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A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1)风怒号()(2)高者挂罥()(3)沉塘坳()(4)倚杖()(5)俄顷()(6)布衾()(7)大庇()(8)突兀()2、解释加点的词。(3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忍能对面为盗贼()(4)归来倚杖自叹息()(5)俄顷风定云墨色()(6)秋天漠漠向昏黑()3、默写填空。(4分)(1)茅飞渡江洒江郊,,。(2),娇儿恶卧踏里裂。(3)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4、选出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5分)(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5分)6、重点问题探究。(15分)(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5分)(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5分)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B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厦()(2)长()()()(3)处()(4)丧()()()2、解释加点的词。(4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2)下者飘转沉塘坳()(3)公然抱茅入竹去()(4)忍能对面为盗贼()(5)秋天漠漠向昏黑()(6)长夜沾湿何由彻()(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翻译句子。(3分)(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9分)(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当时人称。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3分)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2分)7、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3)9、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1)(2)(3)(4)(二)诗话两则(15分)第一则①杜牧之作《赤壁》诗云:“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指士人)不识好恶。(许觊《彦周诗话》)②彦周(许觊的字)诮杜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第二则①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卷八)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选自周振甫《诗词例话》)10、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1)折戟沉沙()(2)社稷存亡()(3)彦周诮杜牧()(4)升庵()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1)生灵涂炭()(2)社稷存亡()(3)彦周未免错会()(4)莺啼绿映红()12、对“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B、诗人的语言轻微柔和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C、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不同于议论性语言的直截了当。D、诗人的语言精深奥妙委婉含蓄,与议论性语言简明扼要直接获得成功不一样。13、《赤壁》一诗从反面假想周瑜失败后的情景,联系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请你说说他这样写的用意。(3分)14、依照许彦周的意见,杜牧《赤壁》诗的后两句可改为:“东风不与周郎便,生灵涂炭国不保”。你认为“灵涂炭国不保”与“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整首诗来理解。(3分)15、杨慎是明朝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他的《升庵诗话》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读杜牧的《江南春》时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你能为他找些理由作点“申辩”吗?(3分)C新颖题型集萃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1)梢()(2)燥()稍()躁()(3)娇()(4)彻()骄()砌()2、指出下面句子中“为”字的不同意思。(3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2)忍能对面为盗贼()(3)为宫室器皿人物()(4)为有源头活水来()(5)向为身死而不受()(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5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高者挂罥长林梢()(2)秋天漠漠向昏黑()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长夜沾湿何由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4)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5)眼前突兀见此屋()乃入见()4、翻译句子。(3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课外拓展阅读。(31分)(一)诗二首(16分)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归信吟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5、《岁暮到家》中写出诗人与母亲见面场景的诗句是,。写诗人心理活动的诗句是,。(2分)6、《岁暮到家》一诗化用了孟郊《游子吟》里的诗句。请指出诗人是如何化用的。(3分)7、《归信吟》秉承诗人一贯的表现苦吟的诗风。本诗的语言表达就很有特色,如“泪墨”一词就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请结合诗意写出你对“泪墨”的理解。(2分)8、请你用细腻的笔法,丰富的想象,描写出作者岁暮到家时母子相见时的情景。(3分)9、都是思念亲人的诗,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3分)10、思亲的诗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些与此相关的诗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还要指出作者或出处。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3分)(1)(2)(3)(二)子产不毁乡校(15分)①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人名,是郑国大夫)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②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11、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1)毁乡校,何如()(2)我闻忠善以损怨()(3)不闻作威以防怨()(4)然犹防川()(5)吾子之信可事也()(6)小人实不才()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句中“药”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毕礼而归之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3、翻译下面句子。(2分)(1)岂不遽止?(2)吾不克救也。14、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各是怎样的?(2分)15、子产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使自己的议论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2分)16、百姓对朝政总是有议论的,面对这些评议,你认为应该怎样去做?请简述理由。(2分)17、你认为仲尼(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2分)A基础储备卷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3、略(参见课文)4、A(应是古体诗)5、(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7、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本文标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2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