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张)
2014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1、观察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色彩2、描写内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方法:(1)正侧结合(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4)渲染、烘托(5)点面结合(6)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例题分析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a.反衬(步骤一)。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c.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A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B“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第三句采用曲写/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例题分析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例题分析3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案要点: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答案要点:闲适恬静。乐于归隐。写景例题分析4☆链接高考试题(2009湖北)题西溪无相院张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2010广东)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答案】①对比(映衬)。朱与青,绿与白的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②渲染。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③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上句由朱樱、青豆、酒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了解描写手法一、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近结合,俯仰结合,上下结合,高低结合。●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这首元曲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塞鸿秋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1、这首元曲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A.由远到近,由白天到晚上,由下到上。B.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浔阳山水图。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问:这首词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南柯子忆旧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问:这首词在写景顺序上有什么特点?答:A.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B.“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远景与近景相结合,描绘出一幅悠远寂寥的画面。二、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问:请从感官变化的角度赏析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答:A.“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B.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月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问:这首诗在感官调动上有什么特点?月夕陆游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问:这首诗在感官调动上有什么特点?答:A.本诗由视觉到听觉。B.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C.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三、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来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问:请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问:请从色彩的角度赏析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A.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颜色,对比鲜明.B.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碧蓝天的天空中,白鹭在自由飞翔,姿态优美,自然成行,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四、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1、实写:2、虚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4、联想:由此及彼五、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虚实结合(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六、动静结合①动静结合,是指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三、四两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②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以明衬暗是指用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空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强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明暗对比(以明衬暗)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七、点面结合(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江雪》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八、渲染渲染是指对景物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正面描绘,以突出形象。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从形态、声音的角度对江畔春景进行了非常细微的刻画,辅之以数量词、叠词、拟声词色彩浓丽,声音喧闹,渲染出春意闹的情趣。九、白描手法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寥寥几笔,但形象呼之欲出,诗中有画,画外见情。白描工笔: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细节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答题示例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阐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之描写手法(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2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