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传染病护理总论护理本科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人类跟传染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总论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S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传染病历史瘟疫、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死亡或者创伤,远远超过战争死亡的总和。古代历史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发生天花疫情,雅典城一半人口死亡,雅典衰落。公元165-266年间,古罗马5次鼠疫流行,全国1/4人口死亡,古罗马衰落。十四世纪,欧洲发生鼠疫,死亡2000万人。十五世纪,法兰西战争法国军队因梅毒放弃战争而失败。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西班牙占领南美洲大陆,带去的病毒使得90%土著印加人死亡。近代史十七、十八世纪,天花流行,全球死亡1.5亿人。十九、二十世纪,霍乱流行亚欧大陆,病死率达50%-70%。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鼠疫造成1000万人死亡。1918年,流感暴发行流行,全球死亡2500万人。19世纪以前,结核病病死率97%,被称为“白色瘟疫”。当代史2003年SARS的肆虐;全球8437例患者,死亡813例。2003年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局部地区的死亡率达到90%,创造了当地传染病和历史上出血热疾病的病死率之最。2003年底美国的西尼罗热,两年中确诊11856例,死亡450例,创造了这个虫媒传染病当年在北美流行之最。2004年4月25日是非洲疟疾日,公布了非洲各国一年内有数百万人死于疟疾;2004年10月13日至今年4月22日半年时间,安哥拉北部爆发马尔堡出血热,感染264例,死亡239例,死亡率高达90%。2005年5月18日,世卫组织报告刚果确诊11例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其中9例患者死亡。传染病现状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8月23日表示,传染病在全球的爆发和传播越来越快,治愈难度也越来越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传染病以每年1到2例的“惊人速度”出现。截至目前,世卫组织的专家已经确认了1100多种传染病。近30年新发的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及引发疾病(1)年份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1972萼状病毒腹泻(暴发)1972弯曲菌腹泻(暴发)1973轮状病毒婴儿腹泻1975星状病毒腹泻(暴发)1975细小病毒B19慢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危象1976微小隐孢子虫急性肠炎1976★埃博拉病毒埃博拉出血热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病1977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近30年新发的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及引发疾(2)年份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1980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成人T白血病1982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II毛状T白血病1982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198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AIDS)1983大肠杆菌O157:H7坏死性肠炎1983幽门螺杆菌胃炎、胃癌1988人类疱疹病毒-6婴儿玫瑰疹1988埃利希体人类埃利希体病1989丙型肝炎病毒肝炎近30年新发的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及引发疾病(3)年份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1990人类疱疹病毒-7幼儿急诊1990戊型肝炎病毒肝炎1992霍乱弧菌O139:H7新类型霍乱1992巴尔通体猫抓病1993★Sinnumber病毒汉坦病毒肺综合症1993庚型肝炎病毒肝炎1994人类疱疹病毒-8卡波肉瘤1995Nendravirus脑膜炎、脑炎1996★朊粒(朊毒体)克-雅氏病(疯牛病)近30年新发的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及引发疾病(4)年份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1997A型流感病毒H5N1香港禽流感1997输血传播病毒(TTV)肝炎?1997肠道病毒71流行脑炎1998★尼帕病毒脑膜炎、脑炎1999A型流感病毒H9N2禽流感1999★西尼罗河样病毒脑炎2003SARS病毒SARS近30年新发的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及引发疾病(5)年份病原微生物引发疾病2006A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200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2007新亚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历史的启示传染病将长期存在传染病是可以战胜的与传染病做斗争,任重道远目前对我国人民生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脑、乙脑霍乱性病新发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传染病护理重要性内容病原学临床表现预防消毒隔离临床护理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及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共生状态(commensalism)感染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infection)感染谱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由于适应程度的不同,在双方斗争的过程中可产生的不同的表现。感染后的表现决定因素病原体的致病力机体的防御能力外界环境治疗措施显性感染感染谱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二、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一过性感染)产生原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先天获得或感染后注射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感染后免疫或预防免疫后)特点:人体不产生病理变化无临床症状不一定有免疫力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定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特点:多见无明显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可检出特异性抗体转归大多数完全清除并获得程度不等的特异性免疫少数转为健康携带者可排出,成为传染源常见疾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定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仅引起免疫应答,而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疾病特点占一小部分病原体自身作用和变态反应少数传染病多表现为显性感染转归病原体被清除,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免疫感染性免疫不巩固,可再感染少部分成为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常见疾病麻疹,感染即为显性感染伤寒,显性感染后持久免疫戏剧性痢疾,可转为病原携带者病原体携带状态定义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人体并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种类按病原体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和带虫者按发生感染后分为健康携带者或恢复期携带者重要传染源常见疾病伤寒痢疾霍乱乙型肝炎潜伏性感染产生原因感染后,机体免疫将病原体局限化,但不能清除特点长期潜伏免疫减低时,病原体繁殖,引起发病一般不排出,非传染源常见疾病带状疱疹疟疾结核感染表现形式不同传染病有所不同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最少显性感染最易识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致病因素病原体致病能力机体免疫功能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侵袭力定义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侵袭方式直接侵入:钩端螺旋体粘附后定植:霍乱弧菌、阿米巴原虫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组成毒素内毒素:激活单核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外毒素:与靶器官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独立因子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痢疾杆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原体数量入侵数量与致病能力成正比不同传染病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数量差别很大变异性因环境或遗传因素而变异可使病原体的毒力增强或减弱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免疫应答保护性免疫应答变态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和破坏变态反应促进病理过程和组织损伤定义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入侵的各种病原体及其他异物的一种清除机制,又称先天性免疫或自然免疫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原识别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反应。只针对一种传染病,且属主动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immunity)免疫应答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完成机制抗原进入机体,刺激T淋巴细胞致敏,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再次相遇,发生分化、增生,释放多种免疫因子,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和淋巴因子杀伤病原体及其寄生的细胞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的感染起重要作用,如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疱疹病毒、立克次体感染等调节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完成机制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致敏,再次接受抗原,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抗原结合的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M、IgG、IgA、IgD、IgE)作用主要作用于细胞外的微生物免疫球蛋白的生物理化特征及其作用名称分子量血清中抗体比例作用IgM90-1006%只存在于血管内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持续时间短,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15万80%,45%在血管内,55%血管外临近恢复期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能穿过胎盘,制成丙球母乳喂养。IgA16万13%泪液、唾液、初乳、鼻、支气管、消化道粘膜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中和病毒细菌的致病作用。IgD(巨球蛋白)1%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IgE19.5万最少主要作用于原虫和蠕虫。参与速发型(I型)变态反应。第二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项措施中一项或两项,即可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病人:急慢性传染病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动物源性传染病动物间的传染病,也可传染给人类,引起严重疾病,如狂犬病、鼠疫部分受感染动物属传染源中的一部分,如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体内的方式或渠道空气、飞沫或尘埃:呼吸道播食物、水、苍蝇、或蟑螂:消化道传播手、用具、玩具:日常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蚊、蚤、虱、白蛉、蜱血液、体液、血制品: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具有易感性易感者的比例与传染病的流行周期性密切相关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气候生态条件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也可受染,称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第三节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流行流行性散发某种传染病在某地近年来发病率的一般水平流行某地某传染病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流行范围超出国界或洲界暴发流行多数病例的发病时间高度集中于短时间之内的流行感染后免疫均产生感染后免疫属主动免疫病原体不同,感染后免疫强弱与持续时间不同大多数病毒感染感染后免疫强细菌、螺旋体、原虫感染后免疫弱蠕虫感染后不产生保护性抗体二、临床特征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常见症状及体征发热皮疹毒血症症状肝脾大、淋巴结肿大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受感染者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的重要依据对一些传染病的诊断有参考意义前驱期从开始感到不适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时为止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一般持续1~3天起病急骤者可无此期表现症状明显期出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所见
本文标题:传染病护理总论护理本科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8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