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免费下载】第13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教案
1高一历史集体备课8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主备人:陈娟【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中国近代铁路、水运、航空及邮政、电报发展变化的史实。②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特点。③分析交通与通迅的变化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①提供图片和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试论结合的能力。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③身临其境,进行辩论,提高学生感悟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先进的中国人(如詹天佑、冯如等)为救国救民,积极发展近代的交通与通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培养其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交通通讯变化的脉络及特点难点: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和原因【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教学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进步。贯穿本课的线索就是一个“变”字,只有说清楚“变”,才能分析“变”的原因和影响。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史实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原因和影响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实现,并通过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通过图片资料和联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投影:《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的对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当然除此之外,人们出行还有轿子,牛车,小船等等,正所谓“南方舟楫,北方马车”,但是不管是舟楫还是马车,都是依靠畜力或是人力,近代人们的出行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动车等,那么为什么交通通讯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填写了学案,教师直接展示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自主学习】一、交通的变化1、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状况时期名称状况(地位或影响)1876年淞沪铁路中国境内最早的铁路。清政府赎回并拆毁1881年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88年“紫光阁铁路”宫廷专用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清朝末年到1911年全国铁路半数以上由外国修筑并控制3、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4、电气课件中调试技术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5、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2民国时期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身临其境】铁路的修建引发了清朝朝野激烈的争论,可以将学生分成支持派和反对派,分别阐述理由,展开辩论。(这样既培养分析能力,又能主动参与学习、活跃气氛,还为后面分析原因和影响打下基础,同时体会修建铁路的艰难性。)反对派:铁路汽笛会造成噪音污染;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那么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势必失业与挨锇;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便利列强运兵;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等。支持派:噪音污染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得以解决;铁路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就业途径;如果让外国人修筑铁路,那么更易控制铁路为所欲为;雇洋匠可以学习其科学技术,待中国人学成必能自建铁路。铁路的修筑还有很多的益处,如有利于加强各地的经济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开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发展等。教师总结:顽固派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有一定道理,但实质上这些理由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与商品经济分不开的,是会破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的,在新旧事物的斗争中,阵痛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由于铁路的优越性和救亡图存的紧迫性,到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了。2、近代中国水运和航空的发展状况(由学生回答)教师直接展示学案内容时期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挤占中国航运业1872年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轮船招商局清朝末年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轮船航运公司增多,但始终在列强的排挤中艰难发展水运民国时期水运依然艰难发展时期发展状况1918年真正起步——开始研制水上飞机,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拟订五大民航路线1918年后十年间较快发展航空民国时期解放前夕中国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的飞机【七嘴八舌】3、除了火车和轮船、飞机等远程交通工具,你知道还有哪些新式城市交通工具进入中国吗?(汽车、电车等,并展示图片,此内容属于补充性的,简要介绍即可。)请思考:近代交通的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介绍完交通以后,让学生思考其特点和原因,可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而且教师点明通讯的变化与交通一样,也是这样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特点:1、有一定程度的发展;2、发展缓慢,过程艰难;3、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4、地域发展不平衡。原因:1、封建守旧实力强大;2、外国侵略者的挤压、排挤;3、经济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4、政局动荡等。总之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二、通讯的变化1、近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内容时期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清朝末年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邮政民国时期1920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取消3、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4、电气课件中调试技术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5、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3时期发展状况清朝末年1877年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电信民国时期发展缓慢,30年代才得到改观【合作探究】1、近代交通与通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前面所学内容,特别是第9课的内容)(1)工业革命影响: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交通通讯的变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可以说这些变化是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冲击的产物。(2)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影响: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变化。(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交通、通讯。(4)近代工业发展的推动。(5)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影响等。2、近代交通与通迅的变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材料一: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材料二: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材料三:俄国外交大臣维持揭示列强争夺路权的奥秘说:“欧洲列强十分清楚,在中国保障经济势力的有利方法之一是将铁路建筑权抓在手里。材料四: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中式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结果。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视野、生活丰富多彩。(2)转变了思想观念。(3)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侵略。(5)促进经济发展;贸易、市场、城市化进程等。消极: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便于外国的侵略等。【自主小结】(让学生从知识、能力、认识等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反馈学习的效果)教师总结: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经历了从恐惧、排斥到接纳使用的过程,这说明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顺应潮流,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课后反思】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材中的资料创设情境,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收到很好的效果。2、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所以联系生活是调动学生积极
本文标题:【免费下载】第13课交通与通迅的变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3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