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东北易帜。(识记)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2.官僚资本。(识记)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的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3.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领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4.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简单运用)①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②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③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④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5.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简单运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正式成立于1930年8月。其成员是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他们一方面不甘心向国民党反动统治妥协,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的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企图在反革命的国民党和革命的共产党之间另设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6.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综合运用)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属于农民。地主及其旧式富农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向他们收取苛重的地租,主要是实物地租。地租剥削不仅侵占了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侵占了他们相当一部分的必要劳动。除地租外,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政府当局还通过征收苛重的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7.八七会议。(识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8.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识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同南昌起义相比,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在于:①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②,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识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就在实际上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0.兴国土地法。(识记)(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支持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反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11.南昌起义的意义。(领会)①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②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③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领会)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13.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领会)红军和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使国名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及其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14.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领会)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15.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简单运用)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②国民革命的影响。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⑤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16.“工农武装割据”。(简单运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17.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综合运用)①八七会议在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的同时,提出了整顿队伍、纠正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把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同找到新的革命道路联系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很大进步。②八七会议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初步提出了相机占领某个县或几个县,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8.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识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赣南会议”。(识记)1931年11月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通常称“赣南会议”),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对中央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矛头直指毛泽东。毛泽东的许多正确主张,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及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会议根据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的指示,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名义。这样,就把毛泽东排除在中央根据地红军领导地位之外。20.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识记)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斗争的矛头实际上是对着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的。21.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识记)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中央红军主力撤退后,项英、陈毅等率领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坚持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游击战争。22.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领会)根据地军民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以打破敌人的封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头等重要的任务。在广大青壮年参军参战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动员和组织获得了土地的农民群众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成立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合理调节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苏维埃政府还组织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增加农作物产量。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起来。苏维埃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同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贸易往来,设置了对外贸易机关,奖励私人商业输出输入更重必要的商品。针对根据地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特点,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中央根据地还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列宁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干部教育机构,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2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领会)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②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③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是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24.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危害。(简单运用)主要错误:①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暂时退出革命阵营,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②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③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④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⑤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危害: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出现一片混乱,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25.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综合运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针织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26.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综合运用)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胜利结束长征。意义:①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③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④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⑤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笔记-第5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665 .html