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一
竹里馆唐·王维王维(约692~761),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自称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诗佛”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而今存诗4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图),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边塞诗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将士为保卫疆土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送别诗以情真意切而脍炙人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思诗感人至深。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竹里馆唐·王维•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相照相伴。•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闲适、惬意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作者名片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少年天才,好剑术;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仕途不得志;传说因醉入水捉月而溺死,·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因‘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文体知识(秦汉)朝廷音乐管理机关去民间“采风”,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民谣诗作,可以配乐歌唱,魏晋时称其为“乐府”或“汉乐府”。后世诗人仿照其形式所作之诗亦称“乐府诗”。(汉)乐府(诗)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折杨柳歌辞(一)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三)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四)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标题】:折杨柳【作者】:萧纲(南朝梁简文帝宫体诗人)【年代】:南朝梁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逢入京使岑参(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逢入京使[唐]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途中与你在马上相遇,想要写封家书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向家人报个平安。【晚春】唐·韩愈【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师说》、《马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柳絮和榆钱也不甘寂寞,只知道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1《竹里馆》①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③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2《春夜洛城闻笛》①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②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谁家玉笛暗飞声”③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④“折柳”在诗中指汉乐府名曲《折杨柳》,“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⑤【译文】3《逢入京使》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1)不正确,诗人离开了家乡长安城.,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诗人的口信是想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所以不会“相见”。两人匆忙,想写却没带纸笔...③【译文】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4《晚春》①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②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③【译文】
本文标题: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3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