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登高唐•杜甫学习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地位。•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理解杜甫诗歌忧国忧民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杜甫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有《杜工部集》。•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重阳节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杜诗风格•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顿挫,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集体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唐•杜甫翻译: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真遗憾国运和自身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小组讨论•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中首、颔联有哪些意象?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诗中作者“悲”什么?因何而“悲”?(用诗句回答)•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赏秋景,品秋意•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品语言,悟感情•诗中作者“悲”什么?因何而“悲”?(用诗句回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万里”、“作客”、“百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登高•杨伦《杜诗镜铨》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看手法,品艺术•1、对仗工整•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这首诗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秋风扫落叶的声音寓情于景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沉郁慷慨低沉苍凉悲壮沉郁顿挫2、情景交融(个人探究)3、思想情感的“沉郁”•(1)内容上的厚实丰满。•(2)情感上的起伏回旋。•(3)表达上的迂折含蓄。4、语言形式的“顿挫”(1)章法上开合变化。前四句写景,情景交融。后四句直抒胸臆。(2)结构上的回环照应。课堂小结•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抒写了诗人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作业:•默写《登高》,同桌互改,展示。•课后熟读并背诵全诗。
本文标题:《登高》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3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