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以“三弄”看古琴音乐《梅花三弄》独特的音乐特点李柏萱学号:0897111012邮箱:331359930@qq.com摘要:中国古琴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琴曲《梅花三弄》又是我国古琴音乐中的重要代表曲目之一。《梅花三弄》中,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琴曲的地方,就是出现了多次泛音弹奏,且是重复的泛音弹奏。这是琴曲的又一特征吗?还是先人对于梅花三弄特殊的含义?今天我想试从“三弄”来探讨一下琴曲《梅花三弄》的独特手法,如想法有不对还望指正。关键词:独特的音乐特点古琴《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三六》等,其曲最初见于明代初期朱权的《神奇秘谱》中,后来又出现在1511年出版的《谢琳太古遗音》和1549年出版的《西麓堂琴统》等一些琴谱中。在清代的《琴谱谐》中,《梅花三弄》又变为琴箫合奏的形式,近代也用于独奏。《神奇秘谱》中说,臞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就是相传《梅花三弄》原是1500多年前的的东晋大将桓伊所作的笛曲,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桓伊善吹笛在当时很有名气,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听其演奏。一次,微之乘船赴京师,中途泊舟,巧遇桓伊从岸上走来,于是檄之使人请桓伊吹奏,桓伊也久仰微之名,便欣然下车,吹了一曲《梅花三弄》,笛声悠扬悦耳,清亮激烈,奏罢不交一言,扬长而别。至于究竟是不是东晋时所作的遗曲呢?近代的大师龚一先生专门查阅了相关的晋代的文献,他并没有发现或者是梅花或者是三弄这样的字句,所以梅花三弄是否是晋朝的一首遗曲,还有待考证。但是它的旋律在古琴上的表现是中国的经典,东方的风度。现存的唐代诗歌中很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由此可见,南北朝至唐朝这期间,笛曲《梅花落》都比较流行。后来笛曲《梅花落》经过一系列的改编,成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古所作《红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所以,古琴曲实际上是在唐代的时侯被人改编而成的。《梅花三弄》的“弄”字在古代有扮演角色或者表演节目的意思。我本来是专门想来着重“泛音”这个点来讨论下《梅花三弄》在古琴艺术中所占有的地位。但是后来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古琴曲中都有泛音这一手法的出现的。梅花三弄三次运用泛音技巧,造就了《梅花三弄》独特的音乐特点,以及奠定了其在古琴艺术中的地位。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以泛音段主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为“三弄”。不过,每次反复都要有变化和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这种采取完整重复三段泛音的写法并不常见。其中三弄情调开阔,色彩明朗,通过对梅花高雅傲雪凌霜神态的赞美,表现了人的一种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同时,《梅花三弄》又是一首循环体结构的琴曲,它全曲清淡悠远,深沉细腻。曲中大多按照五声调式,只有在最后一段时,加入了“7”音。需要注意的是,她共分有十个段落,第二、四、六、七、八、九、十段,有中国民族器乐曲中常见的后尾性处理,其中加引子和尾声,按照其结构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部分包括第一段,引子;第二段是主题一弄;第三段,新的旋律段落(之一);第四段,主题变奏二弄;第五段,新的旋律段落(之二);第六段,主题变奏三弄;后部分包括第七段,新的旋律段落(之三);第八段,新的旋律段落(之三);第九段,新的旋律段落(之三)以及第十段,尾声。“三弄”是第一部分的核心部分。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琴曲中,前部分主要刻画梅花。第一段:(按首调)1=F2/43/412︱16︱562︱236—︱33︱3.21︱12︱16︱562︱236︱3.21︱61︱1.16︱11︱1.111︱611216︱561︱12︱1.112︱232123︱5—︱215︱6.1︱1123︱23216︱11—‖第一段是引子部分,溪山夜月。由四句组成。亲切优美。速度徐缓、曲调深沉,节奏具有舒缓与起伏的对比因素,并且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从乐曲的开始,低音区的曲调奏出,显得肃穆,冷静,表现出一幅寒冬腊月、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唯有梅花傲骨棱棱不为之屈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这一小段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曲中二、三小节采用了“鱼摇尾”的方式,562︱236—|,后面又对前五小节进行了重复,强调首句的重要性。155︱5.32︱155︱5.32︱12123︱555—︱56.5︱33—︱51︱6.53︱3.2︱1.2︱12365︱55.32︱123︱25︱3.216︱1.61︱21.︱1—‖第二段,一弄声入太霞。是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运用了泛音的奏法,其称为主题一弄。在第四段和第六段反复出现这一泛音段,即主题二弄和主题三弄。曲调基本相同,但运用了不同音位的奏法获得了听觉的变化效果。其泛音演奏的音色效果,犹如梅花高洁而耐寒的性格的写照。这一“弄”的出现,在下准泛音区稍慢的弱奏,表现的是梅花初放时的清幽。不同于其他古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题用独特的演奏手法,体现出其独特的音色效果,让人感觉突然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泛音清越空灵,更衬托出了梅花的玉骨冰肌,含香冷艳。遇雪愈多,凌寒越娇。与中国文学中的以物寄情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独特的曲式手法犹如在一篇文章中加入了多种修饰手法,目的是更加突出主题,表达思想。旋律繁简穿插,长琐,短琐,滚拂,泼剌的使用又力刻出梅花傲雪凌霜,坚强御侮的特性。闻之通体疏淡,夏室之内寒气逼人,方觉何谓孤高雅洁,恍然身在青山月下,古道泉旁,如闻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慨然叹服古人也。1.23|61653|33.32|33—|3.233|233532|123|35|3535356|5561|616532|55—‖第三段,清癯水艳。以及第五段为新的旋律段落,属于多样变化的穿插部分,其与主题交替出现,属于循环体的内型。共同描绘了一副梅花的静态景色。第四段,二弄声入云中。曲谱重复一弄。低声弄。在中准中速奏出,不强不弱、不疾不徐,恍如梅枝上更多的花瓣次第开放。这个二弄是对主题的再一次鲜明反映。更体现出了《梅花三弄》这首古琴曲的节奏跌宕、对比强烈,且老梅疏影、傲然霜姿的风格。袅袅如叙事般,让人听了很舒服,却又可以联想到梅花的不同于其他花的特质。1121216|5611—|1123|3.21216|5611|11.65611|101|111|1.11111|1.23|31.65613|333333|512126|53532|121235322…第五段,青鸟啼魂。穿插的一段青鸟啼魂,连接第四段的二弄,引领第五段的三弄。节奏相对比曲中其他地方多变,且出现六连音,意在表现出青鸟声调的婉转多变,以及烘托气氛。第六段,三弄寒香雪月。主题第三次呈现。到第六段为第一部分的结束,第一部分中,三次使用泛音弹奏,循环再现,艺术性极高。古代人托琴寄情,渴望他人可以从琴曲中听出以一种超脱尘世,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这不同于写诗写词写文章,而是通过一种乐器,一种自我情感的宣泄,每次的情感都不一样,但中心思想还是不会变,当琴声响起的一刹那,弹琴者用自己的手指拨动琴弦,那厚重感使人顿感到灵魂的震颤,而《梅花三弄》中三次泛音运用,在厚重的同时又有自己的恬静端庄,实为可贵。在琴曲的第一部分,用泛音交替的手法将乐曲的音乐形象大致分为了两类:一类是肃杀的“严冬”形象,乐曲以浑厚坚实的散音、按音,勾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它是乐曲的基本底色。其中,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在乐曲的第一、三、五段和七、八、九、十段均是用实音演奏,用以表现梅花所处的艰苦环境和不畏严寒的刚毅品性;另一类是高洁、安详而又生机勃勃的梅花神态,以清澈透明的泛音段落来表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循环出现,即乐曲的第二、四、六段,也就是被称作“一弄”、“二弄”和“三弄”的段落,其旋律音色清亮,节奏活泼而富于动感,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蕾,迎风摇曳,生机勃勃……这两类音乐形象具有比较明显的对比性。泛音为体现这首琴曲独特的音乐特点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乐曲进入其第二部分。后第七和第九段为变化重复的两段体结构,第八段的规模较小,为单段体,相当于一个插部,这三段就形成了一个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第二部分侧重于音乐的发展,是乐曲的高潮部分。第一部分的“三弄”主题刻画出了梅花的清香悠远,恬静洁白的性格,到第二部分的时候着重勾画出了梅花于岁寒之中昂首挺立、临风摇曳的形象。全曲通过第一部分的循环在现“三弄”与第二部分的发展两部分,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它开辟了另一种境界,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风雪交攻动荡不安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连续采用了频繁的音区变换和音程的大幅跳动,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第七、八段,玉箫声唱。转入高音区。曲调高亢流畅,节奏铿锵有力。旋律在中间相隔一个八度的两端音区中穿插进行,其中有很多的切分音型,节奏紧促.整个一段偏属功能,不太稳定,并与前面的稳定部分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在寒风中巍然挺拔的形象。第九段,凌风戛玉。将旋律压缩在两个八度的音区内进行,形成了第七段的变化再现,整个的三段体也成为全曲的高潮.其表现手法增添了它的苍劲气质。第十段欲罢不能。是全曲的尾声,带有较多的散板性质,即“入慢”,采用八度大跳的同音反复以及加花的同音反复,用切分节奏的同音反复等手法强调商、止二音,造成对宫音的倾向性。末尾再次出现泛音,与前面形成呼应,最后停在宫音上,全曲结束。整个结束显得轻松自如,最后的宫音造成余音袅袅的效果。像人们遥望着傲雪挺立的梅花,从心底发出的赞叹和赞美。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运用了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地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此曲的结构较为复杂,但线条清晰明确,整体结构浑然一体,平衡统一,同时,也把梅花这一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从它的整体结构来看,它实际是从“散起”到“入慢”,尔后逐步加速,节奏也越来越复杂而多变,具有“一气呵成”的结构推动力。一弄、二弄、三弄用
本文标题:梅花三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5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