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标准工时制定开篇语工业工程是由美国开始,并席卷全球的重要思潮,对全世界的影响力远胜过于美国宪法和联邦制度.”–彼得,杜拉克“模具是工业之母﹐她给你成长的基石﹔工业工程是工业之父﹐他给你茁壮的发展空间”–郭台铭IE发展历程运筹学科学管理工业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20C初期-20C30年代中期20C20年代-现在40年代中期-70年代20C70年代-现在和未来开篇语1.古典(基础)IE:工作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作业测定秒表法PTS工作研究2.现代IE发展趋势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制造/DFX(CAD/CAM/GT/FMC/JIT/SAP等)等开篇语课程內容一﹑标准工时简介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時一﹑标准工时简介1﹑标准工时概念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注解﹕合格﹑训练有素﹕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对该项工作必须受过训练;必须在正常速度下工作。标准状态﹕指经过方法研究后制定的标准工作方法、标准设备、标准程序、标准动作、标准工具及标准的工作环境等。2﹑标准工时的用途2.1为工作计划﹑管理等提供评价的依据2.2改善作业流程﹐制定合理操作系统2.3提供劳动成本管理的数据2.4提供估算标价的基础数据2.5标准人力计算依据2.6产能计算的依据一﹑标准工时简介3﹑标准工时的构成观察时间评比因素正常时间标准时间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政策宽放其他宽放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一﹑标准工时简介3﹑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1﹑秒表法2﹑经验判断法3﹑历史记录法4﹑PTS(预定时间标准法)(WF﹐MTM﹐MOST﹐MOD)一﹑标准工时简介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1﹑秒表法的工具1.1秒表(停表等)1.2观测板1.3时间研究记录表格1.4其它(铅笔﹑计算器等)2﹑时间研究的步骤收集资料划分操作单元测时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标准时间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1收集资料2.1.1能迅速识别研究内容的资料日期﹑研究着﹑操作着﹑作业熟练度等2.1.2能正确识别研究产品的数据名称﹑零部件﹑质量要求等2.1.3能正确识别工序﹑作业方法及设备等数据地点﹑作业方法﹑设备型号﹑工治具等2.1.4其它数据温湿度﹑照明等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2划分操作單元原则2.2.1明显的起点和终点2.2.2越短越好(能精确测记﹐0.04MIN)2.2.3人工操作与机器作业分开2.2.4尽量是基本动作(伸手﹑握取等)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测时方法归零发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周程测时法单元甚小且周程甚短的操作,可用此法,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假设某工序有a、b、c、d、e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4个单元的时间值:A=a+b+c+d=28s﹐B=b+c+d+e=30s,C=a+c+d+e=29s﹐D=a+b+d+e=23s,E=a+b+c+e=23s2.3测时方法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设X=(a+b+c+d+e)则4X=4(a+b+c+d+e)=133sX=33.25sa=X-B=33.25-30=3.25sb=X-C=33.25-29=4.25sc=X-D=33.25-23=10.25sd=X-E=33.25-23=10.25se=X-A=33.25-28=5.25s2.3测时方法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1剔除异常值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计算方法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x1,x2,x3,xn则平均值为:xx1+x2+x3+---+xnn=xin==(x1-x)2+(x2-x)2+---(xn-x)2n=(xi-x)2n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1剔除异常值正常值为x±3s内的数值,超过者即为异常值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1剔除异常值2.3.1剔除异常值例: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次,记为M),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21,20,28,21,20,20,22,M,20x=xin=39919=21=(xi-x)2n=7819=2.02=2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1剔除异常值管制上限:21+(3×2)=27管制下限:2l-(3×2)=1528的数值大于27,在上限之外,为异常值,应剔除。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零件﹑工/治具放置位置不同读取秒表误差。。。。。。计算观测次数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度为95%):N=[ni=1nxi2-(i=1nxi)2]i=1nxi240xi---每一次秒表读数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3.2决定观测次数例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7,5,6,8,7,6,7,6,6,7﹐平均误差5%,可靠度95%,问需观测多少次?先求i=1nxi和i=1nxi2,列表如下: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i合计1234567891075687676676549253664493649363649xi2429N=4010X429-(65)2652=24.6=25(次)代入公式得:已测了10次,需再测15次。2.3.2决定观测次数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4正常時間正常时间是以一种不快不慢的正常速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必须利用“评比”予以修正上述步骤所求出的操作者个人的平均时间。1)走行——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2)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3)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用0.4lmin的速度。正常速度(理想速度)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60分法与100分法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或100分。2.4正常時間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4正常時間正常=60正常=75正常=100405067607510080100133100125167評比操作水平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状态,对操作无兴趣。稳定、审慎,从容不迫,似非按件计酬,操作虽似乎缓慢,但经常观察有无故意浪费行为。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象平均合格工人,确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甚快,操作人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握,动作敏捷、协调,远远超过一般训练有素的工人。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化观测时间为正常时间——其公式如下:2.4正常時間正常时间=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时间研究人员评比正常评比60分法觀測時間18s你的評比為80正常時間=18*80/60=24s75分法觀測時間18s你的評比為100正常時間=18*100/75=24s100分法觀測時間18s你的評比為133正常時間=18*133/100=24s例如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5宽放时间将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时间﹐这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时间”。宽放种类作业宽放由材料、零件等偶发因素引起的作业迟延;管理宽放管理的安排等非作业内容所占用的时间;生理宽放由于人的生理需要而花费的时间;疲劳宽放作业中產生疲劳而使作业速度降低。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宽放率和宽放时间计算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100%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2.5宽放时间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2.6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X评比+宽放时间=正常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例如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0.8min,评比为110%,宽放为5%正常时间=0.8*1.1=0.88min标准时间为=0.88*1.05=0.92min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TS(PredeterminedMotionTimeStandard)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是一种衡量技术,借助它根据人的基本动作时间(按动作的性质和进行动作时的工作条件分类)来规定达到一定效能水平的作业的时间,是根据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资料来综合操作时间的技术。PTS的发展历史1926年西格(A.B.Segar)开发了动作时间分析法(MotionTimeAnalysis,简称MTA)。西格在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训练时,通过对电影胶片的记录分析,发现接受训练的人,当他们做同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值大体相同(一般约差10%左右)。因此,若将作业分成几个基本动作要素,则各基本动作要家所需要的时间值基本相同,只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计算,求出各基本要素的时间值,就可以算出整个作业时间;或者首先确定基本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规定的动作程序进行操作,就可以求出完成该项作业的纯工作时间值。基于这种推想,西格提出了MTA法。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PTS的发展历史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1934年魁克(J.H.Quick)等人开发了工作因数法(workFactor,简称WF法)。它将操作分解为移动、抓取、放下、定向、装配、使用、拆卸及精神作用等8种动作要素,并制定了各动作要素的时间标准。WF法的特点是在进行作业分析时,对每个动作要素只考虑4个变动因素:动作的使用部位,移动的距离,负荷大小,动作由谁来控制。PTS的发展历史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1948年梅纳特(H.B.Maynard)等人开发了时间衡量法(MethodsTimeMeasurement,简称MTM法)。该方法把作业分解为伸手、搬运、抓取、旋摆、旋转、加压、对准、放手、拉开等动作要素,并且预先排列成表,来决定完成每种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PTS的发展历史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上述方法目前在欧美、日本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些方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人难以拿捏。这些技术要求观测人员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或经过严格的训练。例如日本要求有关人员在正式使用MTM法之前,要参加日本MTM协会的培训,并获得应用MTM法的资格。PTS的发展历史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哈依德(G.C.Heyde)在长期研究各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发了简单、实用,而且精度不低于MTM、WF等方法的模持排时法(ModularArrangementof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s,简称MODAPTS或MOST法)。这种方法能在计算出时间值的同时,能根据动作经济原则进行动作研究,并且具有易学、易记、使用方便、精度高的优点,因此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排时法(ModularArrangementof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MOD)是PTS技术中的最新方法,其意为“以模特数的排列来预定动作所需的标准时间”。它以简单的手指动作为最基本单元,身体其他部位动作所需时间都以手指动作一次所需时间的整数倍表示。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MOD法的特点——易懂、易学、易记、实用MOD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用一长模特法排时法基本图表示,“一看就懂”;MOD法把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作,同时表示3MOD=3×0.129s=0.387s;又如:M3G3=6MOD),因此只要知道动作符号,也就知道了时间,所以“一看就会”;在MOD法的21种动作中,不相同的时间值只有“0,1,2,3,4,5,17,30”共8个,这样只要有了动作表达式就能很快心算出动作时间值,所以“一记就牢”;所有的人力操作均包括一些基本动作。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MOD法把生产实际中操作的动作归纳为21种;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人完成同一动作所需的时间值基本相等;使用身体不同部位做动作时,其动作所用的时间值互成比例,因此可根据其手指一次动作时间单位的量值,直接计算其它不同身体部位动作的时间值。如
本文标题:标准工时制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