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本章摘要:本章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和处理方法;精度的含义;评定测量精度的指标;不同精度指标表达的意义及其适用范围。§5-1测量误差及分类摘要内容:学习误差理论知识的目的,使我们能了解误差产生的规律,正确地处理观测成果,即根据一组观测数据,求出未知量的最可靠值,并衡量其精度;同时,根据误差理论制定精度要求,指导测量工作选用适当观测方法,以符合规定精度。讲课重点: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与观测值分类、测量误差及其来源、测量误差的种类、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讲课难点: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测量误差的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这种误差在对变量进行观测和量测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称为测量误差。二、测量与观测值通过一定的仪器、工具和方法对某量进行量测,称为观测,获得的数据称为观测值。三、观测与观测值的分类1.同精度观测和不同精度观测观测条件:构成测量工作的要素包括观测者、测量仪器和外界条件,通常将这些测量工作的要素统称为观测条件。同精度观测: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即用同一精度等级的仪器、设备,用相同的方法和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由具有大致相同技术水平的人所进行的观测称为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同精度观测值或等精度观测值。反之,则称为不同精度观测,其观测值称为不同(不等)精度观测值。2.直接观测和间接观测直接观测:为确定某未知量而直接进行的观测,即被观测量就是所求未知量本身,称为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直接观测值。间接观测:通过被观测量与未知量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未知量的观测称为间接观测,观测值称为间接观测值。(说明:例如,为确定两点间的距离,用钢尺直接丈量属于直接观测;而视距测量则属于间接观测。)3.独立观测和非独立观测独立观测:各观测量之间无任何依存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观测,称为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独立观测值。非独立观测:若各观测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几何或物理条件的约束,则称为非独立观测,观测值称为2非独立观测值。(说明:如对某一单个未知量进行重复观测,各次观测是独立的,各观测值属于独立观测值。观测某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因三角形内角之和应满足180°这个几何条件,则属于非独立观测,三个内角的观测值属于非独立观测值。)四、测量误差及其来源1.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上都存在着一个真实值,简称真值。对该量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值。真值与观测值之差,称为真误差,即:真误差=真值-观测值2.测量误差的反映测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测量误差。“多余观测”导致的差异事实上就是测量误差。换句话说,测量误差正是通过“多余观测”产生的差异反映出来的。(说明:例如,为求某段距离,往返丈量若干次;为求某角度,重复观测几测回。这些重复观测的观测值之间存在着差异。又如,为求某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只要对其中两个内角进行观测就可得出第三个内角值。但为检验测量结果,对三个内角均进行观测,这样三个内角之和往往与真值180°产生差异。第三个内角的观测是“多余观测”。)3.测量误差的来源(1)测量仪器(说明:任何仪器只具有一定限度的精密度,使观测值的精密度受到限制。例如,在用只刻有厘米分划的普通水准尺进行水准测量时,就难以保证估读的毫米值完全准确。同时,仪器因装配、搬运、磕碰等原因存在着自身的误差,如水准仪的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就会使观测结果产生误差。)(2)观测者(说明:由于观测者的视觉、听觉等感管的鉴别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在仪器的安置、使用中都会产生误差,如整平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等。同时,观测者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观测时的身体状况等也是对观测结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因素。)(3)外界环境条件(说明:如温度、风力、大气折光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差异和变化都会直接对观测结果产生影响,必然给观测结果带来误差。)测量工作由于受到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观测结果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观测误差,即在测量工作中观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测量外业工作的责任就是要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确保观测成果具有较高的质量,将观测误差减少或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五、测量误差的种类粗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三类。1.粗差粗差也称错误。3(说明:是由于观测者使用仪器不正确或疏忽大意,如测错、读错、听错、算错等造成的错误,或因外界条件发生意外的显著变动引起的差错。粗差的数值往往偏大,使观测结果显著偏离真值。因此,一旦发现含有粗差的观测值,应将其从观测成果中剔除出去。一般地讲,只要严格遵守测量规范,工作中仔细谨慎,并对观测结果作必要的检核。粗差是可以发现和避免的。)2.系统误差(1)概念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的一系列观测中,数值大小和正负符号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准确度:是指观测值对真值的偏离程度或接近程度。(说明:系统误差具有累积性,它随着单一观测值观测次数的增多而积累。系统误差的存在必将给观测成果带来系统的偏差,反映了观测结果的准确度。)(2)系统误差分析为了提高观测成果的准确度,首先要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判断一组观测值中是否含有系统误差,其大小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然后采用适当的措施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的影响。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a.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对观测值加以改正(说明:如用钢尺量距时,通过对钢尺的检定求出尺长改正数,对观测结果加尺长改正数和温度变化改正数,来消除尺长误差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这两种系统误差。)b.采用对称观测的方法(说明:使系统误差在观测值中以相反的符号出现,加以抵消。如水准测量时,采用前、后视距相等的对称观测,以消除由于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所引起的系统误差;经纬仪测角时,用盘左、盘右两个观测值取中数的方法可以消除视准轴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影响。)c.检校仪器(说明:将仪器存在系统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或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减弱其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如经纬仪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对水平角的影响,可通过精确检校仪器并在观测中仔细整平的方法,来减弱其影响。)系统误差的计算和消除,取决于我们对它的了解程度。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系统误差的存在形式不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也不同。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检验、定位和分析研究,采取不同措施,使系统误差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3.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单个误差的出现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数值的大小和符号都不固定,表现出偶然性,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又称为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反映了观测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同一观测条件下,用同一观测方法对某量多次观测时,各观测值之间相互的离散程度。4(说明:例如,用经纬仪测角时,就单一观测值而言,由于受照准误差、读数误差、外界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仪器自身不完善引起的误差等综合的影响,测角误差的大小和正负号都不能预知,具有偶然性。所以测角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六、偶然误差的特性及其概率密度函数1.偶然误差的特性偶然误差单个出现时不具有规律性,但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观测某一量时,所出现的大量的偶然误差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偶然误差本身的特性,它不能用计算改正和改变观测方法来简单地加以消除,只能用偶然误差的理论加以处理,以减弱偶然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这种规律性可根据概率原理,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2.举例说明例如,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个平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重复观测了358次,由于观测值含有误差,故每次观测所得的三个内角观测值之和一般不等于180°。三角形各次观测的真误差△i=180°-(ai+bi+ci)现取误差区间d△(间隔)为0.2″,将误差按数值大小及符号进行排列,统计出各区间的误差个数k及相对个数k/n,见表。误差统计表误差区间d△负误差正误差个数k相对个数个数k相对个数0.0~0.2450.126460.1280.2~0.4400.112410.1150.4~0.6330.092330.0920.6~0.8230.064210.0590.8~1.0170.047160.0451.0~1.2130.036130.0361.2~1.460.01750.0141.4~1.640.01120.0061.6以上00.00000.000总和1810.5051770.495从上表的统计数字中,可以总结出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独立观测而产生的一组偶然误差,具有以下四个统计特性:(1)有界性: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度,即偶然误差是有界的;(2)单峰性: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大;5(3)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4)补偿性: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重复观测,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即021nnnnn][limlim式中:[]表示求和。上述第四个特性是由第三个特性导出的,它说明偶然误差具有补偿性。这个特性对深入研究偶然误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概率密度函数表中相对个数k/n称为频率。若以横坐标表示偶然误差的大小,纵坐标表示频率/组距,即k/n再除以d(本例取d△=0.2″),则纵坐标代表k/0.2n之值,可绘出误差统计直方图。密度函数,其公式为22221)(ef4.削减偶然误差措施(1)在必要时或仪器设备允许的条件下适当提高仪器等级。(2)多余观测。(3)求最可靠值。一般情况下未知量真值无法求得,通过多余观测,求出观测值的最或是值,即最可靠值。最常见的方法是求得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说明:由偶然误差的特性可知,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必然趋近于零。但实际上,对任何一个未知量不可能进行无限次观测,通常为有限次观测,因而不能以严格的数学理论去理解这个表达式,它只能说明这个趋势。但是,由于其正的误差和负的误差可以相互抵消,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次观测,取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作为最终结果。)§5-2衡量测量精度的指标摘要内容:在测量中,用精度来评价观测成果的优劣。精密度简称精度。建立一个统一的衡量精度的标准,给出一个数值概念,使该标准及其数值大小能反映出误差分布的离散或密集的程度,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讲课重点:精度、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讲课难点: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精度精确度:是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准确度主要取决于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主要取决于偶然误差的分布。精度:对基本排除系统误差,而以偶然误差为主的一组观测值,用精密度来评价该组观测值质量的优劣。精密度简称精度。6衡量精度的指标:建立一个统一的衡量精度的标准,给出一个数值概念,使该标准及其数值大小能反映出误差分布的离散或密集的程度,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说明: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所进行的一组观测,这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相同的精度。为了衡量观测值精度的高低,可以采用误差分布表或绘制频率直方图来评定,但这样做十分不便,有时不可能。)二、中误差中误差:为了避免正负误差相抵消和明显地反映观测值中较大误差的影响,通常是以各个真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再开方作为评定该组每一观测值的精度的标准,即nnmn][22221(说明:m称为中误差,由于是等精度观测,因此中误差是指该组每一个观测值都具有这个值的精度,也称为观测值中误差。它是一组真误差的代表值,中误差值的大小反映了这组观测值精度的高低,而且它能明显地反映出测量结果中较大误差的影响。因此一般都采用中误差作为评定观测质量的标准。)例如,设有甲、乙两个小组,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9次观测,分别求得其真误差为:甲组:783476865,,,,,,,,;乙组:357474456,,,,,,,,。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m甲=26.,m乙=25.,说明乙组的观测精度比甲组高。三、容许误差由偶然误差的第一个特性可
本文标题: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29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