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资料 > 英语读物 > 围炉闲聊《诗经》ppt讲稿
围炉闲聊《诗经》编辑:秋日好《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前6世纪中)诗歌305篇。包括《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40篇。《小雅》中另有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诗经》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升格为国定经典。《诗经》的收集和编纂•王者采诗说;•臣下献诗说;•孔子删诗说•今人对《诗经》编订的一般看法。《诗经》中的婚恋诗•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陈风。月出》描写月下美人的卓约风姿,反复咏唱爱慕、渴念之情。•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表现为温婉含蓄,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抒发恋爱婚姻生活的甜蜜和苦恼的类似作品还有《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狡童》、《郑风。褰裳》《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弃妇诗”。•《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邶风。日月》、《终风》、《谷风》•《王风。中谷有蓷》《诗经》中的婚恋诗描写婚姻生活和夫妻间深挚情爱。•《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齐风。鸡鸣》写起床前的片段,生动地描写夫妻情爱的深长。•《唐风。葛生》开缠绵悱恻的悼亡诗之先河《诗经》中的婚恋诗•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鄘风。柏舟》女子的恋爱遭到母亲反对,她呼天抢地以示抗争。•《鄘风。蝃蝀》女子争取了婚恋的自主,却遭到舆论的谴责。《诗经》抒发人生感概的诗•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识,有欲望,所以多有生存之苦闷。•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诗经》抒发人生感概的诗•《小雅。巷伯》描述无端遭人谗害的人生境遇•类似的还有《小雅。巧言》《小雅。何人斯》《诗经》政治讽喻诗•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鄘风。君子偕老》、《齐风。南山》、《齐风。蔽笱》、《陈风。株林》•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d.《唐风。鸨羽》徭役对生产的破坏•e.《小雅。采薇》•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诗经》政治讽喻诗•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小雅。瞻卬》写周大夫刺周幽王,揭露统治黑暗•《小雅。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大雅。民劳》、《板》、《荡》、《抑》称颂执政者的诗•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鄘风。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重建卫国的业绩史诗•《大雅》中周人的五篇史诗:•《生民》周始祖后稷的出生、种五谷,率民定居邰地的历史•《公刘》周人远祖公刘带领周民从邰地迁居,开荒辟地的历史•《绵》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率民迁居岐,创业兴国的事迹•《皇矣》太王(古公亶父),开辟岐山,击退昆夷,王季传位文王,文王伐密、伐崇的胜利。•《大明》王季生文王,文王生武王,武王伐纣灭商的事迹其他史诗•《鄘风。定之方中》、《小雅。出车》、《六月》、《采芑》、•《大雅。文王》、《江汉》、《常武》、《商颂。长发》农事诗•代表作品:•《豳风。七月》、《周南。芣苢》、《十亩之间》,《小雅》的《信南山》、《甫田》、《大田》,•《周颂》的《载芟》、《良耜》等,都是有关农事活动的歌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周人农业生活的情状。(《七月》最为著名。《芣苢》、《十亩之间》艺术水平较高。•《豳风。七月》的内容梗概•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芣苢》和《十亩之间》•《芣苢》和《十亩之间》的共同艺术表现特点:•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二、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赋”的表现手法•.《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A直接叙事的,如:大部分《颂》诗,《大雅》中的史诗,《小雅》中的宴饮诗,以及《国风》中的《七月》、《氓》等等,往往在叙事中熔铸着情感,“叙物以言情”。•B.直接刻画描写的,如《芣苢》、《十亩之间》,只是平实客观的描写场面或人物,而情感自然见出。又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从场外旁观的视角,客观记录所见,而温馨喜悦之情自然流出。•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比”的表现手法•.比,一般说就是比喻。•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兴”的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赋比兴•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①。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2.《诗经》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的特点: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4.语言很有特色,质朴又丰富。《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3、复迭是诗三百章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4、四言为主的句式和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诗经》传统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诗经》传统影响•二、抒情诗传统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三、风雅与文学革新《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陈子昂感叹齐梁间“风雅不作”,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以及唐代的许多优秀诗人,都继承了“风雅”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在唐以后的创作中,从宋代的陆游延伸到清末的黄遵宪。《诗经》传统影响•四、赋比兴的垂范《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一直被继承和发展着,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诗经》还以鲜明的事实证明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诗经》民歌重叠反复的形式,准确、形象、优美的语言,被后世诗人、作家大量的吸取运用。《诗经》以它所表现出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着后代文人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诗经》传统影响•《诗经》的诞生(包括产生、采集与编成),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到《诗经》时,中国诗歌开始真正奠定了自己的创作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也就是说,中国诗歌的真正起步,始于《诗经》时代。《诗经》不仅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有形的历史阶段——四言诗,且这种体式影响波及了后世各代的诗歌创作:一,后代的五、七言诗,尤其五言诗,是在它基础上的突破与扩展;二,即便在五、七言时代,也还有作者创作了不少四言诗,沿袭了《诗经》形式。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具体地说,《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活画了一卷社会与历史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是一部丰富生动的上古时代百科全书。《诗经》域外影响《汉书》记载,西汉时西域各国贵族子弟多来长安学习汉文化,1959-1979年在新疆连续发掘的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毛诗郑笺小雅》残卷,确证是公元五世纪的遗物。新、旧《唐书》也记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亚、罗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波斯人多有通汉学者。唐建中二年(781)所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撰写者景净是叙利亚人,他在碑文中引用《诗经》二三十处,这证明《诗经》从丝绸之路外传历史相当悠久。《诗经》域外影响中国与印支半岛和印巴次大陆的文化交流也始于汉代。汉武帝曾
本文标题:围炉闲聊《诗经》ppt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4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