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10章-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课程组1第10章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贸易保护的传统依据贸易保护的新理论贸易政策制定中的政治经济学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期(19世纪)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新贸易保护主义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和自由发展(50-70年代)垄断代替自由竟争(20世纪初)滞胀出现后(70年代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31.强制性的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背景:15-17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目的是扩大资本积累。理论基础:重商主义(两种类型)–早期重商主义:即重金主义,绝对禁止贵重金属外流。–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奖出限入。措施:奖出限入、限制货币外流、扩大顺差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局限:局限于流通领域,未深入到生产过程。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42.自由贸易政策——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背景: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要求产品出口和原材料进口理论基础: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核心:提倡商业自由竟争,反对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反对征收高额关税措施:降低关税、取消特许权,加强对外联络。局限: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使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等)占有了世界财富的很大部分。(当时,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25%)。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53.保护贸易政策——保护幼稚工业学说背景: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时,主要是自由贸易,但美德先后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基础:保护幼稚工业学说(李斯特)–发展的5个阶段:(1)原始未开化时期;(2)畜牧时期;(3)农业时期;(4)农工业时期;(5)农工商时期–主要任务:(1)和(2)时期,发展生产;(3)时期,自由贸易: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并培育工业化基础;(4)时期,保护贸易政策,本国产品未能与国际市场竞争;(5)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国内工业品具备了竞争能力,国外产品的竞争威胁不再存在。–保护的对象与时间:30年–措施:禁止输入和征收高关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64.超保护贸易政策——多理论支持背景:20世纪初,垄断代替自由竟争,国际经济制度发生变化;29-32年代经济危机,市场问题尖锐化。许多国家提高关税、实行外汇管制,数量控制,国家积极干预外贸,鼓励出口。特点:对象、目的、性质、措施、结果(2)理论基础:–(1)凯恩斯主义理论(外贸乘数作用);–(2)国内市场扭曲理论;–(3)改善贸易条件的理论;–(4)增加国内就业的理论;–(5)反倾销的超保护贸易理论;–(6)国防安全理论。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75.贸易自由化背景:二战后,50-70年代,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美国)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表现:(1)大幅度减低关税:–GATT成员国减低关税;–欧共体实行了关税同盟(1959-1970.1.1)。–对内:取消关税,资源、产品大流通。对外:关税减让。–对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普惠制的关税优惠。(2)减低取消非关税壁垒–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和外汇管理等。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86.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1)“滞胀”出现,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处于低速发展,失业率高。(2)主要工业国外贸不平衡,美国逆差急剧上升,成为保护的发源地。(3)国际货币关系失调。浮动汇率—波动大—影响贸易。(4)政治上的需要。高失业率、工会的斗争等。特点:(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传统农产品—高级工业品、劳务。(2)保护措施多样化。阶梯关税、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非关税壁垒增加等。(3)政府管理贸易不断强化。外贸政策法律化、政府系统地加强管理等。(4)外贸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促进出口。后果:(1)发达国家付出巨大代价。(美欧日,支付巨额补贴)限制初级产品进口—补贴国内生产=农产品过剩—储存成本^—出口补贴(2)发展中国家增加债务负担。出口降低—外汇减少—借债进口(3)发达、发展中国家GDP减少。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910.1贸易保护的传统依据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010.1.1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保护幼稚工业论改善国际收支论改善贸易条件论增加政府收入论民族自尊论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1保护幼稚工业论基本论点:一些国家工业刚刚起步,像初生的婴儿,而其他国家的工业处于鼎盛时期,若自由竞争,前者必然会被扼杀。如果政府实施一段时间的保护,则可能使新工业成长并有能力参与竞争。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2三个前提条件:1.被保护的产业必须有成长的潜力,必须有潜在的、通过成长能够发挥出来的比较优势。2.保护只是短期的,保护付出的代价必须是有限的。3.产业成长带来的收益要能够弥补保护该产业所付出的代价。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3三个问题:1.保护对象如何选择?由于人们并不能掌握所有的产业信息,所以选择往往是错误的。2.用什么手段保护?是关税?补贴?哪种手段更好?3.保护会否延迟技术进步?如对计算机保护—计算机价格过高—计算机不能迅速普及—信息产业落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4主要理论有美国的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和德国的李斯特(FriedrichList)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5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Hamilton,1757—1804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岛。1773年就读于后来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担任华盛顿的军事秘书。1787年参加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他是美国联邦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1789年担任华盛顿的财政部长,1795年退出内阁。1804年在与政敌A•伯克的决斗中死去。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6美国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时,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特别是受到战争的破坏,美国经济处于谷低,工业极为落后。在与英国的贸易中一直充当英国的农产品和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美国人用小麦、棉花、烟草、木材等换取英国的工业品。这样的贸易格局在美国独立初期继续保留,但这种贸易格局只有利于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而使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经营的制造业难于发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7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话,其结果将使美国的产业仅限于农业的范畴,而工业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对美国而言后果是不可设想的。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不能使国家变得强大,而且很难保护其独立的地位,比如军事工业等等。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政府必须用关税保护美国新建立的工业。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8保护的措施包括:实行保护关税制度,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和免税进口必需的原材料,向国内工业发放津贴和奖励金,向私人企业发放政府信贷,鼓励生产要素(特别是外国资本和熟练劳动者)流入等。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19李斯特(List,F.1789-1846)德国经济学家,保护贸易论倡导者。生于一个鞋匠家庭。1825年赴美,任当地德文报纸主笔,1830年入美籍,曾任美驻来比锡、汉堡领事。1841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数月之内发行3版。1846年赴英,鼓吹保护贸易。因病返德,生活潦倒,身心憔悴,雪夜开枪自杀,只活了57岁。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0李斯特区分了国内自由贸易和国际自由贸易,他认为,国内贸易应该是完全自由的,而国际贸易是否实行自由贸易原则,必须与一国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原始未开化时期、畜软时期、农业时期、农工时期、农工商时期。)他认为,当时英国、法国已经处于农工商时期,实行贸易自由政策是当然的;而德国、美国等则处于农工时期,应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1李斯特认为保护的对象是有选择的,首先应当对工业进行保护。而且只应当保护那些经过保护就能够自主的工业(即所谓“幼稚工业“如果保护了30年还不能成长,则应放弃保护)。第二,保护的程度是可调整的,也就是说,保护并不是永久的,当受保护的产业能够与外国进行竞争时,就不再予以保护。对于不同种类的产品,保护程度也应当不同,对奢侈品可以用高关税,而专门技术和复杂机器则应免税。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2改善国际收支论若出口进口,则有入超(贸易逆差),反之是出超(贸易顺差)。出超是外汇净收入的增加,入超是外汇净收入的减少。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在WTO的有关谈判中,发展中国家保留较高关税的理由85%都来自平衡国际收支。欧美国家对中国反倾销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对美及对欧洲国家的大量顺差。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3改善国际收支论的图式:征收关税出口不变贸易赤字进口减少贸易盈余出口<进口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4问题:出超越多越好吗?出超并不代表一国的福利水平,而且会引起与入超国之间的矛盾。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5增加政府收入关税是政府收入的一个来源。关税是在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前征收的,由此产生的价格上涨似乎并不是政府的原因,因此这种税收较少收到来自国内的反对的声音。发展程度越低,关税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越大。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6国家年份关税收入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喀麦隆199928埃塞俄比亚199627菲律宾200019蒙古20007韩国19976印尼19993美国20001瑞典19990.07意大利19990.01部分国家关税收入占政府收入的百分比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7改善贸易条件论如果是一个大国,它在某种商品的世界进口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那它就成为一个具有垄断优势的购买者。如果这种商品在进口国的需求弹性要大于供给弹性,那么该国实行关税保护措施使进口商品由于价格上涨而需求锐减,国际价格下降,这时如出口国对该产品的供给弹性小,即使价格下跌也无法削减生产、减少供给或找到替代性市场,而只能以较低价格出口,从而改善进口国的贸易条件。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8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市场价格水平的影响力小,往往是世界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且提高关税又会遭致贸易对象的报复,所以为改善贸易条件而采取关税保护手段并不具备有效性。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29民族自尊论将发展民族产业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民族工业。这种理论认为政府应采取高关税和出口补贴来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并增强民族自信和自尊。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3010.1.2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就业保护论保护公平竞争社会公平论国家安全论返回上一级菜单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31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组32就业保护论一方面,实行奖出限入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持贸易顺差,并通过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加对国内产品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利于输出失业,增加本国的就业机会;
本文标题:第10章-贸易保护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5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