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案例分析、公平、偏见、剽窃、实验造假、捏造和窜改数据违反学术道德的研究:一稿多投、图片重复被撤销、肿瘤学家因造假而引咎辞职学术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研究者在学术研究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衡量研究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本课程紧承上讲内容,继续深入讲解学术道德相关的案例。强调,近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翻倍增长,而论文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认为,期刊审查力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一、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很多的科技工作者都会带来发表论文的压力,那么为什么要发表论文?我们很多工作者是为了争取经费、职业发展等等原因,但我们不能制造一些无用的垃圾、没有科学意义的报道、过时的工作、重复已有的研究、错误不合理的结论。那么出版界科技工作者都有一个名言叫“发表或者灭亡”,就是说我们科研成果如果没有发表,就等于不存在,科研人员如果没有论述发表,职业生涯难以维序。我们的科学研究是基于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突破的发现,是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之上来继续延伸的,所以说我们要发表的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是要真实的、可信的。泰晤士高等教育曾经在2009年时跟汤森路透合作进行了一项分析,过去20年学术期刊撤稿数增加了10倍左右,这个统计是基于3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撤稿数得出的。他们发现,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是发生了翻番,而论文的撤稿数也增加了20倍左右。他们也分析了一些原因,期刊审查率制度的加大,学术不端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人员迫于发表压力而增加学术不端的行为。这是泰晤士高等教育跟汤森路透调查得到的数据。在2010年10月7日,纽约时报头版长篇报道了中国学界的欺诈问题,它以“猖狂的欺诈威胁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为题,报道了中国学术界为主的各行各业的学术欺诈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头版头条的问题发表了很多,其中“缺乏诚信”这个标题就讲了中国的很多研究人员缺乏诚信的严重合作,论文写作跟引用中抄袭和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那么是不是这样子的呢?公共图书馆发表了一个论文,这是一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丹麦学者发表的,对1986年-2005年进行了20项学术不端的调查统计显示,1/7的科学家坦言他们知道同事有严重违反学术规定规范的行为以及伪造科研的行为,但有40%的科学家告诉人们,自己某些同事在学术研究中的行为值得质疑等等。比如有选择的报告研究数据,迫于研究的压力修改研究的结论等等。接受调查的科学家谈到自己的职业操守的时候,只有2%的人承认自己曾经不同程度的伪造实验结果。二、发表论文的道德准则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一些人违反了这些学术规定。在学术界,很多的学术机构都有过一些很重要的学术道德的详细条文,比如说“告诫同行不要过度的发表论文”这种情况是指两篇或者多篇论文在互相不引用的情况下,合用相同的规定、假定数据、讨论要点或者结论,已经发表的论文的摘要或者论文的译本不影响以后的投稿,但是在投稿的时候应全部的说明情况,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发表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在投稿时完全的、显著的说明稿子的原始来源。那么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有哪些?我们这里列了几种,比如公平、偏见、一稿都投、重复发表、图文的重复发表、剽窃、自我剽窃、抄袭论文、捏造跟篡改数据、实验造价、诈骗、研究中对人跟动作的应用不当、作者署名不当等,我们很多的学术会发现,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稿件被拒,甚至造成作者被禁止在这本期刊上发表任何文章。科学研究的这些案例,有关学术道德的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汤森路透的一个数据,2003年-2013年,经济学中,全球有1470名科学家的论文总被用频次进入到全球千百分之一,而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作者就来自于哈佛大学经济学的一个教授Shleifer。这位教授曾经在90年代俄罗斯股票证券交易改革的时候卷入了一场交易内幕事件中。有关这个学术不端后来被美国政府起诉,判了这个教授大概300多万美金的罚款,总的大概罚了超过3千万美元的罚金,包括哈佛大学的校长也是个经济家,被迫辞职。我们可以看到学术不端有很多的例子是在一般人的身上都可能会有所体现。我们知道,汤森路透社有一个著名的数据库叫SCR。这个数据库会经常发现一些撤销论文的更正,有一个文献类型叫更正。如果作者发表了文献,发现是编造、伪造数据、陈述失实,剽窃或者重复发表、多余发表,那么期刊会刊登撤销论文的声明,读者会发现,被撤销的论文在SCR数据库有两条记录,一条为收录论文的记录,另一条为撤销论文的记录。需要说明的是,撤销论文的更正并不全是剽窃的问题,有些作者发现,原来论文中有某个数据不完善,也会自己主动的要求期刊发表撤销论文的更正。2012年,SCR的数据库收录了一位美国作者的至少1408条的更正,收录的文章中位中国作者的至少541条更正,所以说SCR引擎有助于改变中国特色的学术标准,并与国际学术接轨,来建立学术规范。我们现在可以看到2012年的数据库检索到的有关撤销论文,就是发回的论文有164篇,其中中国有42偏,美国有20篇。2013年这家数据库中题目有撤销的文章有52篇,其中中国16篇,美国10篇。也就是说现在中国撤销的文章是逐渐的上升的。那么,撤销的文章并不一定全部是理工科的或者说是科技工作者的,甚至商业、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的论文也会发生这种撤销论文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条数据是来自于SY出版的一个有机电子化电子学,2007年撤销了韩国作者发表在2005年的文章,这篇文章属于自我剽窃。这个主编发现,这篇文章的内容至少在9本期刊上刊登过。下面这条记录的是一个撤销记录,第二条记录是收录记录,这个行为代价是非常残酷的。这两条信息将永远被SCR数据库收留,SCR数据库是百年数据,已经收录了1900年到现在的数据,所以可以看到这些问题。这个是来自于有机电子学2007年撤销文章时在SCR刊登的撤稿声明,这个是主编要求撤回,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至少在9本期刊上发表过,本文是一个严重滥用科学出版系统的案例,这是可以看到的。我们检索SVRST的数据库,2003年-2014年的2月已经撤销了626篇文章,撤销论文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多的内容。我们来看看,在学术不端里面,哪一些是体现的学术不端的问题的。首先我们来看看公平。科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公平的对待你的合作者,承认他的功劳,这不仅表现在作者排名顺序上,在致谢、口头发表、讨论中也同样重要。当你不尊重对本项目做出很大贡献的其他的研究者的时候,你就别指望别人的尊重。那么公平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进可能的开放和共享你所拥有的资源、数据、思想。审稿人如果对稿件的问题不熟悉,或者与作者的工作有潜在的利益冲突的时候,或者与作者之一存在可能影响到公正评审的私人关系的时候,该问题评审的时候应该退回该审稿人,也就是回避。那么同行评议有没有倾向性?有。比如说审稿过程中对作者所说机构方面的歧视等等方面的一些内容。第二,同行评议也会权力滥用。比如说,作者权力滥用,包括文献、论文作者直接发表、重复发表,资深研究人员侵占年轻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审稿人的权力滥用包括审稿人剽窃所有稿件中会发表的内容,审稿人拖延发表或与本人有潜在竞争关系的稿件。所以说在审稿人跟作者存在竞争关系的时候,审稿中的倾向性就更为明显,那么这些都是属于公平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看到,2010年科学家就报道了一篇两年前的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学术发表的“自然综述遗传学”上面的文章被撤稿,为什么会被撤稿?因为这个作者担任匿名审稿人时,抄袭了其所评述的一篇综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密西根州立大学调查委员会调查了以后发现这个审稿人在刊登一篇“转基因生物燃料作物提高一层产量”的综述的文章时,剽窃了他审稿对象发表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作者文章中引用了两个与主题毫无关系的参考文献,所以当时就判断这个是严重的侵犯了作者的权益。《欧洲科研诚信准则》就讲了,审稿人不应当未经允许使用所提交手稿的材料,所以这是一个严重滥用审稿人权益的一个案例。公平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的高“被用”的论文,它在致谢的时候都会体现合作者。比方说这是一个加拿大皇后大学的一个作者发表的一篇高水平的文章,现在被用频数是3000多次。他在致谢里面首先就提供了基金信息,然后感谢提供相关资料以及与其进行启发性讨论的同行。这一篇文章是在《细胞》商刊的一个综述的文章,这是一个唯一作者的文章,他在致谢里面感谢四位同行和朋友分享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数字的案例,就是很尊重同行所做的工作,这个文章现在也是被引用了35000多次,(如图)这是一个核酸研究的一篇文章,这个是文章的作者在致谢里面感谢数位博士在讨论样品图片的帮助的案例。第二,偏见。很多人涉及科学材料时,对实验结果的假设往往具有主观性,然后,不少科学家在真正进行实验时就会确定自己的实验结果。这意味着他们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会不自觉的产生很多的偏见。请他们审查原始数据、分析结果或重复实验都有可能避免那些问题的发生。篡改数据可能是最常见的造假行为,特别是外界因素的巨大诱惑下,某些科学家就有可能删减不合要求的数据以达到运行的结果,这是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右边的这幅图就是美国学会的撤稿声明,因为使用了不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而致使得到的结果不精确,所以这篇文章被撤销,那么作者对此带来的困惑表示抱歉。这是一个撤稿的问题。但是严重的情况是很多的作者伪造数据而被撤稿的。如图中2010年,《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美澳英艺术中心有一个科学家,它发现了这位科学家有伪造数据的实验,这个实验室已经发表了十篇论文,被撤回了,那么另外五篇可能也会被撤回。我们可以看到右上角是美国科学家网站报道的案例,下面这幅图是SCR收录撤销的案例。这十篇文章撤回的时候,文章总共被引用了250多次。还可以发现,2009年时《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报道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学家伪造生物标记和癌症疗法生物论文被撤销。我们可以看到这位科学家的报道,下面是撤销论文的文章。因为这个文章是发表到这个杂志上,在提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报告书中这位学者也伪造了数据跟图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偏见有很多的内容,包括统计、分析等等,不管虚假结果是由于原来的误差、草率还是无意的偏见而产生的,它们都会在文章提交时被发表。所以一旦发现这个问题,最好是在这之前通过写信及各种方式来收回他的实验结果,一面造成尴尬的局面。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牛津的一个杂志,它的数据分析里面,统计分析结果等部分存在着失误,这个声明通过也指出这个错误不被认为是学术不端,而是作者无意造成的错误。这个主编还在撤稿声明中告诉了作者,如果你修改了这个错误以后,这个杂志还会再次来发表这篇文章,这是无意识的问题文章的撤稿。还有一些是剽窃。剽窃是指盗用他人的想法、程序、结果或者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前面有中国的、欧美的对剽窃有各种不同的界定。很多的学者也会给出正确的参考文献,但不确定的异议重述也会看成剽窃。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案例都是来讲大家不确定的异议,也就是说按照个人的偏见来翻译来证明他这个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在引言、讨论、结论里面会产生这种类型。这种类型也是剽窃行为,这是异议重述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2009年时自然网站报道了一个剽窃文章被撤销的案例。这个是伊朗科技部的部长,2009年3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剽窃了韩国科学家林爱宁(音)发表的一篇论文,这在当时在伊朗兴起了一个很大的轰动,甚至很多的伊朗科学家都来发表声明,探讨有关学术诚信的问题。计算器科学工程的编辑也表示这篇文章会被撤销,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是有关自然网站上的报道,下面这个是SCR数据库里面的收录记录和撤销记录。再往下,如图,该网站上撤销的一篇文章。还可以看到土耳其有70篇文章卷入到集体抄袭的丑闻中。大篇幅的仿造或者借用他人的论文的表达方式在国际科学界是不被容忍的。2007年,《自然》杂志报道了来自土耳其10所大学
本文标题:第三讲:学术道德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3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