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自考00889经济学(二)名词解释
1自考00889经济学(二)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的两个定义的最大共同之处是强调资源的稀缺性问题。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将稀缺资源在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及消费中进行最有效的分配。2、机会成本:一种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的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以一种产品的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所产生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3、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因此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对经济运行的整体(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和就业量等进行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分析为中心,因而也被称为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二者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而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前提。4、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假设:理性人的假设: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最大经济利益。完全信息假设: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具有完全的知识,他们知晓市场价格和商品的需求及供给,并对商品本身的特性了如指掌。5、实证的观点:是对事实进行描述,说明的是有关现象。规范的观点:是对价值判断的一种描述,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命题。6、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的计划经济以及二者某种程度的混合经济是主要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政府控制经济的程度。自由市场经济被称为“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经济体制的两个极端7、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经济的特点:(1)市场没有政府干预;(2)经济活动完全由企业或个人自行决定;(3)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优点:(1)资源配置高效;(2)促进技术进步。缺点:(1)垄断;(2)收入分配两极分化;(3)生态污染;(4)无法提供公共产品;(5)盲目生产。计划经济的特点:(1)经济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2)从三个层面对经济进行配置,包括: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各行业各企业间分配生产要素、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产出的分配。优点:可以克服市场失灵。缺点:(1)资源配置无效率;(2)政府机构庞大;(3)企业生产缺乏效率;(4)个人自由度降低;(5)出现短缺过剩的问题。混合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混合而成。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28、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1)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2)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同时又把计划经济等同于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3)在收入分配方面搞“大锅饭”和平均主义;4)严重的后果是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9、行业:是指为同一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产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是与市场这一概念紧密相联系的。10、划分厂商和市场类型的标准: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可划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11、市场机制: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它是通过价格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使得稀缺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市场机制的特征是自由交换12、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说明通过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达到最大的福利。13、需求: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反应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需求规律:即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决定需求的其他因素:①消费者的偏好②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③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④消费者的收入⑤收入的分配⑥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商品需求的?①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②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越喜好一种商品,他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反之,需求则越小。③替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④互补品的数量和价格。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互补品的数量就会越少,从而对原商品的需求就越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收入增加,他们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⑥收入的分配。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尽相同,收入的分配对商品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影响。⑦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某商品的价格会上涨,那么对该商品目前的需求就会增加。14、需求量与价格之间之所以会遵循需求规律的原因是:1)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既定收入对商品购买力下降,那么需求量就减少。相反商品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那么需求量就增加。2)替代效应。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商品价格下降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的商品,转而购买该商品。15、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区分:3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是需求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是需求量的变化。16、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商品的数量。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的价格下降,供给的数量减少。决定供给的其他因素:①生产成本导致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1)投入品的价格的变动2)生产技术的变化3)企业组织的变化4)政府政策的变化②替代产品的价格③连代产品的价格④自然灾害和其他无法预测的事件⑤生产的目的⑥对未来的价格的预期17、供给量与价格之间之所以会遵循供给规律的原因是:1)当生产者的供给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增加单位供给量,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生产成本就会增加。2)商品价格越高,生产这种商品就会越有利可图。公司会从生产利润较低的产品转为生产利润较高的产品。3)在特定时间内,商品价格维持在高水平,新的生产者就会进入其中开始进行生产,总的市场供给量就会增加。(注:在短期内,前两个决定因素起作用,第三个因素则在长期内影响供给。)18、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区分: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是供给量的变化,供给曲线的移动是供给的变化。19、市场均衡:市场的价格均衡就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均衡则是指需求等于供给时的平衡点。这时候需求和供给两种相反的力量处于一致和平衡状态。就是买卖双方都愿意接受并保持下去的状态。在均衡点,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愿意接受的数量成为均衡数量。20、供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其核心是: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移动会形成新的均衡点,从而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21、弹性: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作出反应的程度。22、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映程度。Ep=0需求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化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0<Ep<1需求缺乏弹性价格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不明显;Ep=1,需求单一弹性价格和需求量以相同比例变化;1<Ep<+∞富有弹性价格变化在比例上将引起需求量较大的变化;Ep=+∞完全弹性价格微小变化—需求量极大变化。23、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替代品的数量和替代程度(多→大);②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大);③调整需求量所用的时间(长→大)424、需求的收入弹性:用来描述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收入弹性的因素:①该商品被“需要”的程度②商品对人们欲望的满足程度③收入水平25、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对相关的其他商品(替代品或互补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关系:b是a替代品,交叉弹性为正数值,a和b是互补品,则交叉弹性为负数值。26、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不能具备;②市场运行结果不能令人满意;③市场行为不符合道德和和意识形态的要求。市场失灵的原因:①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许多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提供或政府的管理和协调。②垄断;垄断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需要依靠政府干预。③外部影响;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都无“市场价格”,这种利益关系的协调都需要政府出面寻求解决途径。④非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损害正常的交易。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制止和约束欺诈行为。27、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形式: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增进效率、促进平等、稳定经济三个方面。28、最低价格:是政府制定高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由于政府制定的最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会出现过剩。最高价格:是政府制定低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由于政府制定的最低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产品出现短缺。29、厂商: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既销售产品的收益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额。利润π=总收入(总收益)TR-总成本TC厂商基本的生产要素主要有三类:劳动、土地、资本。要素收入包括:工资、租金、利息、利润。①劳动。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人。如电工、秘书、医生、农民等所提供的劳务。②土地。包括土地和所有土地上或土地下的自然资源。③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被生产出来并用以进一步生产的物品,即所有人造的投入,如机器、厂房、工具。(以上所说的资本不包括货币,而是生产中所要使用的物质资本)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价格机制:解决了微观经济学提出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资源配置问题。价格机制是经济学的核心。价格机制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弹性)。30、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含义:短期是指在这个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不可改变的。5长期是指任这个时期内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区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关键在于厂商的投入要素是否可以改变。经济学中的短期跟长期划分主要是考虑企业规模是否可以调整。31、生产函数:一个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他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32、短期的生产函数包括: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总产量TP:表示一定的投入说明生产的全部产量;2.平均产量AP:表示平均每一个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产量。3.边际产量MP: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可变投入所增产的产量,叫边际产量。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短期生产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简称为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其它投入不变时在生产中不断的增加某一种可变的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也就是边际量不断增加,但当可变投入的总量超过特定数值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所带来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逐渐减少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不断的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程度,最后增加的以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量越来越小。③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劳动这一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33、长期生产函数:①等产量曲线:在一条等量曲线上,尽管要素投入组合不同,但产量却是一样的,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边际技术替代率特征:1)等产量曲线有无数条,每条代表一个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大(投入大—产量高)2)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一个投入组合只有一个量)3)向右下方倾斜(一种投入增加,另一种可以少些);4)凸向原点(一种投入对另一种投入的替代
本文标题:自考00889经济学(二)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196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