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复习主观题(学生卷)
11主观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胡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怀古》皮日休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以哪里为中心?(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不需要说明理由。2、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2)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3)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3、“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此人在历史上的最伟大贡献是什么?(3)如何评价此人?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材料三:唐太宗常对臣子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2)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分别可看出唐太宗的什么思想?(3)唐太宗本着上述思想治国,有哪些突出措施和业绩?我们应怎样评价唐太宗?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启示?6、“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这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经济重心南移什么时候移最后完成?(2)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7、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22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8、某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以“维护国家统一”为主题的历史知识竞赛。(1)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帝王是谁?(2)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设置了哪些机构?(3)明清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其中的三例。9、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1)请结合材料回答:唐朝与清朝中期以后对外关系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2)比较分析唐朝与清朝两个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和影响,你得出什么结论?10、明清时期,我国的边疆相继遭到哪几个国家的侵略?政府与广大爱国官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怎样的斗争。结果如何?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引自《元文类》卷四十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摘自《史职官志》请回答:(1)材料一记载的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文中的“帝”指谁?(3)材料二相对于材料一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说明。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也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靠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那一位皇帝时正式诞生的?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哪些?(2)你认为科举制度有那些积极的影响?(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什么变化?(4)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影响是什么?13、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课本第三单元时,以历史人物入手来探究明清帝国的繁荣与危机,下面是他们的活动设计。请你将根据要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在研究加强专制统治方面,我们选择了两位帝王,请帮我们把所缺内容完成。帝王措施评价清雍正帝:33(2)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方面请以五世达赖为例,来揭示清中央政府如何加强对西藏的联系。(3)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做了哪些“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事例。(4)根据以上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14、列举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15、列举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6、材料分析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1)这是谁的词?(2)词中的“周郎”指的是谁?(3)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4)上述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风格?、17、列举四项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8、列举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19、与宋朝同时代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几个?建立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都是谁?20、说出秦、隋、元三代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名称及其作用。21、宋金议和的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8分)22、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⑴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⑵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⑶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23、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⑴材料二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⑵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⑶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⑷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⑸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24、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⑵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⑶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这个44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25.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⑴材料放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⑵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⑶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26.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⑴这是谁的诗?⑵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⑶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⑷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27、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⑴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⑵诗的意思是什么?⑶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28.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⑷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29.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0.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只谁?⑵材料中的六部是指那六部?⑶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31.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①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55②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③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32.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①“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②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③材料二种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④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⑤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33.材料一:两块北京的城墙砖被运往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安放在该校博物馆的突出位置。旁边的牌子上写道:这两块城墙砖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长。材料二:西安北京等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说:“一千年看西安,五百年看北京。”①写出以北京为都城的主要封建王朝及北京当时的名称。②北京的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史上有何地位?③西安在隋唐时期称什么?当时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34.十九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么时候创作的?②《红楼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35、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36、《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毛泽东(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6637、阅读下列材料: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材料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①上述材料是我国时期的大家、大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说的,他提出的“仁”的学说包含。②说说他的教育成就。③上面材料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他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历史综合复习主观题(学生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39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