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第二讲:正示十章具缘第一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具缘第一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要先外具五缘。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修习止观之前,必须具足五种因缘:纲要第一节:持戒清净第二节:衣食具足第三节:闲居静处第四节:息诸缘务第五节:近善知识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第一节:持戒清净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一)持戒清净一、明持戒相状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皈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犯重,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染亦可着。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若发心修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并进一步欲自净其意,而修止观者,必须要先外具五缘。第一持戒清净。如遗教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必须要有戒法收摄身口,之后才能引生禅定、智慧,故知“戒为无上菩提本”,无上之禅定、智慧,必须以戒为基础,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以唯识之观点而言,赖耶受熏,阿赖耶识会收摄我们所造之业,而恶业有扰动之本质,若内心常造作杀、盗、淫、妄之业,则阿赖耶识(第八识)不断地收摄我们所造之恶业,则心不安定,虽然所造之恶业尚未得到恶报,但此恶业扰动内心,则心神不宁。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以唯识之观点而言,恶业有扰动之本质,而善业则有寂静之本质,由于善业之功德力,令人看起安详、宁静。故了凡四训亦云:业障深重之人,则会无事愁叹,夜有恶梦。此种人则不易修行禅定、智慧,故必须持戒清净。‧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之相状,分为三种: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1.上品持戒:未作佛弟子时,可能有造恶业,但不造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后遇良师,教受三皈五戒,为佛弟子;更进一步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自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戒体,无所毁犯,是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能成就止观之功德,而证佛法。譬如干净(无垢)的衣服(心),易受染色。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2.持戒清净:受得戒之后,虽不犯杀、盗、淫、妄之重戒,但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即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经有“垢腻”,若能洗浣清净,染亦可着。3.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诸戒,遇染污的境界,则轻重诸戒,多所毁犯,若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忏悔灭除。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垢腻---若毁犯戒法,则内心会被此层“垢腻”障碍,不易与所修之法相应,感到此一念心,与所修之法之间,有一层油垢阻挡,法不入心,无法觉受所修之法。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小乘认为宇宙是我空法有,五蕴之“我”不可得,但五蕴之“法”为真实存在,业感缘起,世间是由业力,业力之果报(我)不可得,但业力却是真实存在,善业、恶业、生、死、涅槃…….皆是真实,若在此法界创造性罪,则此罪业不可消失,必得罪报,故小乘教门中,若犯杀、盗、淫、妄之戒,则此罪业不可消失,无忏悔之法。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大乘则不同,大乘教门解释缘起,汇归于现前一念心性,罪业本无自性,摄藏于此一念心中,《楞严经》:「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因烦恼而引发种种罪业,若内心转变,断此恶业之相续心,则三恶道之果报亦会消失,但所造之恶业,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可乐果报,也许重报轻受,受报之后,三恶道之果报亦消灭。故云:「心灭则种种法灭。」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故大乘教法有“取相忏”,忏悔至内心清净后,见花、见光…..等种种之瑞相,则知破戒之罪已得消灭。净土法门亦然,造五逆十恶诸罪,临命终时,地狱果报现前,若遇善知识,生起忏悔心,并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则能转地狱之果为莲花。‧故大乘佛法强调“业性本空”,心为业主,若能转化坚固之妄想,则业力亦随之而转。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故《大般涅槃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初修行者,未见地狱果报、亦未见真理、未见苦集灭道之圣谛,因此必须仰赖“相信业果”之信心,相信身、口、意之烦恼恶业,会产生痛苦之业果,故应诃责身、口、意之烦恼恶业,内心尊重善法,轻贱恶法,才会修行有成。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二、示忏悔方法‧持戒清净为修习止观之基础,若有犯戒,必须忏悔,消除罪过。‧“忏”,即「止断未来非」,终止截断未来之过非;“悔”,「耻心以往犯」,以羞耻之心,诃责以往所犯之罪业。‧智者大师于法华三昧忏,将忏悔分为「有相行」及「无相行」二类: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1.有相行:有修行的仪轨,例如礼拜、读诵…….等等能够见闻觉知之种种相状,例如“事忏”,又名“大乘取相忏”,亦可由“有相”入“无相”。2.无相行:内心的止观,内心思惟诸法的第一义谛,旁人无法见其相状。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事忏】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华,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所犯重罪,取灭方止。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云何知重罪灭相?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灭之相。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着。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犯戒则障道,修习止观则不成,故必须忏悔。‧智者大师提出,事忏必须具足十种条件,前九种为有相行,第十种为无相行。有相行可分为方便、正修和增上三类:一、方便----正修忏法前,应具足之方便。1.明信因果:明白(由修习经律论而明白)深信(有信心去实践)因果。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蕅益大师于《灵峰宗论》指出,有二种修行人之修行不圆满:有智无信者,虽能在经律论中,多闻熏习,如理思惟,清楚分明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但对此理并无信心,不能实践,则所学之道理,只是增长邪见,故不圆满。有信无智者,只管实践佛法,但并无修习经律论,不明白何者为善、何者为恶,只是藉由各人之生活经验,加以判断,而此判断未必正确,故易引生烦恼,故不圆满。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2.生重怖畏:了解身口意之活动,皆为业力,必有不可乐果报,因而产生怖畏,而起忏悔心。3.深起惭愧:尊重善业,深知由此必生可乐果报,轻视拒绝恶业,使令不生,即为惭愧。若不轻视恶法,亦不尊重善法,则无法生忏悔心。‧明信因果,为生重怖畏、深起惭愧之基础。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二、正修1.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除了要有殷重的惭愧心,轻拒恶业,内心诃责自己所造之恶业之外,还必须求灭罪方法,才能消除罪业,例如礼拜八十八佛、大悲忏…….等等,遵照仪轨,唱诵、礼拜,如法修行。2.发露先罪----忏悔必须先发露先前所造之罪业,必须请一忏悔主,以做证明,向忏悔主发露先罪。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小乘教法,建立于真、俗二谛,俗谛为凡夫杂染之因果,真谛则为不生不灭,清净庄严之境界,真、俗二谛对立,不互相接触,故必须请“现前”僧众为忏悔主。‧大乘教法,除真、俗二谛外,有一“中谛”,即真如,非空非有,非真谛,亦非俗谛,可为真、俗二谛之依止处,佛就是住于真如之中谛,故依大乘思想,佛菩萨并无灭度,真如非三界,亦不离三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思议之境界。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故智者大师于法华经云:应由迹本二门来看佛菩萨之境界,佛菩萨之出世称「从本垂迹」,由法身报身变现出能为凡夫见闻觉知之应化身,如月映水中。佛灭度后,即为「摄迹归本」,当众生得度之因缘结束后,佛即灭度,如水干涸后,月亮又回到空中,故月亮(佛菩萨)并无离开我们,每一众生现前之一念心性,本性即真如,众生与佛菩萨本是同体法性,可以互相感应道交,内心作意普贤菩萨,称其名号,则可与普贤菩萨感应道交。故大乘教法,多以菩萨为忏悔主,例如法华三昧忏、八十八佛,则以普贤菩萨为忏悔主。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3.断相续心----思惟罪业之过患,及未来不可乐果报,立定誓愿,永不再造作。三、增上‧除灭罪外,还要生起种种的功德。1.起护法心----发菩提心,延续佛陀所宣说种种法宝,此护法心,亦可消灭罪业(缘正法而发心)。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2.发大誓愿,度脱众生----思惟一切苦恼众生,皆为我过去的父母,虽今生非我父我母,但过去曾对我有恩,应该加以报答,即「观一切如母有情,发大誓愿」(缘众生之苦而发心)。一旦发菩提心,内心自然有一股防非止恶的力量,内心发大誓愿,“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发愿后,面对过非境界,由于内心有正念,自然可防非止恶。若未发菩提心,一旦面对过非境界,则由于过去烦恼串习,不能对治其烦恼,又再度造恶业。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3.常念十方诸佛----属他力门,凡夫必须经常忆念皈依弥陀,思念其功德、相好、忆念弥陀名号,即能“掷众生染污之心,投大觉海(弥陀清净大悲心)”,即能与弥陀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由于佛菩萨之摄持,则不会再造恶业。4.观罪性无生------属无相行,观察此一念心性,假藉因缘而生,不论是所造之罪业,或是能造的这念心,能造所造性空寂,其本性皆毕竟空。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至诚心,忏悔六情根。」以大乘佛法唯识的观点而言,我们这念心已摄藏无量无边烦恼及罪业,未来际仍有无量无边生死苦恼,就如无边大海(业障海),而此业障海,皆由现前之无明妄想(生死之因)念念所创造,若欲忏悔无始罪业,则须修止(端坐),使令这念心明静不动,然后观察诸法之真实相(念实相),观察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皆毕竟空,我不可得,一切法亦不可得。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若能如此观察,则众罪犹如露水,我空、法空之智慧犹如太阳,能消除假藉夜晚寒湿之因缘而生之露水。因此,必须以至诚心,忏悔六情根,念念熄灭无明,念念熄灭生死根本。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忏悔的时间: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将忏悔堂打扫清净,用檀香、沉香洒净。着净洁忏悔衣,忏悔衣不可穿到室外,亦不可穿到厕所依经济能力于忏悔主前,烧香供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直至罪灭相状出现为止。弘一大师:「若能如法至诚忏悔,一年不间断,即使未见好相,亦可受戒。」过渡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罪灭之相状:重罪灭相有以下五种情况:1.自觉身心轻利----罪业之人,由于业力之推动,而内心感到燥动,身心粗重,行住坐卧皆不安稳。若能至心忏悔,不安燥动之相状则会
本文标题:修习止观坐禅法要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2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