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汇总
必修一教案第()页1必修一(教案1)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1)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必修一教案第()页2其他小天体等。(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巨行星:木星、土星(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四.运用拓展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必修一教案第()页3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2.天体的判断方法判断宇宙中的物质是否属于天体,可以遵循“三看法”①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及其他天体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后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②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③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迹上独自运行。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3.在分析某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行星有适宜的温度(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这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大气层(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这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4)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4.从外部条件和自身原因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课后练习: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必修一教案第()页4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A.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小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D.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3.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4.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太阳系—木星—冥王星B.宇宙—银河系—太阳系C.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慧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右图含义的是()A.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地月系B.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C.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D.①地月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7.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8.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必修一教案(2)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概况1.太阳辐射概述(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①②③④必修一教案第()页5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2)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3)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4)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1)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必修一教案第()页6(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二.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提示(1)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2)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3)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必修一教案第()页7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次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黑子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③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耀斑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③释放巨大能量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⑤周期约为11年色球层太阳风①温度极高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流日冕层(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2015·山东文综)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必修一教案第()页8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3~4题。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A.53%B.62%C.70%D.78%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5~6题。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2017·大连期中)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7.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A.年降水量等值线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C.≥10°C积温等值线D.等高线8.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C.积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拔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必修一(教案三)地球的结构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必修一教案第()页9(1)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地表振动共性横波(S波)较慢固体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纵波(P波)较快固体、液体、气体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2)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3)岩石圈与软流层:①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合称为岩石圈。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的内部圈层从上向下分别为:地壳、地幔(上地幔和下地慢)、地核(外核和内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必修一教案第()页10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千米2900千米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原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必修一教案第()页11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组成地壳的元素: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硅镁层和硅铝层: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上层的硅铝层是不连续圈层,硅铝层厚薄不均,在山区和高原要厚些,在海洋部分往往缺失(如在太平洋中部)。下层的硅镁层厚薄不均,且连续分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位于软流层以上)两部分2.地球外部圈层:地壳表层以外的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注:1.地球的外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57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