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
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1/11常住人口的变化外来人口已经成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影响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示意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区()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2.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对郊区的影响是()A.增加环境人口容量B.加快城市化进程C.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D.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3.在郊区外来常住人口中,有明显的老乡集聚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治C.交通D.文化下图为“2011年末-2015年末我国某城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增长变化势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时期.该城市常住人口增长A.2013年末-2015年末,以自然增长为主B.2013年末-2015年末,以机械增长为主C.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逐年减少D.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先降后增5.该城市常住人口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化水平由上升转为下降B.面临劳动力短缺C.常住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迁入人口在减少下表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广东省常住人口增幅远超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A.死亡率低B.出生率高C.人口迁人多D.环境容量大7.北京市常住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升级B.矿产短缺C.交通发达D.经济放缓8.辽宁省常住人口的变化会导致A.劳动力极度缺乏B.老龄化程度增加C.人口死亡率下降D.环境人口容量扩大常住人口的变化数据能一定程度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图表示2018年部分省区市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其中圆面积的大小表示常住人口较前一年的增长数量,若空心表示人口减少。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3/11完成下面小题。9.由图可知,2018年()A.江苏的人口变动比浙江大B.陕西非农人口比江苏多C.新疆常住人口的增长率大于河南D.辽宁的人口流失规模小于北京10.浙江近几年的常住人口规模逐年扩大,以下对人口增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量多来自于自然增长B.新增劳动人口都从事于第二产业C.赴浙江的旅游人数大幅增加D.常住人口增量减缓了老龄化进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12-2017年常住人口总数的变化,据推算该城市让人幸福生活的人口总数需控制在2450万人以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2450万人属于该城市的A.环境承载力B.环境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自净力12.2016-2017年,该城市A.常住人口数下降B.出生率上升C.死亡率下降D.人口迁出减少2019年4月国家推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落户条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下图为2002~2017年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行政区依次是A.上海、江苏、浙江、安徽B.浙江、江苏、上海、安徽C.浙江、安徽、上海、江苏D.上海、安徽、江苏、浙江14.2013年之后,④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全面二孩政策实施B.人口转变为净迁入C.人口回流不断增加D.全国人口增速放缓15.2019年4月国家推出新的城市落户政策后,对①行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B.加重基础设施压力C.加剧高端人才流失D.经济增长动能减缓C.地势比较平坦,风速大D.江河湖泊众多,地面潜能输送多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5/11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1)读图甲,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由此判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2)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1.A2.B3.D【解析】1.据图可知,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增长速度呈负值,而西南部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快,主要是由于城市产业升级,对于劳动力数量需求量小,而外来人口主要以廉价劳动力为主,故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而中心城区主要吸引高素质人才入住。所以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减小主要是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所致,食品价格和环境质量及交通拥堵对于外来常住人口影响不大,故A项正确。2.A.外来人口增加,对于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A项错误。B.外来人口增加,会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C.外来人口多以青壮年人口为主,老年人比例小,可能导致老龄化程度下降,不会加快老龄化进程,C项错误。D.外来人口属于人口迁移,对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没有影响,D项错误。3.本题主要考查地域文化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外来人口中老乡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导致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的人口往往近距离接近,聚集在一起,故D项正确;而经济、政治和交通对于人口聚集没有影响,故A、B、C项错误。【点睛】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迁移的意义: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作用。2、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④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①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并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4.A5.C【解析】4.图中2013年末-2015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机械增长率,说明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故A正确,B错误。图中2013年末-2015年末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差值先增后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7/11降,故C、D错误。故选A。5.读图分析可知,该市的机械增长在逐渐减小,自然增长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二者之和在降低,因此该市常住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故C正确;城市人口增长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一直大于0,城市人口数量在增加,城市化水平呈上升趋势,故A错误;人口自然增长减慢,但还是呈增长趋势,因此劳动短缺现象暂时不会出现,故B错误;机械增长率在逐渐减少,但一直大于0,由于总人口数量在增加,因此迁入人口不一定减少,故D错误。故选C。6.C7.A8.B【解析】6.本题考查人口变化。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常住人口较多,且增长人数较多,主要是因为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所以选择C。7.本题考查人口变化。读材料可知,北京市的人口增长较慢,主要是因为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外迁,导致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外迁导致的,所以选择A。8.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吉林省常住人口呈下降趋势:A、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不会极度缺乏,所以A错误B、人口增长速度较慢,会导致老龄化程度增加,所以B正确C、人口较少,人口死亡率上升,所以C错误D、常住人口减少和环境人口容量无关,所以D错误综上可知,本题应该选择B。9.C10.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9.圆面积的大小表示常住人口较前一年的增长数量,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的人口变动比浙江小,A错误。陕西常住人口总数比江苏少,城市化率比江苏低,故非农人口比江苏,B错误。新疆圆面积较河南大,即常住人口的增长率大于河南,C正确。辽宁的人口流失规模大于北京,D错误。故选C。10.浙江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高,人口增量多来自于机械增长,A错误。外地迁入劳动人口相当一部分从事于第二产业,并不是全部,B错误。赴浙江的旅游人数大不属于常住人口,C错误。机械增长人口以青壮年为主,故常住人口增量减缓了老龄化进程,D正确。故选D。11.C12.A【解析】11.从材料中得知,推算该城市让人幸福生活的人口总数需控制在2450万人以内。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通俗的说就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自净能力:指的是自然环境可以通过大气、水流的扩散、氧化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污染物化为无害物的能力。对照定义,故本题选择C。12.读图可知,常住人口从2425万减少到2415万,A对;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迁出多少无法从图中得出,故排除B、C和D。故本题选择A。13.A14.C15.B【解析】13.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四个省级行政区,安徽是经济较落后省份,人口迁出较多,其人口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④是安徽,CD错误;上海是经济最发达的行政区,对人口吸引力最强,人口占比涨幅最大,但是上海人口总量比其它三个省份少,因此占比少,①为上海,A正确,B错误。故选A。14.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从2016年1月1号开始的,A错误;④行政区早期人口迁出量大,为净迁出,净迁出减少,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也会升高,图中无法判定人口是否转变为净迁入,B错误;④行政区早期人口迁出量大,随着产业转移,人口回流不断增加,人口净迁出减少,常住人口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C正确;2013年11月15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全国人口增速加快,D错误。故选C。15.2019年4月之前,100万~300万的城市落户受限制,2019年4月之后放宽城区常住人口在300万~500万的城市,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因此上海迁入人口,限制减少,迁入人口会增加,加重基础设施压力,B正确;城市化已经很高,不会明显加快,A错误;高端人才流入增加,C错误;人才流入,经济增长动能增加,D错误。故选B。16.(1)8%(7.6%~9.6%均可)、10%(9.6%~10.6%均可)。人口老龄化。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9/11(2)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3)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上海的人口问题。(1)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0~14岁男性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加可知,为8%左右;同理计算,人口15~64岁比重为82%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故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2)由“1990年—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图”可见,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郊区化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3)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地区,限制了人口容量,所以从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方面回答:开发新的水源地,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经济方面越发达,人口容量越大,上海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点睛
本文标题:2020年高三高考复习微专题----常住人口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24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