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加快创新型人才开发 建设创新型湖南
1加快创新型人才开发建设创新型湖南王文强(湖南长沙,410003)摘要:建设创新型湖南,关键在人才。近年来,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开发的形势仍比较严峻,任务仍然艰巨。加快我省创新型人才开发步伐,必须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人才体制与机制,建立人才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等多种措施,形成创新型人才开发的合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促进我省早日步入创新型社会。关键词:创新人才开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于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关键在于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创新型人才。鉴于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央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认真研究湖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问题,对于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湖南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早日进入创新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湖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湖南省采取了积极措施,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实力明显增强,至2004年2底,全省共有各类人才305万人,比2000年(235万)增长30%,年均增长达到7.2%,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170万人,比2000年(130万)增长30.8%,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由2001年的4.3%增加到5.8%,并初步形成了一支拔尖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人才工作的进步和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但当前全省人才总量还是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还是太少,仍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比较明显。问题之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缺乏。湖南省的人才密度、专业技术人才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04年底,全省的人才密度为455人/万人,低于全国2000年的平均水平491人/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仅为254人/万人,与全国2000年的317人/万人差距较大。与其他地区比较,湖南省人才密度、专业技术人才密度和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量低于中部地区的山西等省,也低于西部地区的重庆市,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详见表一)表一:湖南省人才数量状况与全国部分地区比较表统计截止时间:2004年12月31日项目地区人才(万人)人才密度(人/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密度(人/万人)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人)湖南省30545517025416山西省194.9584111.233328重庆市19562881.526221浙江省413.6876271.457544上海市161.2119278.97589100注:1、重庆市统计数据为2002年数据。2、浙江省统计数据中不包括农村实用人才。3、上海市人才统计口径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专业技3术人才统计数据按2003年数据计算。问题之二:人才结构与分布亟待优化。在能级结构上,表现为中低层次人才较多,高层次人才短缺。至2004年底,全省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才仅占5.8%。在行业结构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约90%集中在事业单位,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仅占10%,影响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传统产业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较缺乏,与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在区域分布上,人才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县以下基层创新型人才缺乏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比较集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人才相当缺乏,2004年,仅长株潭三市就集中了全省人才总数的1/3,而湘西地区人才总量不足全省的1/8。问题之三:人才创新能力尚未充分发挥。2004年,全省人才效益为5.4人/百万GDP,而2003年时,中部的河南省为5.1人/百万GDP,安徽省为5.0人/百万GDP;特别与同期浙江省的3.7人/百万GDP,江苏省的3.2人/百万GDP,上海市的2.2人/百万GDP差距较大。2004年湖南省高新技术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为179.1亿元,低于邻近的湖北省、四川省,仅分别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的5.5%、2%、13%、3.6%;专利授权量为3281项,仅分别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的30.9%、10.4%、21.5%、29%;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40.84亿元,仅分别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的23.8%、71.3%、70.2%、45.5%。(详见表二)4表二:湖南省科技产出情况与全国部分地区比较统计截止时间:2004年12月31日地区项目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亿元)179.1274.1464.73259.78838.313795029.7专利申请受理量(项)76937960726020471522012529423532专利申请授权量(项)32813280443010625314461524911330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亿元)40.8346.1716.56171.757.2758.1589.79问题之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当前,全省公共财政列支的人才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据国家教育部统计,2004年,湖南省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7.52%,在全国排第20位,在中部六省排第6位;普通高校学生人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2581.67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5552.5元)的1/2,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7位;普通高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857.04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298.41元)的1/3,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第24位。2004年,全省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上年增长17.24%,而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比上年增长14%,两者增幅比为3.24,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2.64)(相关情况见表三)。同时,目前省内很多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投入不足,“只管使用,不管培训”的“零培训”状态,“一次冲电终身放电”的情况比较普遍。5表三:湖南省教育经费投入与全国部分地区比较统计截止时间:2004年12月31日项目地区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元)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元)全国4244.4214.95552.52298.41湖南126.0717.522581.67857.04上海194.9114.19116.174490.53河南191.3321.743447.711237.97重庆71.3418.033675.662084.69问题之五:人才开发体制与机制尚不健全。人事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唯文凭、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现象仍然存在,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还未能有效发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尚未普遍建立,引导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促进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农村和企业一线聚集的力度不够;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特别是落后地区的专业技术人才所获报酬与其贡献不相称,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能够反映人才实际价值的分配制度,尚在探索之中;人才评价工作滞后,现行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比较严重,急功近利的心态较普遍,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刚刚起步,作用还难以得到发挥。二、加快湖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的几点建议加快湖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步伐,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为指导,以改革的思路、创6新的精神、开放的眼光和务实的态度,努力在体制、机制、环境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1.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开发创新型人才,观念是先导。加快湖南省创新型人才开发步伐,必须适应新形势要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充分认识创新型人才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人才部门、单位所有的落后观念,形成人才社会所有,市场配置人才的观念;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劳动,鼓励人人成才。2.发展公共教育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建设创新型湖南,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当务之急,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创新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存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3.加强人才培训,不断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要求各类人才必须及时进行“充电”。湖南应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不断加强对各类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网络,举办知识讲座和高级研修班,聘请知名学者专家授课7或选送国内外高校进修等形式,全面落实继续教育计划;建立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作为生产经营性和经常性开支正式列入政府预算和企事业单位预算,并按照一定比例逐年增长。4.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人才管理体制是开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湖南应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市场化、专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以聘用制、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选拔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注意引导企业,特别是公有制企业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打破人才部门、地区所有的壁垒,打通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使各支队伍之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创新型人才能够互相流通。5.重视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积极性。人才评价要突破重学历、重职称、重资历的传统评价方法,应用各种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充分发挥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作用,建立符合创新型人才规律、重真才实学、重业绩创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达到全面、科学、规范、准确地评价人才的目的。在人才激励上要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和激励制度,建立完善市场化的薪酬制度,政府不干涉企事业单位对人才收益分配的决定权;设立“湖南创新型人才奖”,8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进行重奖。6.采取优惠政策,不拘一格引进急需创新型人才。引进优秀创新型人才是改善湖南省现有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重要手段。应结合全省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创新项目,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和海外人才,特别是引进湖南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各单位以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合作研究、技术入股、承包经营、人才租赁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注意加强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智力引进模式。7.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成为吸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体。湖南应重点加强长沙“两区六园”及株洲、湘潭三市高新技术园区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工作站、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聚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平台的建设,培养和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科技攻关项目,使湖南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聚集、创业的大舞台。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创新型人才也应该主要聚集在企业。但目前湖南科技人才大量聚集在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技术创新成果难以转化。政府部门应制定配套政策,健全企业吸纳和使用科技人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广泛吸纳创新
本文标题:加快创新型人才开发 建设创新型湖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