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波达的哲学观与舞台象征性
龙源期刊网波达的哲学观与舞台象征性作者:李鹏飞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2期摘要:舞台设计越脱离原来剧本表面的规定,越是对歌剧本身精神的概括,越有当代性的艺术创造和特点,跟整个演出的密切交融变得更加重要,不然的话就会两败俱伤。--斯特法诺·波达波达先生的作品始终是有整体性、创造性、连贯性、一体性的。这已能够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他的作品常常是一个人在创作,无论是导演、舞台设计、灯光或者说是编舞,都是自己一个人创作完成。因为一个人思考所有的东西,能够体现出他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舞台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在他的灵感中迸发出来,他的作品舞台象征性特别强,当每个观众在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他的表现力已经达到了,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吧。对于生命本真的思考和舞台作品的代入感,这就是波达先生的哲学观念。关键词:象征;灵魂;哲学;整体性一、歌剧《图兰朵》的生命意象第五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会落下帷幕之余,它对我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波达先生与中国设计师的对谈对我的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置。当歌剧演出的生命过程结束了,但是他的精神内容是能够留存的。他的形态无法再时间中显示,但停留在了我们的生命中,影像、图片的存留记录了我们的社会根源和精神构成依然犹存。波达先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了《图兰朵》,图兰朵是中国的一位美丽的公主,可是实际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图兰朵,害怕去面对自己的一生、未来,更愿意停留在现在舒适的地带。波达先生在作品中做了120个图兰朵,只有剧中的柳儿敢于摘下面具、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敢于追求自由的人,来接受自己,面对自己的一切。在生活中,曾经我们是图兰朵,后来我们变成了柳儿,也有可能我们曾经就是柳儿,但在生命历程中变成了图兰朵。每个人对舞台都有自己的解读。所以观众有自主性去发现舞台上的东西,有解读的自由。这样的生命意象是发散性,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不尽相同的,及时是两个人形影不离的人,内心世界也是不一样,其作品挑战了的我们的人生态度和知识结构,我们将其对一种生命意象的延续和创造。二、基于经典-歌剧《浮士德》之再创作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它是经过了时间、历史、文化、空间、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千锤百炼而成的。在中国的“保留剧目制”的体制上,我们对于经典剧目只能是改编、翻新,是谈不上创作一说的。而波达先生就赋予对经典剧目再创作的能力,对于好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特的解读。其爆发出来的内在力量和跨时代力量在这个时代留下了痕迹,其为当代经典。波达先生在创作歌剧《浮士德》的时候,用了一个很大的指环在舞台的中央,指环也是从天空往下将,还要配合音乐、灯光、舞蹈等,需要每一个节点都要跟上,这是技术问题。浮士德经历了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主义和建功立业,可以说,这样的人生是完美的。但在波达的作品龙源期刊网中,我们看到的是追求真理,生命自我的寻找和探索。这个指环代表的生命的轮回,一圈又一圈,一年又一年,似是东方的太极阴阳,又恰在教堂里,这本身也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每个人都是浮士德,都在寻找自己最美好的状态,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在宗教的力量下,等待的是审判。在指环走动的一圈一圈中,我们的人生好像被咒诅了一样,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还在不断寻找曾经的自己,问内心的自己。情绪的波动体现我们的勇敢、懦弱、胆小、没有力量,没有光。在天主教的教堂里,我们想要重生、救贖,依靠神圣的力量,除去内心的阴暗。波达先生表达的就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他的作品之所以成为当代经典,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有自己的解读,看到自己的内心。无论过了多长时间,经典都存留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三、歌剧-《命运之力》中的细腻《命运之力》是威尔第的最后一部作品,波达先生的创作灵感是运用石头元素,因为从石头中能读到人物的故事,石头是能够来体现人的灵魂的。剧中的人物所经历的悲伤、痛苦、惆怅及不可言述的情感是非常抽象的,而石头这种具象化的元素背后是有一种生命的象征,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外表都是强大的,但是我们就像是一个枷锁、一个裹在套子里的人一样,把自己密封的严严实实,不敢表达自己。包括我们的作品,我们无法打破常规,因为固有的思想观念太重,而波达先生的独特表现思维让我们对这个平行世界重新下了定义。这种表现手法与中国舞美设计师刘杏林的《高山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山是在一个画幕上山体的形状,流水在地面上起伏,人物是纤细的,有一种中国画的味道。在歌剧舞台上是极度的空灵。两部作品其传达的神韵的相似的,都是在力量型的命运中追问命运的几何,在高山流水巨大的空间之内,试问生命的走向。这就是我们在追求真理,探索命运时内心最柔软、细腻之处。结语斯特法诺·波达是一位追求纯粹质感的舞台设计师,他能在古典主义和现代艺术中达到多层次的平衡。他高度提炼出自己的思想以及美学概念,放入歌剧舞台,将它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包括“你我他”,都是在参与作品之中,他对我们现存的平行世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探索,让我们不仅摆脱的是日复一日的愁烦,也是灵魂深处的自我释放。波达先生的哲学观通过舞台的象征意义表现出来,是深入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进入我们的灵魂深处的,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是存留的。参考文献[1]黄定宇.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2]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3](英)彼得布鲁克,邢历等译《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4]宗白华.美学漫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龙源期刊网作者简介李鹏飞(1992--),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舞台设计(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本文标题:波达的哲学观与舞台象征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51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