小姐》《傻瓜城的故事》,还有16本图画书;我给三三班读《喜乐与我》及6本《图画书》;我给四三班读《蓝色的海豚岛》还有8本图画书。因为今年教四个班,我采取每班读书不一样的方式,目的也让自己多读几本。这也是我读书最多的一个学期。⑦2009年2月——2009年6月,我给学生读《芬兰童话》《世界童话之树》(四本)及《不一样的手》《森林之城》《云端之上》《想高飞的猫》等桥梁书……⑧2009年9月—2010年6月,我给三年级三个班学生读了120本图画书⑨2010年9月——至今,我为学生读《老鼠记者》(20本)、《神奇树屋》(34本)、《神奇校车》(22集录像+24本书)(2)学生自己读20本书(书目由我提供,学校配备一些,学生父母给孩子买一些。实验至今,平均每人一年读到26本书)(3)把每一次全班学生的课内习作、学生日记等装订成20本“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每学年学生习作不少于16次,其实这就是16本“书”。我与学生一起将每次习作装订成“书”,人手1本,与父母等人阅读后保存。另外,我还建议一些家长条件好的学生父母把自己孩子一年的好的日记印刷成“书”,分给每人1本,实验至今,每年都有4本以上这样的“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年的阅读中增加了20本同学们共同写成的“书”,小学毕业时就是80本“书”,这80本“书”有何价值,孩子长大后会告诉我们的。但我的这一实验只实验了一年半,因为不带现在的五二班,实验中止,非常可惜。B欠债还债:就这读教一本书陈省身为什么让我还债?大声朗读整本书1、大声朗读整本书不是我的发明。我是看过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的文章后,在2004年开始实验的。但那时《大声朗读手册》(美国)还没有出版。2、大声朗读整本书,不仅仅是朗读,这一实验,让我有了许多思考与新的实践产生。一、为什么要大声朗读整本书一是非常自私的目的(1)用大声朗读整本书锻炼自己多读几本书[一生没大声读过多本儿童文学是一种遗憾];(2)我能否做出一件件让学生一辈子能记住我的事。[吕型伟说:“中小学校长与教师要做学生一辈子能够记住你的事。”](3)真正记住一些书,以后也能模仿着写写这类书。[我的记忆方式是运动型的,边走边大声读,我能记住许多东西,静静地阅读,我记的少。](4)给自己补课,不想让别人说我连儿童文学都不清楚。[2004年之前,我读过的整本儿童文学没有达到两位数。]二是为了学生素养之目的①不能让我教的学生与我一样缺少教师给学生大声朗读整本书;②过去我们对学生听的训练,相对来说零散,因分心而听不到的事,是经常的。因为大声朗读的书有意思、非常精彩,实验表明有利于培养多数学生倾听的能力;③用我的坚持,唤醒学生的大量自读整本书。④让学生从听中悟出如何写,写什么,为什么写?三是为了寻找到整本书教学方法①以最节俭的成本让学生听到封存在整本书中的声音。爱整本书,首先要让耳朵享受到整本书的美好声音。②大声朗读,因为速度比默读慢,书中的人、事、物在边读边思中就非常容易地理出来,这就非常方便讨论、研究,就会有默读整本书不一样的收获。③大声朗读整本书,让我找到了项目阅读教学法。我已经将我读过的儿童文学书进行分类,我从一类中选择一本大声朗
本文标题: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高老师2011年5月22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5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