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医学信息技术与软件应用(之二)
第二章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仪器设备中的应用目的要求了解医疗仪器设备发展简史。了解计算机技术与医疗仪器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关系。了解数字化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绪论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医疗仪器中医诊疗仪器概况数字化医院医疗仪器的发展前景诺贝尔奖的影像生活返回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听诊器组成:圆形的鼓膜-管道-听筒发明: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改良: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应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听诊器复式听诊:1937年凯尔进一步改良。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电子听诊器:声电晶体将由人体内发出的声波信号转变为电波信号,再通过一集成放大电路,将电波信号大幅度放大,最后通过耳机或扬声器将放大了的电波还原为声波,从而得到一放大了的人体内声波信号。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X光机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CT扫描机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CT扫描机第l代CT:扫描方式为平移(Translate)第2代CT:扫描方式为平移(Translate)+旋转(Totate)(T+R);第3代CT:扫描方式为旋转+旋转(R+R):第4代CT:扫描方式为静止(Stationary)+旋转(S+R)第5代CT:扫描方式为静止+静止(S/S)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CT扫描机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CT扫描机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超声技术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超声技术20世纪50年代,二维B型超声20世纪70年代初期,脉冲多普勒80年代初,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磁共振成像〔Magi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磁共振成像医疗仪器发展的历史与概况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磁共振成像MR现象是1946年分别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Bloch教授和哈佛大学的Puecel教授领导的小组同时独立发现的。Bloch和Puecel共同获得了195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劳特伯(PaulLauterbur)提出了MRI的方法。1973年,利用磁场梯度解决了空间信息获取的问题,形成了清晰的MRI图像。返回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医疗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igitalRay,DR)DR与CR的比较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医疗仪器核医学影像设备ECT、PET、SPECT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医疗仪器三维医学影像虚拟内窥镜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医疗仪器三维医学影像三维立体医学图像的临床应用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scopicRadiotherapy,SRT)返回中医诊疗仪器概况全息生物电检测系统以“皮肤表面”为载体,用医用传感器的传导提取人体皮肤表面生物电值和血流变值,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得出参数值。它是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利用人体内脏异常会有一种特殊的生物电波,通过经络传导到人体全息胚(手.耳.足.皮肤)对应的反射区或反射点上,集人体皮肤表面生物电信号。中医诊疗仪器概况中医全自动脉象仪通过传感探头采集人体脉位、脉形、脉数、脉势,用电脑进行量化分析,绘出五路脉图,同时根据脉图优选出中药处方和西药处方供治疗选用.SB43ZM-III型智能脉象仪由单头脉象换能器、脉象放大器、A/D转换卡、计算机和脉象辩证分析软件等部分组成。能自动采集脉象信号,并将中医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特征参数作自动分析处理,同时结合中医望诊、问诊(以人机对话形式),根据中医八纲辩证的思路,提示受试者的健康状况等内容。中医诊疗仪器概况中医四诊整体性检测分析系统双手戴上智能脉诊传感器,电脑屏幕上就有了左右手脉动的曲线。舌苔照片,再回答一套问诊量表后,电脑就可以自动生成一份个人中医诊断报告。系统包括中医的问诊、脉诊、面诊、舌诊四个子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客观、全面采集人体体表生命信息的中医临床指标,并进行八纲、脏腑辨证分析,对病人的脏腑功能与病机进行定位、定性的分析判断。中医诊疗仪器概况中医体控电疗仪通经活络:通过体控生物电流作用相关经穴,使阻塞的经穴瞬间打通,呈现“通则不通”之效果。电位平衡:当人体有病态时,细胞的电位就不均衡,电疗法则能使其电位差得到调整,达到电位平衡。中医诊疗仪器概况返回数字化医院无线网络技术与无线网络1864年JamesClerkMaxwell电磁波理论;1888年HeinrichRudolfHertz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Thomas.A.Edison正式获得了无线技术的发明专利;美国杰出的工程师NikolaTesla的一系列无线电通信实验信号频率工作范围在9kHz-300GHz波段;网络架构模式分为点对点形式;网状形式和星状形式;符合标准工作(通讯)协议相关无线网络技术比较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车截监护无线传输系统OBMWTS(OnBoardMonitorWirelessTransferringSystem)实现了救护车上监护波形的Internet无线传输发挥医院的急救水平及时提供专家意见数字化医院车截监护无线传输系统OBMWTS无线监护传输的因素监护设备是否具备和开放波形数据传输接口无线传输的带宽、稳定性、信号覆盖率、资费系统组成波形采集编码发送系统波形接收浏览转发系统接收终端IP地址报告系统IP地址解析服务器系统数字化医院数字化医院车截监护无线传输系统OBMWTS系统功能接收终端IP地址报告系统和IP地址解析服务器系统完成院端IP地址解析功能波形采集编码发送系统和波形接收浏览转发系统实现波形采集与浏览功能数字化医院车截监护无线传输系统OBMWTS系统优点有利于缩短病患救治前时延有利于远程急救与手术指导有利于远程会诊,最大化地利用城市医疗资源有利于转运病人病情观察与控制有利于临床急救的科研和教学有利于医疗举证处理医疗纠纷有利于院前急救的学科建设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有利于120急救中心的建设数字化医院Full-PACSPACS应用和LIS、HIS、EMR整合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HL7(美国卫生信息传输标准HealthLevelSeven)IHE(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一体化医疗机构)数字化医院Full-PACSFull-PACS的实施基于IHE技术框架的工作流集成方案基于DICOM或HL7标准的数据交换IHE技术框架目的是实现全面的信息集成,并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数字化医院心电图信息系统产品类型静态心电图分为单导、3导、6导和12导标准国际试行标准“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信协议-SCP-ECG”数字化医院心电图信息系统采集方式以图像方式来采集心电图数据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现状存储和传输标准落后于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权威的心电信息标准,心电图管理系统采用了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返回医疗仪器的发展前景医疗器械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世界医疗器械市场容量每年递增2002-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情况2007-200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医疗仪器的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变革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MS)、临床信息系统(CIS)数字化医疗设备和技术是现代医疗仪器发展的趋势医疗仪器的发展前景医疗器械数字化与信息化发展趋势数字化医疗仪器人才培养思路数字技术和医学仪器有机结合,培养医工结合及应用性强的人才,培养中医工程复合型人才医疗器械数字化和信息化为时代潮流医疗器械智能化控制与辅助诊断功能的复杂化仪器系统的集成化外部操作方式的简单化医学仪器联网信息化新型数字化医疗器械中医诊疗设备,急需行业“大整合”返回DR与CR的比较共同点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区别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清晰度由像素尺寸的大小决定;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CR系统结构导致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返回介入放射学介入治疗是在借助各种高清晰度的医学影像仪器实时观察的情况下,安全地通过导管深入体内,对病灶直接进行观察或治疗的新方法。如实时、三维立体成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实时的、高清晰的向术者提供导管、导向的位置、局部循环结构、栓塞或扩张的效果等介入治疗过程的重要信息。从而确保了对某些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介入治疗,为提高介入治疗的准确率和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返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称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它是一门新的治疗技术。它是利用CT,MRI或DSA等设备和技术,加上立体定向头架装置对颅内病变区做高精度的定位,经过专用的计划治疗系统,即具有实时三维立体显示和计算机处理功能的手术计划系统,作出最优化的治疗计划,运用精准锐利的小截面光子束(mV级),中心照射方式快速聚焦病变部位,产生瞬间的高能量,杀死肿瘤细胞或截断血管来完成手术。照射时,由于照射光束边缘剂量下降很陡峭,就像刀锋一样锐利,因此如用射线照射时就称为“γ刀”,如用X线照射时就称为“X刀”。目前不仅可以进行颅内放射治疗,还可以进行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使得临床治疗手段有更多的选择。返回
本文标题:医学信息技术与软件应用(之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