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外部空间设计》介绍人物简介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毕后曾在著名建筑师马歇.布劳耶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1956年建立了芦原义信建筑设计研究所。60年代以来,他曾先后担任东京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及夏威夷大学等校客席教授。此外,他还曾任日本建筑学会副会长及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等职。50年代以来,他设计了各种类型建筑作品共达100余项,其中不少作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其中,蒙特利尔1967年世界博览会日本馆曾获文部大臣奖,意大利文化会馆曾获马可波罗奖。芦原义信芦原义信随后出版的《外部空间的设计》是在《外部空间的构成》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成果,与《构成》一脉相承,对外部空间设计手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指导设计的较完备的方法论。他通过对各国外部空间的形成原因的分析,特别是对意大利广场与日本庭院空间的比较,用通俗而不浅薄的语言对外部空间做出定义。提出了P空间(积极空间)、N空间(消极空间)、PN空间(介于两者之间的空间)、内部秩序、外部秩序以及都市秩序单元等新颖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对外部空间的设计技巧以及都市外部空间秩序提出初步的见解.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50年代,正值日本战后经济复苏的高潮,建设规模空前。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芦原义信发现在日本,所有城市都要先做土木规划、道路规划,建筑师只能在其自身范围内工作,缺少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各地区的建筑法规对建筑的高度、面积、容积率等会进行严格的限制,对建筑之间的呼应关系却没有特殊的要求,这就造成建筑与都市形态的不协调,同时导致建筑外部空间的混乱、城市的非人性化。因此,芦原义信希望对介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技巧加以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此在空间的处理方面对大规模的建筑设计、社区设计、城市开发计划等做出相应的指导。日本街巷空间当时对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城市意象》KevinLynch《存在.空间.建筑》C·NorbergSchulz《城市与广场》P·Zucker《城镇设计》F·Gibberd《图式语言》ChristopherAlexander第一部分: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外部空间:不是无限延伸的自然,而是“没有屋顶的建筑”。•两个国家内外空间的对比:日本:内外空间区别明显意大利:内外空间相似——功能相似,形式相似•内外空间的关系问题:逆空间:建筑周围的空间,应像内空间那样来重视1.外部空间的形成: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积极空间:由于被框框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消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外部空间的形成: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积极性:满足人,有计划性——确定外框并向内侧去整顿秩序•消极性:自然发生,无计划性——从内向外扩散•P空间的边界与设计的地域范围2.P空间(积极空间)和N空间(消极空间)第二部分:外部空间的要素——尺度与质感•1.尺度•人的视野范围:大约顶角为60度的圆锥。所以:D/H=2、仰角=27度,能看到建筑的全貌。•D/H值的理论:人脸间、坐立的人、建筑之间的距离和高度比、广场宽度与主体建筑的高度之比,人与墙体高度或宽度之比。•D/H=1,匀称;D/H=1.5-2合适;D/H1,远离;D/H1,近迫。•理论2:十分之一理论(one–tenththeory)和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即20-25米的模数。2.质感:距离与质感的关系•人与感知物间的不同距离产生的不同质感•第一次质感与第二次质感图2-12驹泽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广场的石铺平面。(图2-12)第一次质感:7.2*7.2花岗岩铺石;第二次质感:俯视图•质感的不连续处理:图2-13第三部分: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运动空间(mS)和停滞空间(sS)•运动空间:前进、散步、游戏、比赛,列队行进或其他•要点:平坦、无障、宽阔。•带有方向性,需布置尽端内容,收束空间和视线。“在尽端有目的物或吸引人的内容时,就连途中的空间也容易动人”(P45,图3-3)•做事情时,定下目标,如何完成只是技术性的问题。1.外部空间的布局A300-meter-longcorridorConsistingof72sections,thiscorridorservedasaconnectingbuildingbetweentheSlaughterhouse,DivineKitchen,DivineWarfare,andthemainhall.图3-3:A商业街:无目标,空荡荡B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峡谷花园”,两侧商店,尽端有下沉溜冰场。C浅草寺前面的商业街是东京的名片,宽约25米,两旁为商店,长约300米,尽端为观音堂。D米兰商场夹在斯卡拉剧院和多奥摩教堂之间,两个建筑的广场之间,成为“街道沙龙”。和外部空间联系的内部空间受外部空间的控制。汇丰银行底层的公共空间可供行人穿越或停留建筑底部的大台阶成为步行休息空间图3-61967年蒙特利尔博览会日本馆•停滞空间:静坐、讨论、眺望、交谈、饮水•要点:设置座椅、绿荫、灯具、风景点。•比如,座椅要有景可观,座椅位置要限定,不被打扰。•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Jonge)的解释,称其为人类心理行为的“边界效应”。•步行:•“人作为步行者活动,心情愉快的步行距离为300m,乘坐交通工具的距离为500m,再超过它时,一般可以说就超过建筑式的尺度了。2.空间的封闭性:•空间封闭性:墙高与人眼高。“所谓封闭性就是由比人高、隔断了地面的连续性时所产生的。”(图3-10、图3-11)墙高空间封闭性功能20厘米界定空间,没有封闭性憩坐或搁脚,非正式60厘米视觉上连续,不封闭可凭靠90厘米同上同上1.2米身体的大部分逐渐看不到,产生安心感,视觉仍连续可作隔断1.5米以上除头部之外身体都被遮挡,较封闭1.8米封闭D/H值与封闭性:(图3-12)D/H1,封闭,具有入口的意象;D/H=1,平衡;D/H1,开阔。•按空间的用途和功能来确定空间顺序:•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公共的——半公共的(或半私用的)——私用的;•多数集合的——中数集合的——少数集合的;•嘈杂的、娱乐的——中间性的——宁静的、艺术的•动的、体育性的——中间性的——静的、文化的3.外部空间的层次•图3-14:外部的——半外部的(或半内部的)——内部的第四部分:空间秩序的建立1.加法空间:离心式地修建建筑,每个局部空间人性化,整体过大容易混乱2.减法空间:向心式地修建建筑,整体规划,局部可能会有些勉强3.中国与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
本文标题:卢原义信的空间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1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