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说文解字》经典概述
《说文解字》玉田百姓【家】居也。从宀(mian),豭(牡豕)省声。【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兴】起也。从舁(yu),从同,同力也。【舁】共举也。从臼,从廾(gong)。家和万事兴朋《说文解字》于“鸟部·凤”下提及“朋”字。凤:神鸟也……【】古文凤。象形。凤飞,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清】王鸣盛《说文解字正义·序》:《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经典概述】一、《说文解字》的作者与成书二、《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三、《说文解字》的价值与影响一、《说文解字》的作者与成书1、许慎其人2、《说文解字》之成书3、《说文解字》之命名4、《说文解字》之传本1、许慎其人许慎(约54年—约125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人。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墓】河南郾城县东姬石乡许庄村东1、许慎其人许慎《说文解字·叙》: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黄,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bi)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先世乃炎帝神农氏苗裔远祖可追溯到黄帝时的缙云、高辛时的共工和夏禹时的太岳。太岳姜姓,曾受封为吕侯。周武王时,吕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后遂以许为氏。战国初期,许为楚所灭,子孙分散,其一支自许迁往召陵,定居汝水之滨。1、许慎其人二十岁左右任汝南郡功曹【《汝南先贤传》:“许慎为郡功曹,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三十岁举孝廉,后入京任职太尉南阁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其父贾徽乃大儒刘歆门生)。时人称之“《五经》无双许叔重。”汉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许慎年五十余,与当时名学者马融等校书东观。约汉安帝永安六年(119年)除洨长,辞官未就,回归故里,后卒于家,年七十余。生平事迹详见《后汉书·儒林传·许慎传》。2、《说文解字》之成书许慎《说文解字·序》:粤在永元(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许冲《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太尉南阁祭酒慎……作《说文解字》……慎前以诏书校东观,教小黄门孟生、李喜等,以文字未定,未奏上。今慎已病,遣臣斋诣阙……建光元年【121】九月己亥朔二十日戊午上。3、《说文解字》之命名许慎《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说文”——重在解字之形,解释独体文的构造类型及其所记录的本义;“解字”——重在解字之义,分析、解释合体字的结构进而训释其所记录的本义。3、《说文解字》之命名【元】始也(解字),从一从兀(说文)。【说】说释也。从言、兑。【文】错画也。象交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字】乳也[哺乳]。从子,在宀(mian)下。【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二】地之数也。从耦一。【地是从混沌中分化而来,故为两个一】【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五】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六】《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邪)出也。【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穷尽之形。【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gun)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4、《说文解字》之传本《说文》早期传本不得而知。南唐末年徐锴(字楚金)《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是第一种《说文》注本,对[唐]李阳冰说多有匡正,世称小徐本;其兄徐铉(字鼎臣)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奉旨校定《说文》,参校众本,正误补阙,分全书为三十卷(分原书每卷为上下篇),世称大徐本。明清以后,《说文》通行的刊本主要是二徐本。清人研治《说文》,多以大徐本为基础,同时参校小徐本。大小徐本今天均有中华书局影印本。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者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4、《说文解字》之传本另外,今尚存有唐写本《说文》两种。一种是清人莫友芝所藏唐穆宗元和年间的木部残本一卷,188字,与今本差异很大(莫氏有笺异);另一种是日本平子尚所藏口部残本,存12字,为唐宋时期日本摹本。二、《说文解字》的内容与体例1、《说文解字》的内容《说文》原书共15卷,每卷分上下两部分。(1)正文14篇。以小篆为主,分540部(始“一”终“亥”),收录9353字,又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1163字,解说文字共133441。(2)叙目1篇(第15卷)。卷上是叙和部首,卷下是后叙(许慎之子许冲上书之表)。2、《说文解字》的体例(1)按540部首收录文字540部首,始于“一”部,终于“亥”部。其先后次第,主要是按“据形系连,以形相近”的原则。部与部之间——大体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是否相近为准则,笔画结构相近的就序列在一起。每部之内——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凡字形偏旁或笔画接近的字都归于一部,举偏旁居一部之首。每部收录字数不一。2、《说文解字》的体例(2)以小篆为主并列异体《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下面间注异体(古文或籀文)。故《说文》在每部末尾注明“文若干”、“重若干”(重文),有的部首后还注明“文若干新附”(新附字)。2、《说文解字》的体例(3)正文文字的解说按义、形、音顺序《说文》全书分文字和说解两部分。文字——包括字体和部首的排列;说解——即按照文字的义、形、音顺序解释这个字的本义,“本义明而引申、假借之义自明”。即先说其义(训义),次说其形(说形),再说其读音(释音)。三、《说文解字》的价值与影响1、《说文》的突出贡献(1)建立部首(2)训释本义(3)对汉字形音义三方面分析(4)以六书分析汉字2、“六书”概说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清】戴震——六书“四体二用”说,即认为前四者为造字之法;后两者为用字之法。实际来看,前五者为造字记词,后者为借字记词。3、《说文》的影响与研究自唐代以后,一切字书、韵书及注释书中的字义训诂都依据《说文》。《说文》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说文》之学,可分为四类:其一,是校勘和考证工作,如严可均的《说文校议》、钱坫的《说文解字斠诠》等;其二,对《说文》进行匡正,如孔广居的《说文疑疑》、俞樾的《儿笘录》等;其三,对《说文》的全面研究,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四大家”其四,订补前人或同时代学者关于《说文》研究的著作,如严章福的《说文校议议》、王绍兰的《说文段注订补》等。【选文串讲】一、选文结构二、文本串讲一、选文结构从结构上看,《说文解字序》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记述从上古到王莽新朝,汉字产生、发展的历史;第二部分(后两段)——批评研究“古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说明编撰《说文解字》的精神原则和编撰体例。二、文本串讲第一段:阐明文字产生的意义;第二段:定义“文”和“字”;第三段:解释“六书”概念;第四段:叙述大篆、小篆的产生及“古文”的消亡;第五段:叙述秦书八体及秦汉时期的“小学”教育;第六段:记述王莽新朝“六书”;第七段:批评研究“古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末段:说明编撰《说文解字》的精神原则和编撰体例。【评论导读】一、作者简介二、选文简介一、作者简介周祖谟(1914~1995),字燕荪,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古文字训诂学家。历任辅仁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一生长于古籍整理与校勘,著有《广韵校本》、《方言校笺》、《尔雅校笺》、《释名校笺》、《洛阳伽蓝记校释》等书。二、选文简介本文选自《问学集》(下)。1、介绍许慎生平及其与古文经学的关系;2、介绍中国古代字书的类型及《说文》的贡献;3、简要说明《说文》的结构体例及其深刻影响;4、介绍《说文》的版本流传情况以及后世“《说文》学”的发展。本讲结束!“一”部下收录5字:一、元、天、丕、吏“上”部下收录4字:上、帝、旁、下“示”部下收录60字。秦书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大篆也称籀文。因其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说文》中保留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小篆小篆也叫“秦篆”,通行于秦代。秦统一天下后,命李斯统一文字,这就是小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演变而成。刻符刻符,主要用于符信,字体为篆书。这类篆体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如现存阳陵虎符上的文字。鸟虫书鸟虫书,亦称“虫书”、“鸟虫篆”。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这种书体,笔画作(或附加)鸟、虫形,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辨识颇难。多见于兵器,少数见于容器、玺印等。汉代玺印中的“鸟虫书”摹印·缪篆摹印,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亦称“摹印篆”。本用于玺印,后亦用于一般印章。段玉裁称摹印“即新莽之繆篆也。”字形饶有隶意,即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清】桂馥将汉、魏印文,统称为“缪篆”,并类编其文为《缪篆分韵》(1796年,6卷)。汉代“滇王之印”署书亦称“榜书”,泛指书写于匾额上的大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殳(shū)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gu,酒器)上的文字,字体较小篆更为简省草率,接近隶书;也有字体较为工整的。徐锴《说文系传》:“殳体八觚,随其势而书之也。”段玉裁《注》:“言殳以包凡兵器题识,不必专谓殳。汉之刚卯(玉、象牙等所制辟邪饰物),亦殳书之类。”隶书·佐书隶书,亦称佐书。段玉裁认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现代学者研究认为,隶书之名隶,是起于徒隶所书;佐书之佐,或起于书佐(汉代职掌起草和缮写的低级官吏)所书,故名。《汉合阳令曹全碑》。。。。。。。。。。。。。。。。。。。。【象形】《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用字形摹写事物的形状特征。或整体外形(日、月);或最具特征性的部分(牛、羊);或外部轮廓及相关者(眉、果)。一般标为“象形”或“象某某形”。分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两类。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人实切。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鱼阙切。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徐锴注:高起也)、尾之形。凡牛之属皆从牛。语求切。羊【】祥也。从(guai),象头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凡羊之属皆从羊。与章切。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凡眉之属皆从眉。武悲切。果【】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古火切。【指事】《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也叫“象事”,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即当没有、或不便用某种具体图形画出其所指意义时,就以点画等象征性符号(二、三、七、上、下)或在象形字上加注点画符号(刃、本、末、寸、凶)来表明其意义。一般而言,可分独体指事与合体指事两类。《说文解字》中明确指出为指事字者,只有“上”、“下”二字。此类字,很难与象形、会意字相区别,故后世多以象形、会意例释之。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邪)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亲吉切。上【】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之属皆从。时掌切。篆文。下【】底也。指事。胡雅切。篆文。
本文标题:《说文解字》经典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2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